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句话,避免肯定会有的误解甚至指责。
2 a% l5 I6 c0 L
. d0 r( T8 z# ?6 K3 T
2 E+ Q' U1 N1 q
第一句话,我也反对996,这违反劳动法,尤其反对让员工加班加点,不给予合理报酬,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还大谈奉献,这更不道德,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伟大的公司。
% y1 c, R. V! m3 Z `1 X' s6 H. k
2 ]6 M8 D7 ?/ }( I
: U* [$ N: \/ r3 o# w O' R5 g
第二句,不能非黑即白,不同行业,难免有特殊性,也要允许有不同声音,坦率地说,那些中国驻外工作的人,哪一个不是996?甚至不是996的问题,而是007了! ' j6 u3 ?- \, j9 J6 W
$ l- [. Q/ [) p
如果你对996还不太熟悉,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至于007,稍微有些夸张,但意味着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随时处于工作状态。
$ \" n) B2 ?2 U- Y
# b' K" o9 }0 g6 g6 w( D6 m' N7 u
+ J) b7 w; q7 x6 m- q n
之所以这么说,绝不仅仅因为我本身就曾长期驻外,还因为最近海外出差,与很多驻外同胞都有类似的感觉。 - j% u7 F, e6 E3 \! x
p9 ^) ?( r7 g; H9 k! \& q
就比如,昨天走访了埃及开罗新首都建设工地,最核心的CBD项目,由中国建筑承建,这是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承建的最大建筑项目。工地上有1000多名中国工人,4000多名当地工人,最高峰时,估计将需要3000名中国工人,10000多名当地工人。 ! ~' {2 T% n% `3 X( B7 z- y
- f3 `7 G5 c+ {2 M3 U$ F& }
) ?& I% }6 [1 B, h5 a4 J r
这里的中国工人,一般工作多长时间呢? ! [" |* G \% R) m) t( `, A/ g- E- G
) W0 x* ?# [9 U
早上6点进工地工作,晚上6点多结束一天工作,一个星期工作七天! 6 G! _$ l$ I- V7 |5 I
! X0 @; F# a& b- W) U0 e$ L
' r- N% ]/ f2 @$ C0 D* w3 }
这是什么?这已经不是996的问题,这是667。而且,据介绍,他们一工作就是18个月,因为签证有效期就18个月,他们回国休假一次,绝大多数人回去后会再来。
2 i# Z2 T T. W5 Q5 z
) |" w$ y, u4 R4 p
这样的勤奋,这样的努力,在很多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7 Y1 P# \- r$ @$ N. h
, l0 F& ]7 Q5 r0 t
所以,在走访的几个国家,只要谈到中国人的勤奋,当地人无不大为感叹。 ; g0 t7 x1 i: ?# k/ U
# V0 [$ b0 X4 q5 R: L1 v8 Z
! z7 c6 d1 i5 w1 \+ F" O! c P1 \& @
去印尼亚万高铁工地,中国员工坦言有些急,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再不抓紧,怎么对得起中国速度。一位当地高管却当着我们的面提意见:中国同事太急了,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想早点回去,可以理解,但你们的速度已经可以了,就这么长时间,亚万高铁就完成95%征地,很多路段已经开工,这是其他公司无法想象的。 4 P8 t5 B6 r6 b8 N; {
8 n3 K5 ~" [% b3 [( _5 y# N
( T6 A4 e% Q$ x9 B }- |' a' v
要知道,刚刚开通的雅加达第一条地铁,日本公司整整修了八年。
( T) w3 d7 P9 o$ l2 i9 Z
2 p `. x y! A- C% y& ] ~
还有,需要自卖自夸一下,我在海外的同事和同行,哪一个不是996呢?甚至,996都是一种奢望。 4 q$ R' ]9 G2 r& ~
8 v$ E% O$ @4 N& c8 w4 _
( k1 z' ~( E7 X! m' [$ _' _3 s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决定了你随时必须保持着工作状态,哪能说我6点下班了,7点多巴黎圣母院大火,但对不起,我不报道了,我下班了! ! M4 L; q x+ n4 }+ ]
& f* @) s8 Y3 V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吧,当年在耶路撒冷工作,周末去一个中国朋友家理发(他夫人在国内是理发师),头刚剃了一半,耶路撒冷突然发生了爆炸,没办法,头也没洗,一半头发还没剃,和同事开车就去了现场……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驻外同事都有过,这哪是996?这真是007了。 * R3 i- h$ Z) ]
; `; ]9 k+ k5 G1 X7 I, z
这种奉献奋斗,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不久前去阿根廷出差,承建阿根廷最大水电站的中国葛洲坝集团的朋友就告诉我,中国员工每天必须工作六天,如果套用现在的说法,他们是666节奏。外国人就很不理解,你们中国人太不会享受了,尤其不理解是,这些精壮的汉子,经常半年一年才能回家一次,难道没有那方面的需要? 0 X: r2 k7 s9 {: x5 b7 @$ S
" ~' a Z6 ~- y, F x* _0 F
& W2 O% D1 I9 E; x
中国人有时只能开玩笑回答:哦,中国有种神奇的药,吃一次可以至少管半年……
; s8 F' W5 @9 Z: K3 C- S* }
( y4 I. Z0 G% g5 y1 o) t
