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中
发表于 2010-8-23 20:04:36
发长篇不容易,打字很累我们都理解,楼主加油!
小白菜
发表于 2010-8-23 20:13:23
做 个 标 记,好 :)
leftwall
发表于 2010-8-23 20:39:38
这个(军火)是真的没有……
万里长城长
发表于 2010-8-23 21:26:24
呵呵 除了笑还能咋的 该怎么办又会怎样 没人知道
西门
发表于 2010-8-23 21:32:24
支书不错!,喜欢这样的领导!
iamqius
发表于 2010-8-23 22:37:23
呵呵,楼主加油写!
您的帖子长度符合要求。
工具人
发表于 2010-8-24 05:11:27
搬个凳子等着听故事 :)
风追云
发表于 2010-8-24 07:29:19
回复 15# 西门
这支书才刚刚登场,你就喜欢上了,未免早了一点吧?
六角车
发表于 2010-8-24 08:35:01
Z副厂长只不过挂了个服务队长的名,具体负责的是生产处的F科长。这是个年近五十的中年女性,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小个圆脸,态度谦和,两只大眼闪射着让人难以捉摸的神采。每当和人谈话时,那声调总是充满着女性的温柔,满带着征询的口气。但做起事来却很干脆利落。大厂的生产科长,一天到晚忙得鬼吹火似的,更何况又遇到这种责任重大的任务。但她仍是不急不缓,衣着修饰也一如既往。头发仍染得乌黑发亮,很难见到花白的发根。他穿的衣裳布料也很讲究,在这个油花飞溅的生产车间里,她也很少穿工作服。但在服务队那些暂时的下属面前,他却似一个严厉的管家婆,布置工作语气泼辣,口气果断。严厉多于温柔,命令多于商讨,但不谈工作时她又是温柔女性一个。在J工长面前说话,她是一直轻声细语的。因为J是她此次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一个重要人物。两人虽同在一个厂内,却素未平生,在此之前,她还真不知道机加车间有个叫J的人物。当领导有当领导的艺术,Z副厂长恐怕早已向这位下属介绍过J的情况。F科长的领导水平自然比Z副厂长稍逊一筹,Z副厂长都难已驾驭的人物,他自然是少得罪为好。世事就是这样,有些时候,人硬是见不得离不得,又怕又爱。一场大战才拉开帷幕,几个关系微妙的主角,就各怀心思的忙开了。但大目标是一致的,求大同存小异,这几乎是涉及到每一级领导的格言律语。
J工长打量着站在眼前的这个已面显苍老的女人。刚来车间时她还是红光满面,可现在的脸色已是红颜褪尽,两眼罩着淡青色的圈。这半个月,她几乎没睡过一夜安稳觉。现在已是夜十点,连常年在生产线上工作的J都已感到疲惫不堪,何况已年近半百的女人。一种内疚同情之心,从J心中升起。他想安慰一下这个女人,但找不出合适的话语。产品是钢铁造就的,任何美妙温柔的语言,都不能使钢铁变成产品。就像前线战士们的杀敌数字一样,每一个数字都包含着战士们的血汗和智慧。
F科长忧心忡忡的说“都过去半个月了,头道工序还不能正常生产,你快想点办法啊!”
Z副厂长虽也常到车间来,多是转上一圈,发几句指示就走。F科长一直在科室工作,对基层了解甚少。但她又得什么都得管。自服务队进车间后,就像当年闹红卫兵夺权一样,立即控制了车间领导的财政大权和生产指挥权,车间主任形同虚设。更何况此次生产事关重大,既然有人出头,车间主任乐得少担风险。F科长对厂领导的这一决策,虽有些看法,可又不好说,只得抓住J这个主角不放。
“这你都看到了,实践证明,这条生产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不尽快修改工艺规程,后果可不乐观。”
F科长立时头比斗大,当初组成服务队时,Z副厂长曾在厂务会上说过,生产线已不存在大的问题,怎么一开始就这么不顺呢?她清楚,修改工艺重新调整生产线,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工艺一修改,许多工、夹、刃具都得重新制作。这么复杂的生产线,得做多少东西?她知道,眼下这条生产线的工装制造周期最快也得三个月。我的天哪,只怕军事法庭都要发传票了!她强使自己头脑冷静下来说:“这些情况技术科长都知道了吧?”
“有些问题他们已开始着手解决,有些问题可就得求你这位服务队长出面了。你知道,再按常规办事是会误事的。”
“你指的是什么问题?”
“担当第一道工序的六轴自动机的调整工问题。这个产品的加工难度大,能胜任的调整工人缺口很大,连操作工人到现在都没配齐。大部分工人又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过来的,培训熟悉机床都得有个过程才行。”
“那得多长时间?”
根据这半个月的情况看,怕得一个月后才能进行正常生产。”
F科长很干脆地说:“不行,那样就误事了。听说你在组织生产上总有些与众不同的招法,你一定得想办法把这个月的四千件产品干出来!这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对士气的影响可是举足轻重的!”
“不管怎么说技术问题还得抓紧解决。另外我打算上自动机亲自跟上十天半个月的,看看都存在些什么问题,想办法尽快解决。只要闯过这第一关,下面工序才能展开工作。我担心,这条没经过考验的生产线,还不知存在着多少问题?另外,下道只有一个新上任的副工长,也没经过这种大阵仗,劳你多费些心,帮我多招呼着点。”
“你估计到月底自动车能出多少活?
“最多两万件,能得到一万件合格品就不错了。”
“那四月份的四千成品是不成问题了。”F科长脸上露出欣喜的神采。
J看着F科长喜悦的神情,摇摇头想:她把复杂的生产看成简单的数字游戏了。关于服务队此行的目的,J已有耳闻。听说厂长已向副部长亲口保证,现有的生产线马上就能启动生产。第一个月全线通关,出成品四千;第二个月出成品四万;然后转入月产八万的正常生产。到年底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但科学规律对人类的制约,却常常使这种美好的愿望变成海市蜃楼。J在这个车间干了十多年,J懂得,生产规律与某些高高在上的领导们的思路常会出现很大的差距,他用冷静的口气说:“你知道这条生产线的生产周期吗?最少得半个月!最好的情况下,本月能见到合格品就谢天谢地了。”
“投料两万还干不出四千成品?”F处长感到难以理解。
J知道遇到了个什么样的领导,如果她不是对机械制造不熟悉的话,那么就是……对了,他可是厂长的全权代表,Z副厂长一开始就把领导权都交给她,管不过来可能是一个借口,J说话变得谨慎了。工作毕竟不是靠同情和安慰能搞好的。对一条有几十道工序的生产线来说,要想正常运转起来,光铺线产品就得三万。连这都不懂还怎么商谈具体的工作。对这位求胜心切的F科长,他采用了口是心非的招法,对她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指示保持沉默,工作按既定方针干。
西门
发表于 2010-8-24 08:58:21
本帖最后由 西门 于 2010-8-24 09:32 编辑
回复西门
这支书才刚刚登场,你就喜欢上了,未免早了一点吧?
风追云 发表于 2010-8-24 07:29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心有灵犀嘛,闲话少说,还是看楼主的文字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