徐安 发表于 2008-2-23 14:39:05

:loveliness: 我公司使用依斯卡刀具,经过3年的摸索,SANDVIK刀片与其相比,没有性价比优势,但其刀柄和服务上占优势,依斯卡的性价比较高,但售后服务上较差。

齐乐 发表于 2008-3-21 19:50:03

我主要加工铸锻模具,经常用的是球刀,就我感觉,球刀里,山高的218.20最好用,其次是株州钻石的BMR03,然后是瓦尔特的,最后是山特的。
山特的刀具是8年前开始用的,或许是型号比较老的关系?反正磨损快,震动大。
瓦尔特的大概是6年前开始用的,刀片底部和刀体有凸凹相卡定位,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首创,反正我是在瓦尔特之后才看到山高和钻石有这样的定位方式的。曾经误操作,30直径的球刀快进方式扎入工件10多毫米,居然丝毫没有损伤,佩服死了。感觉是很好的刀,现在也这么认为。瓦尔特的精光球刀,硬度高,表面质量好,一直是我精加工的首选。
钻石的BMR03我们才使用,我还没用过,但是见到过别的机床上使用,感觉切削情况和不错,似乎和山高的差不多,所以还是很好的刀具的。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一个刀片似乎只7,80吧?
山高218.20我最近用的,感觉很耐用,很好用,吃刀大,进给快,震动低,磨损小,很喜欢。就是太贵。一个25直径的刀片260多,一把刀上2个就520多。

齐乐 发表于 2008-3-21 19:53:11

我主要加工铸锻模具,经常用的是球刀,就我感觉,球刀里,山高的218.20最好用,其次是株州钻石的BMR03,然后是瓦尔特的,最后是山特的。
山特的刀具是8年前开始用的,或许是型号比较老的关系?反正磨损快,震动大。
瓦尔特的大概是6年前开始用的,刀片底部和刀体有凸凹相卡定位,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首创,反正我是在瓦尔特之后才看到山高和钻石有这样的定位方式的。曾经误操作,30直径的球刀快进方式扎入工件10多毫米,居然丝毫没有损伤,佩服死了。感觉是很好的刀,现在也这么认为。瓦尔特的精光球刀,硬度高,表面质量好,一直是我精加工的首选。
钻石的BMR03我们才使用,我还没用过,但是见到过别的机床上使用,感觉切削情况和不错,似乎和山高的差不多,所以还是很好的刀具的。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一个刀片似乎只7,80吧?
山高218.20我最近用的,感觉很耐用,很好用,吃刀大,进给快,震动低,磨损小,很喜欢。就是太贵。一个25直径的刀片260多,一把刀上2个就520多。
综合感觉,山高最好用,钻石性价比最好。

武少 发表于 2008-3-23 16:26:54

其实国产刀具也有好的,不像10楼说的那样。上工,哈工,株洲的都有好的啊!只是冒牌的太多而已,国外品牌假的也有啊,关键是咱们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狙击手 发表于 2008-3-30 00:40:28

我厂是加工前桥的,工件多为锻钢,球铁。刀具用的是:什么好用什么!   山特、肯纳、山高、瓦尔特、株洲、汉江、上工、旁边小厂的、名古屋、OSG的、TITEX。
对现有的刀具,年消耗多的,我进行刀具使用对比后根据单件成本、效率选择。

刀具有好用的,有不好用的,不一定就是刀具不好,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我用肯纳的DNMP精车在一个产品上能加工2500件,单件成本0.018元,在另一个基本同样的产品上加工600件,不能说是刀片不好吧。但最近发货原因供应没跟上,就从“德国”寄来同样型号规格的,刀具使用很不好,仅能加工500件,断屑还不好(原因正在查)。

山高的皇冠钻蛮好的,我用它加工18的孔,以钻代铰,直径仅比公称直径大0.015,公差是0.05/0.点钻很好,可快速换头,(我还修磨了再次使用)。

山特的:DNMG150612PR4225我选型后用于40CrMo加工粗车,加工了1100件,单件成本0.08元,降低了65%以上(其实还可以加工,操作工看见表面粗糙度不好了就换了,刀具有3个角基本没有磨损的痕迹)。可CBN的刀片加工球铁,很不好,加工30件就磨损,我修磨后倒是能加工50-60件,怪!