d. |4 o6 y4 a& l5 p3 G {
别笑。这其实正是千千万万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的日常。他们有的是政府外派人员,有的是国企员工,更多是普通中国人,包括中国私企员工。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在埃吉铁路控制中心,我就看到,现场后面就摆着一张床,不用猜,肯定是要加班加点时,就抽空在这张床上咪一眼。 + ]8 N" y2 J* Q
2 G# l% v1 f+ j5 e1 H1 ]; ?8 N
l0 R" g, i" d2 I$ E! E" d& V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这些中国人也是朝八晚五,如果每周也就工作5天,想象一下,那还会有“中国速度”的赫赫威名吗?还可能在好莱坞电影里,外国领导要感叹:这样的高难度工程,也只有交给中国人了。 4 B+ K" Z' B- @ {, x) i5 m
5 g: K3 @. V) W: w+ r: b$ \2 c" s
4 v+ w' d! Z0 |3 P" `& B% V8 g" x1 s( C9 c
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能忍耐,最能吃苦,最少抱怨,也只有中国人才干得又快又好。当然,我也不愿意神圣他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只是希望多吃苦多挣些钱,哪怕是透支自己,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孝敬父母,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
! j# b h5 r& h; x, C: N6 N9 r$ a
9 I5 j f, J# }3 }( ^0 P% e* A c. V
2 s/ c( ?' F9 o9 h0 q
这一次出差,走访的多是“一带一路”工程,总有一种感觉,“一带一路”留下的不仅仅是桥梁、道路、港口等大型设施,这些设施也确实惠及了当地民生,确实是合作共赢;但这些项目,更是中国人风采展示的一个窗口,我们的勤奋,我们的吃苦,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和谐理念,很多当地人一提到这些中国工人,都是大拇指点赞。
, w& _; ~5 _- Y( x& M* H
+ p9 s. F# G. Y z8 Z( H! {
9 m( o8 d: Y* y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 t) ?) A2 z3 n+ e% j
4 d: V/ q" E7 A' r5 ]2 V7 _# J
/ U, A* V9 d I W3 n1 ]4 f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996问题,几点粗浅看法吧:
( `8 r# a$ k9 v9 ^: J- [' |% _
5 y$ } P" s% B0 a$ d9 m/ W4 n( t9 U
第一,996不值得提倡。毕竟,这损害的是员工的健康福祉。加班可以,但加班必须有合理报酬,必须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时长。否者,这肯定不可持续,更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这样的公司,注定不会是伟大的公司。
: e: A" c/ a6 x ~
- N6 `( _; ]* _' m3 P5 N
第二,也不能给奋斗泼冷水。事实上,没有中国人的勤劳奋斗,可能有中国的今天吗?没有驻外人的吃苦耐劳,中国海外企业还有现在的竞争力?中国还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所有人都像西方人那样,那样工作,那样享受,对国家未来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 M \& v7 ]* K8 ?1 v
; @" H, l. D5 _. o
第三,更要理解年轻人的抱怨。在几个海外的中国公司工地,一大感触:主力竟然都是70后,80后也不多,90后很少。当然,这也不是年轻人肯不肯吃苦那么简单,我们要辩证地看,年轻人对996更多抱怨,其实是自然的,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 Y: ]) \* ]3 z
/ z" t2 g, p3 h; s4 {, y. }' t
4 l% L/ v# ^& j7 o: T7 z) ^
发展阶段不一样了,就不能一味强调奉献强调奋斗,放弃了理应得到的利益,以及本应好好享受的生活。当然,很多中国人不如以前那么吃苦,包括我自己在内,应该也是事实吧。
9 v3 A2 \: p2 y! {4 l; Z5 `
% ` ~) `1 e4 Z3 W3 h
6 {' N, a" Q! n7 { _4 p, t
从这个角度看,对还在驻外苦干的那些同胞,我们更要关爱,让他们能更多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还是有进步的,记得当年驻外,四年才能回国休假一次;但现在,绝大多数单位允许一年可回国探亲一次;在一些民营企业,甚至可以一年回国三次,每次给两个星期假期。 ( w5 h: C+ Y9 [. D. K
" A- w. z9 m, X- q; u2 N, Z
$ W7 u8 D5 j4 \9 U/ n) ~! x1 z5 M
这才是正道,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有意愿奋斗,同时给予他们奋斗应得的收获。生活,毕竟不仅仅只有工作。 7 ]) h/ d& s$ z; N4 n o& H
4 \' j) i, l* L4 Q: g9 G
但还是要说一句,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没有辛勤努力,哪有最终收获。向所有在海外奋斗的同胞致敬!先说两句话,避免肯定会有的误解甚至指责。 ' t! l0 i6 I: D, u
" j6 }1 V( Y- W8 w5 U/ S
$ ^% }7 ?& `4 {; h) H( ?
