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曾经是资本疯狂追逐的风口,却落得一地鸡毛。当共享的神话破灭,资本的热潮退去,只剩下数不清的单车被遗弃在地铁口、街边、公园里,无人问津。它们被批量送到城市远郊的共享单车「坟场」,集中堆放,像垃圾一样等待被回收。
( p9 z1 v3 f1 t) W

; ]4 O/ R- f3 Q* U! s9 C
▲ 中国的共享单车「坟场」/吴国勇
9 a. {3 R0 r5 t# ~. s摄影师吴国勇,找到了 20 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坟场」,用无人机记录了令人震撼的「坟场」奇观。在他的镜头下,红橙黄蓝绿各色的共享单车互相缠绕、堆积,形成了高达七八米的山峰,站在「山脚」的人,渺小得像一只只蚂蚁。 / Z2 H0 G5 r! [( m; [

" I3 _& T, j. y, Z$ ~* J0 W; _$ n
▲ 上海浦东/吴国勇 s3 k1 a, b( Z8 m$ {. X
曾经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神话,最终只留下了一堆棘手的「钢铁垃圾」。 那么,这些单车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归宿?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给出这个答案的,是一位缅甸人。这些在海外被废弃的单车,让缅甸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自己的单车梦。
4 e" l! S- N% m8 l6 G

2 @# x7 P0 Y x2 }
▲ 迈克在中国的共享单车「坟场」 {- ~/ c6 ?' d
缅甸创业者迈克 (Mike Than Tun Win) 购买了闲置的单车来帮助缅甸贫困学童,送给他们做代步工具。今年 3 月,麦克发起了「少走路」(Lesswalk)运动,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购买共享单车公司 oBike、ofo 和摩拜停止运营后闲置的单车,运往仰光捐给贫困孩童。
9 w- i2 v; q/ o3 u

▲「少走路」运动
- X l6 _+ q+ V* [# ~/ ~4 f6 月 20 日,一批改装过的共享单车被送到了靠近仰光的 Nhaw Kone 乡村学校。 「我现在有更多时间学习和与朋友们玩乐了。」据《法新社》报道,在该学校就读的 Thae Su Wai,是首批 200 名受惠学生中的其中一位。 11 岁的她开心地说,现在有了脚踏车,她再也不需要花上两小时、每天走路 10 公里往返学校了。
& u6 B# ^7 @2 c% @/ W2 H

; d4 z( V( H4 D* g% a2 `( ~
▲ 学童们看到几乎全新的单车,兴奋不已/法新社
) [/ Z/ I8 \2 x今年 33 岁的迈克出生在缅甸,但在新加坡长大,在新加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就读于大名鼎鼎的淡马锡初级学院,2008 年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了商业管理学位。 2010 年,他回到缅甸开始创业。2015 年,他创办了一家在线旅游平台 flymya.com,一年之内,公司的收入就达到了 150 万美元。此外,他还在泰国、新加坡等地也创办了公司。 同时,他还发起了 BOD 科技投资公司,助力缅甸的创业生态,主要投资于互联网公司,包括 Laundry.com、O2O 平台 Yangon Door2Door 以及电子商务平台 shopmyar.com 等公司。 8 N6 l/ B0 f# w: B( ]) Y" w

1 a& |9 b' x1 f% D* _, C
▲ 迈克在 Facebook 上发布了「少走路」的想法 ; d3 Z2 Z6 n: `
迈克八岁以前,曾在缅甸曼德勒生活,当时他就是走路去上学的。 迈克观察到,过去几年缅甸农村的情况并没有改善,贫困儿童需要步行 30 分钟到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33 岁的他说:「当我看见孩子们走很多个小时的路去上学,我为他们感到难过。」 ' o7 ]% m1 L' A8 i

, @3 I5 Y* L4 s, @0 l
▲ 骑着单车的缅甸孩童/法新社
6 n+ U9 D" T: 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估计,大约 55% 的缅甸孩童生活在贫困中,而 17 岁的青少年中,有一半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只受过很悠闲的教育。 Thae Su Wai 学校的学校校长 Ni Ni Win 说,「这里很多家长们都很穷。很多小孩连雨伞都没有,下雨时他们只用几片塑料遮雨。」 8 ` g Q1 }/ x* V! W

! w( G. |" y1 J
▲ Thae Su Wai 学校的学生/法新社 : X/ U E: g7 n- z
迈克说,「如果我们能减少他们花在路上的时间,他们就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知识,提高摆脱贫困的机会。」 迈克说,仰光是「少走路」计划的第一站,接下来这项运动也会惠及曼德勒 (Mandalay) 和实皆县 (Sagaing) 的贫困孩童。 居住在距离学校 2 公里以外,年龄在 13 到 16 岁的学童,将会有机会有限获得捐赠。
1 C( w. y- a1 {. x) S1 R

