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ing 发表于 2015-3-1 22:45:01

看我爱发明,浅谈研发

过年期间在徐州,恰好赶上央视《我爱发明》放牛蒡出土记——牛蒡收割机。
http://www.lanten.cc/1805.htm

这么转帖多少有帮人家宣传之嫌,不过最重要的是人家做出来了。记得以前扫@害怕伏枥 老先生的帖子,有个私人老板的公司做出了一台巨大的电铲,马上有个小年轻上来质疑“山寨?” 当时“害怕伏枥”的答复是“是的,好歹人家做出来了,你呢,只会羡慕嫉妒恨”,哈哈。之前也有人鄙视过《我爱发明》很多“低级”的东西,在机械专业的人眼里,很多确实看上去没什么东西。但鄙视的人未必就能干出来。

简单说说我看完的理解,牛蒡收割机从开始做到最终潜在客户认可,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版初稿,三代改进。如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请大神轻拍。

初稿基于一个类似山药收割的原理,把牛蒡头上的土推开,露出头,方便收割人来拔。这样,就开发了一个八字形的犁,靠这个八字犁向两侧推开,一起获得预想效果。第一次测试,到现场就出了问题,八字犁扎到地里,拖拉机拖不动。拖不动轮子原地打转,刨出坑来,掉坑里轮子出不来不说,八字犁扎得更深,根本开不动。原本一台机器顶5个人的设想失败了。
经过一代改进,这次的改进,八字犁连接到一个偏心轮上,偏心轮转动,牵动八字犁振动。振动的作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避免八字犁扎死,另一个作用是松土。第二次测试,现场挑战10个人,虽然外行的农民看着都不看好,因为“改动不大”。但这次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能开动了。振动的八字犁把泥土抖松,露出牛蒡的头来。不过和10个人的比赛还是输了,首先是短杆率高,80%都断了;另外是速度慢,人工都干完了,机器还没干完。临了老板都说“下次别来了”

第二代改进,首先把底盘换成履带的,这样就避免了陷在地里开不动的问题;再就是八字犁的升降由原来的拉钢丝改成了液压,增加了升降结构的稳定性;相应八字犁的形状也做了修正,便于向上翻土。于是第三次测试,这次测试挑战20个人。这次测试比前两次效率高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修改后的机器成品率高了很多。人工那边没有松土功能,遇到长歪的,大个儿的,就可能出问题。要么挖断了,增加了次品率,要么拽不出了。机器就没有这个问题。当然面对20个人,机器需要推进更快,机器就2人,一个开机器,一个拔。但机器前面的牛蒡秧挡道,后面拔的人还得跑前面去开路。这一局,机器赢了质量,输了速度。其实两个人“输”给20个人,哈哈。

第三代改进,主要在前面添加了“杀秧”机构。这事儿机器干起来在行,高速旋转打碎前面的秧。这次测试挑战40人,一路居然摧枯拉朽。

前两天有人吐槽“中国式研发”,如果有在外企的可以出来说说,一个完整的研发流程下来通常是什么情况。福特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2010年左右立项,目标是2018年能够面市。这中间需要进过技术预研,样机,验证,改进,再验证,再小批量,也许还得几轮,2018不延期就算不错了。

其过程和这个收割机类似,但中国人做研发的时候,很可能就遇到那老板一样的白眼“你也别来了(你别丢人了,别干了)”。那么产品可能就停留在第一次改进后的状态,而且很有可能“国产”就在这个阶段拿到市场上去和人家拼低价了。多少研发,干到类似阶段,就会在各种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专家”质疑下夭折或提前上市?结果导向地看,就是干不出来或者干不好,就是干不过大小鼻子。

去年的见识看,在一个要养活13亿人口的国家,搞农机搞好了也是可以发财的。现在年轻人进城,农村人少,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需求啊

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15-3-2 06:23:07

看过了视频。
看到这牛蒡收获机的发明人在研制遇到困难的时候,因资金不足,让读书的女儿缀学回家打工,心里有点酸楚。
假如这个机器不成功,这一家的后来日子会怎样?

icegoods 发表于 2015-3-2 07:24:21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最近农村经济合作社改革,让大部分农民与土地不再有经营关系,地方上大多想着搞开发区种大楼,承包大户基本上是承包一千亩地,往上报二千亩,拿政府补贴,至于收成好点坏掉的已经不重要了!农药化肥设备维护等成本高啊!农机真能本质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倒是有前景的方向

扫街 发表于 2015-3-2 07:55:08

楼主谈了半天想说明什么,是中国老板的急功近利,还是中国工程师的浅薄无能,亦或是旁观者的无知无畏。

水水5 发表于 2015-3-2 08:37:27

过年的时候我看了另一个“我爱发明”,是做的一个枸杞收割机
也是经过很多次的改进
哪位前辈说过,干,胜过一切。也许会遇到困难,但是要试过才知道。锲而不舍。干,才能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

gyq720 发表于 2015-3-2 08:54:18

扫街 发表于 2015-3-2 07: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谈了半天想说明什么,是中国老板的急功近利,还是中国工程师的浅薄无能,亦或是旁观者的无知无畏。

楼主说的是搞研发在中国没有系统与坚持的精神

何其 发表于 2015-3-2 08:59:30

我也比较喜欢看我爱发明,这期节目我也看过。虽然说那个老板说的话之类的应该是节目导演设计的,但一项原创发明机器,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是肯定的。很多发明人看上去都不像有什么学历的,大概也没有什么高级职称,但比一些高校里混事的教授博导之类干出来的事有意义得多。四大发明诞生在中国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从来不相信中国人不会搞创新之类的话。

好奇D旁观者 发表于 2015-3-2 09:01:54

很喜欢这个节目,只是有时候看得有点心酸。

搞创作发明的绝大部分都是些没啥文化没啥资金的类似农民或一线工人,常常在关键时期受困于资金投入,央视只宣传了部分最终成功的案例,那么无数不成功的呢?最好笑的是节目最后还要请一帮摇头晃脑的所谓专家来点评机器哪好哪不好,站着说话不腰疼。

何其 发表于 2015-3-2 09:12:11

是呀,这个牛蒡收割机最后那个专家说的缺点是是只能挖不能收,要全自动收割。我想这个要做大概就不是这么小一台了。

zerowing 发表于 2015-3-2 09:31:30

这个事儿,我觉得是这样。
首先作为一个TV SHOW,这个节目注定了不可能有太高程度的水平。它不是星火科级之类的科教节目,只是一个把科级性的东西以作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节目,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许多的比赛,有那许多看似荒谬的失败和改进。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部分本身就是作为一个作秀的部分展示的。而且作为节目也必须这样,不然一堆的术语计算扔出来,就没人看了。
其次,同样是作为一个节目,也同时作为一个入门级设计研发,所有这个节目中的项目实际上只是基于产品设计研发中的功能实现环节,它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哪种机构或者特殊形状的部件来满足既定的功能要求。所以,我们只能说,这个节目所能设计和展示的只是机械设计研发中的一个表面的和浅显的部分。但必须要说,这些部分最容易被外行人接受,并因此产生一种高手在民间的错觉。哈哈。其实,大家都懂,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最后,对于这个节目,我们应当承认这些设计中的功能性,他可以算是发明,但绝对算不上科研。在现实的深入地机械工业中,在功能设计背后隐藏着的是庞大的数学力学应用,是繁杂深入的材料科学、微观科学的应用。这些部分才是一个国家工业的核心。而这一部分这个节目无法展示也无法宣称,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个人并不喜欢这个节目。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看我爱发明,浅谈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