第一句话,我也反对996,这违反劳动法,尤其反对让员工加班加点,不给予合理报酬,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还大谈奉献,这更不道德,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伟大的公司。
) z! G2 c2 D$ n; n9 J
# x- `) y/ Z" o$ M
! V( a1 d; f( Q) K9 K6 N7 t
第二句,不能非黑即白,不同行业,难免有特殊性,也要允许有不同声音,坦率地说,那些中国驻外工作的人,哪一个不是996?甚至不是996的问题,而是007了! & ?" \; n% U% ]5 n8 ~
* b' {5 s: T5 l: i9 m
如果你对996还不太熟悉,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至于007,稍微有些夸张,但意味着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随时处于工作状态。 4 C% V! s5 P) r: G9 A
) R, h# w2 n; t! i5 q
' Y! x K% k: A0 N
之所以这么说,绝不仅仅因为我本身就曾长期驻外,还因为最近海外出差,与很多驻外同胞都有类似的感觉。 ) x. t% j1 w$ c7 J+ ]
) ~- y" d! k; c4 g$ s& q3 `
就比如,昨天走访了埃及开罗新首都建设工地,最核心的CBD项目,由中国建筑承建,这是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承建的最大建筑项目。工地上有1000多名中国工人,4000多名当地工人,最高峰时,估计将需要3000名中国工人,10000多名当地工人。
$ o$ `+ s) l* J/ V* q8 ^( P' P
9 y N, ~+ r1 E- a1 g* I" N
8 x$ {* Q+ l+ L( _" k
这里的中国工人,一般工作多长时间呢?
3 |: p) S- Y u% K+ j
1 z. ?$ |$ [# U3 I9 Y8 X
早上6点进工地工作,晚上6点多结束一天工作,一个星期工作七天!
+ S" r# P+ c+ W1 W* O( f- t1 d
5 G6 A- T2 g$ [7 T" T0 X
X% J+ E8 `' b7 N7 }
这是什么?这已经不是996的问题,这是667。而且,据介绍,他们一工作就是18个月,因为签证有效期就18个月,他们回国休假一次,绝大多数人回去后会再来。
3 c/ W* C3 r" C3 e) Z/ X
: B/ V4 y. E, j* u
这样的勤奋,这样的努力,在很多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 u7 w6 b( v/ R# w k& d, E# @
. `) h* ~/ R# Q* ~
所以,在走访的几个国家,只要谈到中国人的勤奋,当地人无不大为感叹。
- {+ o O4 n, v% i
6 p8 [) L( { Z" V2 f- @. E
6 G: C( X0 C. B3 e8 \5 H) M8 o6 Y
去印尼亚万高铁工地,中国员工坦言有些急,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再不抓紧,怎么对得起中国速度。一位当地高管却当着我们的面提意见:中国同事太急了,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想早点回去,可以理解,但你们的速度已经可以了,就这么长时间,亚万高铁就完成95%征地,很多路段已经开工,这是其他公司无法想象的。 + B/ y6 m! {3 A
( L& O3 s) p1 h" ]2 g: v }' p0 p
n0 }1 B& d5 H* d8 E! `
要知道,刚刚开通的雅加达第一条地铁,日本公司整整修了八年。
$ J" s3 G( y8 d
8 b7 \; {: g5 j5 ?6 ?
