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转行之路
点击"只看该作者"可以连续阅读楼主的记述。闲来没事就说说个人的转行的路。
在20岁不到的那个年纪就接触冲压这个行业,是在堂哥的小作坊里用手动小压机做加工,产品是一个汽车内装夹。整个流程分成许多的工序,先把卷料用气动式送料机送进电动压力机里的落料模,将胚料冲出来,再逐一上手动小压机折弯、打卡刺等,最后还得送去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每天就是这样的重复的过,很单调的日子。在工作中就在想,哥他能开模,为啥不搞自动化一些,每天这样靠右手转小压机的转轮,把右手锻炼的像蟹螯般强壮。于是做了两个月后选择离开了这个小作坊。
因学习和其他事情,在22岁时重新再进职场。找了一家小厂,做化妆品包材的,俺是在PVC热成形部门,当然,还只是干些体力活的普工,每天还是同样单调的干活,把PVC粉倒入大缸里,再加些DOP进去,然后放点染料进,开动机器搅拌,拌匀之后就关机静置待用。到旋转炉边将胶浆加进模具里,再逐一将模具锁紧,送进转炉烘烤3分钟;再取出模具把成品逐个的拿出来放进胶箱里,接着又是再把胶浆加进模具里,循环的生产干活。每天都有数量指标要达成,没有达标就会挨骂的。
而厂里也有自动走心式车床,看那个师傅真的是闲啊,调好机后材料一放机器一开,那天就这样干完活了,当然,还得时不时的做抽检,基本上是等吃饭等下班咯。在空档时也会过去看看那机器,毕竟是自动机嘛。看着看着也不觉得有什么复杂的,只是俺不会调机罢了。可是...那师傅的工资是俺的好几倍耶,俺心里就想,这就是有技术跟没有技术的差距。
于是俺在那厂做了几个月后也离开,这次的离职是为了去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学习基本的车、钻、铣、磨、钳工等技能,还有冲压模具的理论与制造。结训后就应聘到一家冲压工厂,进厂后由最基层的开机开始,干着干着就过了三个月,看见同期进厂的都被调进机加工部门,而俺还是在车间开机,于是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产生,就在春节过后向厂里提出辞呈,虽然部门领导极力挽留俺,俺还是毅然的离开这家干了五个多月的厂。
来到新的单位,如愿的进入模具部门,那心里乐得可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在新单位干了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心里隐藏疑问的蹦然而出,俺是在做模具呢还是做加工?那时才领悟到先前的那单位才是在做模具,俺有些后悔和落寞,要是当时有人开导突破那个心结,俺应该不会离职的。再离职吗?不,不可以离职的,还有试模段的工作可以学习模具,不需要选择离职的路。就这样开始自己冲压模具生涯。
楼主经历相对还是简单的,你玩的那个小东西,我们叫' 小倒子',做车灯一些配件以前用这些东西,很多年没见过这东西了,效率太低了。
转行其实谁都转,正常,能玩的了就转,多转还有见识呢!但转一次要玩透,玩透就走,最后就厉害了,
模具,有的玩,关键是师父, 冷冲压很难,光是厚度变化和成型极限,就很烦人了。应变分布,我压根不会。我学生时期专业就是这个。先学材料,再学这个。都没地方学材料,哎。
国内厂家自己做的车身覆盖件,你看看曲率就知道有多稀烂了。 做模具真的不错,能玩得转可是个“金饭碗”,楼主坚持住,会有做“爷”的那天!
敝人以前在广东也小玩过模具,都是些简单的和电子行业相关的,老板接不到做模具的单,大部分做机加工,半年后我也辞职了。
在往后的几年都是在这个单位里,期间被调了几次岗位和一次部门的合并。这些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毕竟技术是看一眼就要学起来,不是等人去教的。做过样品试做员,就一个人几部机床,接到零件图后自己想法子把样品给交出去,主要是钣金件为多,通常数量就几个个而已,不会很多的。生活又回到以前用手动压机的情况,差别是数量就只要几个个,模具自己搞。这样晃呀晃的就过了十个月,见到模具设计部门有空缺,于是向主管申请调部门,很幸运的是顺利的进入设计部门,这时是进厂18个月后的事咯。
先学习电脑绘图,这也是当初离开原单位来这里的要因之一。先画些简单的落料模,再换简单的带折弯产品的模。画模时才觉得当时五个多月在车间开机的底子还不是很够硬,不过勉强还够使的。在进来这部门的某一天,老大拿着一张零件图来,很眼熟,是刚进厂不久时开发过的,一模二出,最后以失败收场。老大说这零件现在产能不足,单出的模不考虑,要多出的方案。问俺的意见和看法,俺说一模三出。老大睁大了眼看俺,当初二出的模以失败收场,而现在要搞三出的模。俺说二出的俺也搞不定,三出的倒是可以。