瓦尔特:在我厂里,非标的多,刀片贵。交钥匙工程的刀柄就不知道是哪里的了。

株洲的:基本没有好印象,状况就是“便宜没好货”(将来肯定会被我优化掉)!还从来没见过他们的销售人员来过。

旁边小厂的:到货快,也愿退换货,可是刀具质量……    甚至刀具包装都是简易的,刀具就算做好了,在运输中也有的撞坏了;修磨质量也是很不稳定,我跟他们提出了好多我的经验,可就不见采纳,(不是为了厂里的成本,我会把我多年的经验随便告诉他们?)为今后的问题能有根据,我特意编制了《刀具问题、解决记录》,对非标的刀具进行检测、评判,作为退换货的依据,并能为今后在刀具上有疑问的提供参考。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呀!有时候我都觉得可惜。

汉江的拉刀,滚丝轮。滚丝轮有一段时间老是崩裂,后来我修改了前道工序的工艺,问题解决。拉刀就不好说了,不算稳定,但售后比较认真。

上工、哈工的丝锥:好多不是正厂做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名古屋有几把铰刀,不知道为什么,交钥匙工程里会有名古屋的铰刀,难道山特做不了?价格特贵,我打算绘图找个企业做来用,肯定单件成本低的多。

OSG的丝锥:性价比好,可是是非标柄的,麻烦。
丝锥用了艾莫克的,可惜是用在摇臂钻上,因为就它的能在摇臂钻上加工。
BASS的M6丝锥还是比较好的,300元的货加工1000个孔。

TITEX的:最奇怪了,本来蛮好的刀具品牌,可是就是不好用,单件成本特高,基本会被我淘汰。

刀具还是要人来照应的,不好的切削参数,刀具的性能也体现不出来。刀具是要良好的工艺来依托的,所以要降低成本,就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学好、活用刀具,增加经验,解决问题。

狙击手 发表于 2008-3-30 01:18:56

补充一下:
我曾经用株洲钻石的铸铁刀具,修磨后加工球铁(可能比较软,工装上用的材料),一刀车内孔直径16mm--切削深度8mm,我修磨的是新刀片,刀具后角上的粗糙度可能有Ra0.04(晚上磨的看不清,反正是镜面,能照的清人),其余角度没变,加工时间有30分钟,并且后来被人用于钢件加工,又用了20分钟,后来操作失误--损毁。
   而山特、山高(寿命很长)的钢件刀片使用磨损后,用同样办法修磨的,仅能加工钢件10余件。
   我认为国产的刀片的基体材料是很好的,但涂层就差了。而对比的刀片的基体差,而涂层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国外的刀具厂商拼命搞涂层呢?一方面是钨粉资源紧张,再则,涂层毕竟是0.02mm的投入,研发好了,后期投入就少了,在销售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利润也就有了,有了利润就又能搞开发了,如此循环,技术提升了,品牌效应上了,又有的赚了。
   国内的企业就不能效仿?
   我见到的一个大型刀具企业的枪钻粉末压制车间,像煤矿一样黑,而据一个到过国外同样企业的高工说,人家是无尘车间,也必须是无尘车间,否者,刀具的质量无法保证稳定。差距是如此的大,让我汗颜。我们只是做出了刀具的形状,并不是做好了质量,就算是做好了一批,也不知道为什么做好了。一把刀就那么难做?投入资金就那么难?数据就那么难统计?改进就那么难?不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是“有志者事竟成”!
   我不知道刀具的角度老外是如何试验得出的,可是我看见老前辈60年代的书上就有的,国人还不愿做的------双韧带钻头,肯纳做了,小日本做了,贵着那!难做吗?谁说难做?我教他!(其实我也不会,但一个企业,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可能就会畸形,何况还是早就有中文的资料)。
    顺便说一下:老的不一定就是落后的,相反,不知道以前的经验并加以总结,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山特没有前100年的经验,他能做到现在这么大?

齐乐 发表于 2008-3-30 07:29:06

双韧带钻头是什么样的钻头?刚刚我去GOOGLE搜索,结果找到的结果就一个网页,就是本页.
想知道的没知道,不过GOOGLE的更新速度可够快的.