. a. R; r6 i8 P$ h, r4 r3 e
▲ Thae Su Wai 学校收到捐赠的学生/法新社
1 A+ U4 X8 p. k% j8 v! P2018 年 6 月,oBike 在新加坡停止运营,公司解题,大量的单车被废弃在公园、路边等公共场所,缺乏维护,无人问津。看到这种景象,迈克萌生了「少走路」计划的想法。 今年 3 月,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出消息,想跟 ofo 和摩拜单车建立联系,从他们手中回收闲置的单车。3 月 15 日,他从仰光飞到了北京,到访了最大的共享单车「坟场」。 回国后,他开始计算回收共享单车的物流和改造的价格,并且了解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共享单车公司几乎全新的单车正在仓库里拍卖。这些单车使用条件都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过去三个月,他已经购买了一万辆单车。其中,4000 辆是在新加坡货仓销售和拍卖会上买的,大部分属于 ofo 和 oBike 的闲置单车。
/ v2 o7 F) d7 {# r ^

j5 s3 K- R8 b; R+ i0 D
▲ 运到仰光仓库的共享单车 $ W; j' h! B1 ` U, l/ z# G7 P, g
4 月末,首批 3300 辆单车抵达缅甸,6 月 5 日,又有 1000 辆 ofo 的单车被送达了仰光的仓库。迈克说,一共从 ofo 处购买了 4000 辆单车。 他说,每台单车的价格是「平均约 20 新元」(约 100 元人民币)。包括运输、改装和配送的费用,每辆单车的成本约 35 美元(约 240 元)。他自掏腰包买了 5000 辆,另外一半则由赞助商赞助。 迈克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脚踏车供过于求,把它们送去回收的成本更高,所以这些公司愿意把脚踏车卖给我。」
: G% K. S4 [8 k7 g& Y9 h

1 P; d( e9 ~6 c
▲ 被搬进仓库的 ofo 单车 , @" ^2 [6 \, L" I0 v+ y6 j$ ^

- |: ~, O- H6 P+ w& _( A8 a
▲ 工人正在搬运 ofo 单车
" P/ N1 v' v0 u2 r a ?8 b' O这些被回收的单车,在换掉车锁,并添加后座之后,会被分发给需要的贫困学童。 这只是一个开始,迈克希望他能将「少走路」运动持续下去,在五年内送出 10 万辆脚踏车。他说:「它们可能在新加坡一文不值,但对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来说,它们有其价值。」 . A4 T. P" k$ _4 `# h# F

1 z) c0 y; {7 @% @# {
▲ 迈克在回收的单车前 # _& y9 Z* w# [/ l( X2 q$ w
在缅甸,这些共享单车得到了「新生」。那么,反思中国,真的是「富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吗? 过量的投放,让回收成为了热潮退去后共享单车公司和政府的最大难题。要回收共享单车,需要支付拆卸、维修、人力等多重成本,成本可能比投入一辆新车还要高。更何况,泡沫破裂后,公司往往自顾不暇,根本无心顾忌单车的回收。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没有相关的规定来强制公司做回收。很多时候,政府被迫要给这些宣告破产的公司「擦屁股」。 在厦门,高峰时期就有七家公司拼量拼投放,厦门岛容量有限,单车只进不出,很快就造成了交通拥堵。政府与企业沟通无果,只要自己动手,把十万多辆的单车运到了偏远又宽敞的同安区,同安「单车坟场」的规模也冠绝全国。
6 D7 T& v6 K) @% a/ ]( Q+ G

7 S2 F# G" t. m! X
▲ 厦门同安的共享单车「坟场」/吴国勇
% F$ U; h; w$ e9 g6 q: I共享单车被当废铁回收、一辆车 15 元「贱卖」等新闻标题,是共享单车在中国最后的「葬礼」。大规模的回收再利用难实现,只有「拾荒者」一样的个人试图从中寻找商机。 在海外同样节节败退的共享单车,在资产的处理上却更加多元化。ofo 退出印度后,单车被共享踏板车公司 Bounce 回收,ofo 宣布关闭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业务后,也将单车捐给了当地的慈善机构。
2 v! h7 W# B) m7 x7 x

/ N# G& e# I0 j A1 L
▲ Bounce 的单车和踏板车
- f- c$ s& c0 L% }, |4 X志香网 + x5 I U1 p# o ^
" }8 Q9 Z) X' E! N5 M/ F0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