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车与普车什么区别?全自动还是半自动(此问题很蠢,楼主想笑就笑吧嘿嘿,偶皮厚)
2.与数控有何区别,要编程的吗?我感觉肯定不编程的(此问题也很蠢)
3.若不编程,是如何实现自动上料,自动进给切削的呢?如何控制各个工步的?
4.自动车若是每次车不同的零件可以么?若可以它是如何区别不同零件呢?还是自动车是一种专用机床,只加工一种零件,主要用于
批量生产?感觉是只有量很大的时候才专门做的只为这个零件的机器,是吗?
5.看到视频里一些像铣床的名字也是自动车,不太明白
以上是我的疑问,请楼主指教,不甚感激。
回答楼上
本帖最后由 zhangbaochun590 于 2010-8-26 08:56 编辑自动车床又名六角车床,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原理是:全机械传动,中心一主轴,六个刀架,内部多为凸轮结构。没错,适于大批量生产,调整一次很费时。 回复 52# zhangbaochun590
那就是也是可以车制不同零件?可以根据不同零件来调整刀的动作与进给吗?如何调整啊,想看看 支持一下楼主,楼主辛苦了,谢谢!拿积分,闪了! 快呀,怎么就没有呢?留个记号以后有的话,再看。 51楼有此疑问一点也不奇怪,在我没见过之类机床之前,还真没法想象是什么样子,即使干了几年以后,也不知道自动车竟是一个大家族。对一个从没见过此类设备的人来说,难免不感到神秘和难以想向。
原来自动车只有一类,既全机械自动车,近些年又出现了另一类,如数控自动车,至于数控五轴车,或几轴车的,和自动车不是一个概念。
自动车分单轴个和多轴,单轴分纵切(加工几毫米直径棒料,型号很多。)和单轴六角自动车,C1312;C1318;C1325;1336。后两位数字代表可加工棒料直径。近些年又引进德国的TB42型,可加工直径42的棒料。
多轴自动车,分八轴,六轴,四轴三大类,国产型号分为C2163.6;C2150.6;C2132.6三种。
八轴的有美国进口的25/8英寸的,原苏联进口的1265.6和1240.6;或1240.4;1261M等;大多都在军工企业,和轴承企业内。这些都是棒料型自动车,一般加工棒料长度4米左右。
还有一种军工生产30航炮弹专用的S3-105-2型六轴自动车,加工零件虽是单件,但用机械手装料。
……
这些类型的自动车,全是以机械控制为主的。机械自动化的三大基本要素就是齿轮、杠杆、凸轮。所有刀具都装夹在各自的刀架(座)上,由各自刀架的凸轮来控制进退刀,得到所需的工作行程。每加工完一件活,凸轮带动杠杆,拨开夹料的夹簧,另一组凸轮,把送料管的料拉至需要的长度,在夹料簧松开的瞬间送出,然后夹簧收紧,开始下一个活的加工。多轴以六轴车为例。六轴自动车的主轴安装在一个鼓型轮内,鼓轮外圆均布着六个楔形槽,槽内用一钢楔(定位锁)压紧定位,因此多了一个转位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每轴为一工位,有纵横两种刀架(座),由粗加工到精加工,依次排开,到最后一位切断,再送料,转位继续加工。转位机构为马氏机构,俗称十字头。当杠杆拨动十字头转位时,十字头轴通过齿轮带动鼓轮旋转,另一套机构适时的拔出定位锁,待鼓轮转过60°后,再锁紧,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加工。
一台自动车,少则几把刀具,多则十几把刀具,车、钻,銑、绞、滚花攻套丝,车内空刀槽、切断等,只每班磨刀调整的时间,形状复杂点的零件,就得两个多小时,还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调整工。要改加工一种新零件,除更换各工位的纵横凸轮和刀夹外(一次备全,永久使用)重新配置刀具,还要更换送夹料夹头。(一套几千元)。三四天能改装好就是快手了。因此只适合大批量生产。
自动车现在也有数控的,只限于单轴,很少有人用,因为意义不太大。六轴数控车也在研制,即使只在后几个工位用数控,也是很不容易的。头些年我去沈阳机床厂,和有关技术人员议论过这个问题,不知如今进展如何。
就介绍这么多,不知能不能让你有一个简单的印象。 J不介意地说:“这也不全关他的事,他听到正好可以把这意见带到厂务会上去,让其他厂领导也听一听,对今后的工作有益无害!”
“他们又查看生产情况去了,咱们官小职微,还是小心点为妙!你再歇一会,我去车间看看。”
室内只剩下J一人,晚饭供给他的两个烧饼只吃了一个,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他从口袋里摸出烧饼,抠掉上面粘的碎铁屑,咬了一口,嚼了几下,一伸脖,吃力地咽了下去。他拿起热水瓶轻轻摇了几下,空的。就拔去瓶塞,来了个底朝天,几滴水滴滴进干涩的喉咙。他巴砸了几下嘴,又咬了一口饼。正吃得津津有味,外面传来F科长急切的说话声。
“让他们等一会,偏不等。刚一走,返修活就下来了,要不及时修复,今天的进度又完了!”J从椅子上跳起来,吐掉口里的饼,边向外跑边问:“人走了有多长时间?我去把他们追回来!”
F科长站在J面前说:“Y副工长已撵去了,J工长,你可快想办法,老这样下去是会误事的!”
Y副工长和追回来的工人走进车间,人们一边嘟囔着一边走上各自的岗位。一名班长悄声对J说:“工长,老这样加班到后半夜,铁打的人也吃不消啊!”