狙击手 发表于 2008-3-30 13:48:05

不会这么大的中国就我一个人知道“双韧带钻头”吧?

狙击手 发表于 2008-3-30 20:27:02

可能是叫法不同吧!不过我在百度里也只找到我的博客里有。
      请关注:这只是举一个例子,也许还有好多同样的刀具,被他山之石攻下了,成为别人赚钱的法宝。
而国内的一些刀具制作者可能还沉浸在抄袭别人的“甜蜜”中呢?
          说句过激的话:人不怕无知,就怕不自知!另一句俗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惜的是国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对方的缺点是什么,盲从,随和,知足常乐(敢这么说,是因为5年了没有一个国企的刀具供应商正式和我联系过,他们就那么自信?可能是自我满足!而我那么多的接触国外的刀具,是他们间接逼迫的,因为我不可能到世界去找刀具,只有联系并等刀具来,并且那些品牌的人是用最快的方法和我联系,人马上来,刀具马上到)。酒香也怕巷子深,酒不香,起码要让人知道吧?
    我看那些国内的刀具销售人,看到的是国内庞大的销售量,可能是好庞大,因为有的兄弟讲过,黑市上一把焊接刀只要5-8元,照这种刀具的工作效率,可能中国是每年要消耗几百万到上千万把吧?可你的利润能有多少?但凡有一点眼光的人都不会用这种刀具,使用单位爱国也不能用企业的生命(质量、利润)来作赌注吧?
   另随便讲一下,据说:山特现在用的钨粉是80年代在中国买的。我想说什么,大家自己琢磨吧。
    睡狮未醒?何时醒?

[ 本帖最后由 狙击手 于 2008-3-30 20:55 编辑 ]

jjkkllo 发表于 2008-3-31 17:19:25

原帖由 狙击手 于 2008-3-30 01:18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补充一下:
我曾经用株洲钻石的铸铁刀具,修磨后加工球铁(可能比较软,工装上用的材料),一刀车内孔直径16mm--切削深度8mm,我修磨的是新刀片,刀具后角上的粗糙度可能有Ra0.04(晚上磨的看不清,反正是镜面,能照的清人),其余角度没变,加工时间有30分钟,并且后来被人用于钢件加工,又用了20分钟,后来操作失误--损毁。
   而山特、山高(寿命很长)的钢件刀片使用磨损后,用同样办法修磨的,仅能加工钢件10余件。
   我认为国产的刀片的基体材料是很好的,但涂层就差了。而对比的刀片的基体差,而涂层是比较好的什么国外的刀具厂商拼命搞涂层呢?一方面是钨粉资源紧张,再则,涂层毕?.02mm的投入,研发好了,后期投入就少了,在销售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利润也就有了,有了利润就又能搞开发了,如此循环,技术提升了,品牌效应上了,又有的赚了。...

您好,你这个帖子中的一些看法我不能认同。国产刀片与山特维克可乐满等的刀片差距最大就是在基体上,涂层对刀片只是辅助作用,对刀片的耐热耐磨性能会有一些改变。

关于您发现的现象,经修磨后的山特刀片没有株洲的刀片好用,是因为山特维克可乐满的硬质合金刀片基体采用的是“梯度烧结”,所谓“梯度烧结”就是在刀片压铸成型后烧结的过程中,使钴元素向刀片的边缘集中,而碳化钨等相对来说向基体的内部集中。由于钴元素的物理特性极其耐磨,而碳化钨着使刀片韧性很好,这样因为刃口附近含钴比例大(俗称富钴区),所以新的刀片非常耐磨,切不损失任性。修磨后,山特维克可乐满的刀片“富钴区”已经被磨掉,而剩下相对较软的钨含量大的区域,故不耐磨;而国产的刀片没有“梯度烧结”这种技术或做的不好,致使刀片大部分位置钴含量平均或基体内部含量可能更高,故修磨后寿命也很好,国产刀片如若再涂层后,寿命甚至会跟新刀片不相上下。

虽然钴元素含量大会提高耐磨性,但是带来的弊端就是脆性也增大了,所以基体钴含量过大的话会使刀片韧性很差,故产生“梯度烧结”的技术,以兼顾耐磨性和韧性。

[ 本帖最后由 jjkkllo 于 2008-3-31 17:23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您使用什么刀具,有什么体会和看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