和老大辩了许久,老大看俺这么坚持,就说要开三出模就俺负全责可以吧。俺就答应下来,模具画呀画的,零件也陆陆续续的加工出来,终于到组装模具了,不久后就被通知去协同试模。很快就冲出产品来,拿去送检,嘿嘿,三件都接近合格,再修整点折弯角度就成了,老大看到检验结果后说俺真的很胆大,当初他也没有把握三出模会成功的。
部门又再变更,老大换空降部队来接,新老大也带了助手过来。新老大带了不少新观念和方法进来,从他身上学习了不少知识,这时俺也结婚了,家庭的负担逐渐让俺感到压力,终于向老大提出了辞呈,虽然被挽留下来薪资也加了些,不过心里还是不平衡。不平衡来自老大带来的人,他的薪资是俺的近两倍,而两人的专项不同,而整体评价是差不多的能力,所以过没多久就再次提出辞呈,这次就走人了。
又再踏上找工作的路子,而这次是计划好一季换一家,一年后定下来。先找了一家做线切割的干,三个月后就走人;再找到一家小冲压厂,又干了三个月便走人,再找到另一家冲压厂,这次干了五个多月才离开。在这几个单位都不是因为薪资问题离开的,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走的。
再进到一家新开办的厂,负责冲压生产部门,模具在自己眼里还算可以的,就在运作几个月后和同事说,俺要在两年内把冲压速度提升到800的冲次。全厂的干部同事被俺这么一说都笑成一团,回俺说“要吹牛也得先打打草稿”。俺不理会他们的笑话,自个儿进行提速计划。在五个月后的某一天,俺把冲压机的速度转到800来开打,那个噪音啊把全厂的人都给吸引过来,一群人在围观,瞧瞧到底发生了啥事。那时的冲压机没有装隔音箱的。
什么事!什么事!老总跑了过来说。俺说在正常生产啊,只是速度达到800的冲次而已,之前说的“两年内把冲压速度提升到800的冲次”现在已经达成咯。尔后就陆陆续续的将其他的模具给提速,平均量产的冲速在600次每分钟。
在这个单位做了快四年,又到一家新办的厂去。在这里,自己得画图,还得帮忙开机。每当有新的模具要开发时,就想着如何改变模具的结构,画了好几种款式,也参考国外期刊上的照片来搞,总之,这个时期的模具就是一个模长一个样的,想起来很是搞笑的。
在这里,刚开始的几年效益不是很好,勉强过得去而已。后来接了一张单,客户说冲出来多少就收多少。啊!有没有听错啊,还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量啊。客户说,就是这样,材料他们提供,俺只负责冲压生产。于是把订单给落实下来。
回来后就开始画呀画的,这次很是丢脸,一套端子模给用了近30天才画出来,:L自己先汗一下。随后出图开始加工零件,也花了快30天才将零件给加工的七七八八的,之后随着零件的完成就逐步组装。这套模可是厂里的希望啊,开得好就有了转机,开的不好就还得艰苦的挺。每个零件全部检查,全尺寸的检,没有达标就返修。终于到了试模的那一天,全厂的人全部在看,是真的全厂的人都到场看试模的,试模是厂里的大事,就像搞庙会一样热闹。
砰!砰!砰!砰!....一声一声的离合器排气声和模具的撞击声,随着声响料带终于给送出了模具,接着再检查模具内的情况,确认一切没有问题后开始按着寸动让冲压机连续运转,听着声音的消逝看得端子带是愈来愈长的出来,那心里可以是期待的很。剪了一小段去检查,还有不少尺寸未到位,就下模检查和调整,经过几次的折腾,终于可以送样了。
送样还算顺利,先小量生产试产。之后不久就开始量产,复制的模具一套套的做出来,每次试好新模就得送样一次,到了第四套模时,客户家的品管却在怀疑俺是拿同一套模的端子去送样的。
怎么会呢?俺说。
哪有尺寸那么接近的,已经是第四套模了,不可能会有尺寸那样接近的,几乎就是同一套模嘛!客户家的品管说。
每次交货都有注明是哪一套模生产的,您可以去查查,核对数量和反算产能就可以得知,不会是只有一套模生产的。俺说。
总共复制了八套模,七条产线生产。每天每套模基本要冲个七十五万冲次,一模八出。全年基本上是无休的在生产,真的如客户所说的“冲出来多少就收多少”。
话又拉回先前那个厂,在完成提速的目标后自己再给自己一个任务,模具上机后到订单结束,不得因模具问题下模,除了正常的研修刃口,搞了两年多一直到离职时没有一套模能达成,甚至说连问题出在哪儿都搞不清楚。直到来到这厂,在量产的过程中才发觉到那问题已经解决了,平均模具上机总可以冲个十天半个月的才下来研修刃口。终于将自己的任务给完成了。记录中最久的一次达到30天不下机的,当然这时的毛边已经到客户快要不能容许的程度。:lol
之后就一直在这家厂干活,随着时间的消逝,不觉已经又过了几年多。后续的员工也愈来愈多,俺也逐步的退到二线三线来享福。在04年后就转到管理部门,至此就和冲压分开,不再做冲压模咯。
未完,明天待续,再说转行的路。
我一特铁的哥们就是干模具的,老大学生,能把铝磨得贼光,九一二年的时候在深圳就已经月薪一万五六了,后来到北京自己干,航天口的活多得往外推,但有什么用?好技术的工人根本找不到,稍有难度就得自己上,做不大。 佩服,转行多看来也未必是坏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