“你们先把这些活突击完,我到检验那去看看,如果差不多,请示过Z副厂长就通知你们下班。”
J找到Z副厂长,见F科长正向Z汇报着什么,就站在一边等候。F科长汇报完就催活去了。
“Z副厂长,时间不早了,如果没什么急活,就让工人下班吧?天亮他们还要上白斑的。”
Z手一挥,果断地说:“不行,干活质量不高,全凭修活出合格品,让人等着配合检验修活!”
J转身往回走,离人群还有二十来米远,他看到一双双疲惫的眼睛期望的看着他。他越走越慢,该怎么向大家解释呢?她突然看到一个瘦弱的女工,靠着工作台立着不动,就吃惊地想,他不是有病吗?怎么还在加班?难道班长没放她走?直到快走到跟前,看她还没动,难道他是站着睡着了?突然女工摇晃了一下,靠着工作案倒了下去。J心中一惊,急忙向前想扶住她,但慢了一步。弱小的身躯已倒在了油污的水泥地上。她右臂前伸,像是中弹倒地的战士。人们立时发出一阵惊呼。
“快让Z副厂长打电话要救护车。”J双手抱起昏倒的女工,将她平放在一条长椅上,他想活动一下女工的胳膊,但那细弱的胳膊僵硬得像根木棍。一个工人用指甲掐住她的人中穴位,她的胸部急剧地起伏了几下,眼中泪珠滚滚,发出一声令人心悸的哀号。
Z也闻讯赶来,看了眼仍神志不清的女工,向从车间办公室奔跑回来的工人问:“救护车来了吗?”
“厂医院的电话咋也打不通!”
Z跳起来跑进车间办公室,抓起电话拨号,电话到是要通了,可医院值班人员大概耳朵不灵,电话中乱打岔。Z气得又吼又跳也无济于事,灵机一动,拨通了厂消防队的电话,发出了请求救援的信息。
消防车闪着红灯驶进车间,J将女工抱进驾驶室,放到后排的座上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后说:“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疲劳过度,又过分饥饿,以至引起休克,休息几天就好了。”
注射过葡萄糖后,女工弱小的身躯又有了活力。J与F科长送女工回家,见到居民区内不少的窗内都透出灯光,那是家人还在等待着在厂内加班的亲人。一个产品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厂内有一个人加班,厂外就有几个人翘首相望。这些领导们想到了吗?女工的爱人是厂职工食堂的的采购员,每天早出晚归,家务重担几乎全落在这个体重不到百斤的女人身上。在家中,她是个贤妻良母,在工厂她尽职尽责。中国的女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们能同时挑起两副重担。在这些可敬的人们面前,J为自己的无能而使工人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羞愧。
由于无限度的加班加点,工伤事故接连发生。虽然还没造成大的工伤事故,但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工人权益的维护者,厂工会开始干预了。调查组接二连三的到车间来调查,Z像被追捕的逃犯似的尽力躲避着这些人。只要他在车间一露面,就要被调查组缠住。J知道他这阵确实无法分心。现在下道工序经过改进已开始稳定,只要再努一把力,攻克自动车这一难关,生产形势立即就会好转。如果不主动的配合调查组尽快的结束技安调查,对今后的生产是很不利的,他把调查组的人叫进自己的办公室说:“我是主管工长,生产线的全权指挥者,女工昏倒时的第一目击人,有什么话和我说好了。”
“据工人反映,无休止的加班已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要发生重大人身事故!”
J沉默了好一会,平静了一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说:“这我也想到了,但你们也该想到,现在的生产任务,关乎着国家的安危和工厂的信誉,咱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那也要合理安排,有人反映连体弱多病甚至怀孕女工也在加班。”
“这我也发现了,但他们是自愿的。一开始我就向班组长们交待过,但硬是撵不走他们。”
“有时工序上明明没有活可干,为什么仍不放工人下班?”调查者翻着笔记本递给J说,“你自己看吧,有时间,有地点,有具体人员。在如此关键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爱惜工人的身体?”
“我承认工作中是有些失误的地方,也接受你们的批评,并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现象。同时也请你们能常到车间来监督指导。最后我想向你们提点建议,在这场至关重大的生产会战中,厂工会的促进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那些在工作中受伤或有病的人,工会如果能买上些慰问品和有关领导一块去看望他们一下,这对大家可是个不小的精神鼓励啊。”
负责调查的两位工会干部认为已达到了调查目的,就告辞走了。目送着两位工会干部走出办公室,J长出了口气。
六月又是不景气,七月的酷热将使工作条件更加恶化,Z已有些把不住舵了。他是个毅力很强的人,他死死地扳住命运之舵,他要在这次艰难的航程中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F科长衣着依旧,脸色却一直没缓过来。到底不是年轻人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生产线上奔走调度,很让人佩服。她看着越来越乱的生产线,撩了把有些凌乱的头发,叫住从身边走过的J说,有话要跟他谈。两人找到一处僻静些的地方坐下,她用担心的口气问:“J工长,请你如实的告诉我,这个产品还有希望完成吗?如果实在困难,早点提出来向上面反映,国家也好采取其它措施。咱们进军事法庭事小,国家安危事大呀!” 留记号~~期待继续~~LZ加油! 回复 56# 六角车
多谢楼主的讲解,想想就觉得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那么多动作都是机械机构来实现的,很神奇,感觉机械机构这一块光连杆机构就有N多种的变化,想吃透都非常困难,其他机构更是花样繁多,想不到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太智慧太有才了,从未接触过这样的人,也没有这种机会了现在这种社会情况。精巧的机构总是让我觉得惊奇和赞叹,感觉机械太博大精深了,看来我是一辈子也进不去这个行业的门了,哈哈 回复 56# 六角车
有没有类似的图纸或图片介绍,听楼主介绍,感觉太复杂了,汽车行业是批量比较大的,有典型的应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