还有,需要自卖自夸一下,我在海外的同事和同行,哪一个不是996呢?甚至,996都是一种奢望。 ) F. h* H- ?0 y) n* l' P" Y
( b2 k) {2 E# ~$ s
3 {9 u( a5 P1 k; s' W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决定了你随时必须保持着工作状态,哪能说我6点下班了,7点多巴黎圣母院大火,但对不起,我不报道了,我下班了! + c& M2 m5 `! ]! B* m4 y, G: g$ R
& Z' j1 P! V, G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吧,当年在耶路撒冷工作,周末去一个中国朋友家理发(他夫人在国内是理发师),头刚剃了一半,耶路撒冷突然发生了爆炸,没办法,头也没洗,一半头发还没剃,和同事开车就去了现场……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驻外同事都有过,这哪是996?这真是007了。 - R" W) y/ `& S6 h
# Q5 W- \' n3 ?+ {, |7 X
这种奉献奋斗,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不久前去阿根廷出差,承建阿根廷最大水电站的中国葛洲坝集团的朋友就告诉我,中国员工每天必须工作六天,如果套用现在的说法,他们是666节奏。外国人就很不理解,你们中国人太不会享受了,尤其不理解是,这些精壮的汉子,经常半年一年才能回家一次,难道没有那方面的需要? & O: ?3 U; V3 L* ^, x" ?& Q' e3 z
/ x& ^: n7 W; \" z9 }+ O
* d( J7 ?" h+ t( a0 i" M$ m, V
中国人有时只能开玩笑回答:哦,中国有种神奇的药,吃一次可以至少管半年…… & T' \2 f; v8 ]2 J* }: V3 S
/ s9 i! g! }( H/ N w
5 e1 q, T0 ]% R* L4 b
别笑。这其实正是千千万万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的日常。他们有的是政府外派人员,有的是国企员工,更多是普通中国人,包括中国私企员工。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在埃吉铁路控制中心,我就看到,现场后面就摆着一张床,不用猜,肯定是要加班加点时,就抽空在这张床上咪一眼。 : Q# ]' T2 }3 y3 B
% Z8 v/ F" e3 n
9 |5 k0 ]' Q2 r& i8 D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这些中国人也是朝八晚五,如果每周也就工作5天,想象一下,那还会有“中国速度”的赫赫威名吗?还可能在好莱坞电影里,外国领导要感叹:这样的高难度工程,也只有交给中国人了。 7 e0 r: h8 Y. W) N8 J$ |9 m. A
. t. i2 _, k2 r! l
" w6 g7 j- l6 {; J" u% I5 Z% V t
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能忍耐,最能吃苦,最少抱怨,也只有中国人才干得又快又好。当然,我也不愿意神圣他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只是希望多吃苦多挣些钱,哪怕是透支自己,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孝敬父母,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
+ W# {5 |4 W: Z
" C% O6 o; ^* j. ?$ R* }1 l
% U: O5 c9 A, g' r* H) ^- B4 f
这一次出差,走访的多是“一带一路”工程,总有一种感觉,“一带一路”留下的不仅仅是桥梁、道路、港口等大型设施,这些设施也确实惠及了当地民生,确实是合作共赢;但这些项目,更是中国人风采展示的一个窗口,我们的勤奋,我们的吃苦,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和谐理念,很多当地人一提到这些中国工人,都是大拇指点赞。 ; P* @$ @" h) E8 {3 r4 Q
) S) x( Q G: f$ @* J# I8 s
* ?/ I5 |+ U1 Z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 l1 v! J% k( k/ V( w
0 O2 m- N# L0 ^& d- O
; C# ~" [8 q6 ?3 w2 ^2 ^, m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996问题,几点粗浅看法吧:
3 `7 V$ F7 _! {* c; k; S9 N X0 n3 }9 Q$ ], X. t
h4 s# R8 h2 H% A
第一,996不值得提倡。毕竟,这损害的是员工的健康福祉。加班可以,但加班必须有合理报酬,必须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时长。否者,这肯定不可持续,更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这样的公司,注定不会是伟大的公司。 + k) R: Y. E* }7 N
* L; l, G& t G0 F E3 Z, w3 v9 ^; x
第二,也不能给奋斗泼冷水。事实上,没有中国人的勤劳奋斗,可能有中国的今天吗?没有驻外人的吃苦耐劳,中国海外企业还有现在的竞争力?中国还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所有人都像西方人那样,那样工作,那样享受,对国家未来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 l' A1 A1 F. X9 Z0 G4 [2 O7 V
# V* d- S( ]" @8 }& f4 b7 m
第三,更要理解年轻人的抱怨。在几个海外的中国公司工地,一大感触:主力竟然都是70后,80后也不多,90后很少。当然,这也不是年轻人肯不肯吃苦那么简单,我们要辩证地看,年轻人对996更多抱怨,其实是自然的,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 P7 B# N, B( Z
( s5 Q+ l& c# X x5 M8 }
6 ~: p& f# c- y! a2 V7 } ~0 {" e
发展阶段不一样了,就不能一味强调奉献强调奋斗,放弃了理应得到的利益,以及本应好好享受的生活。当然,很多中国人不如以前那么吃苦,包括我自己在内,应该也是事实吧。
( f. c; M M: j5 x% O4 r
$ J. v. b4 V5 k4 n. |
从这个角度看,对还在驻外苦干的那些同胞,我们更要关爱,让他们能更多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还是有进步的,记得当年驻外,四年才能回国休假一次;但现在,绝大多数单位允许一年可回国探亲一次;在一些民营企业,甚至可以一年回国三次,每次给两个星期假期。
+ E" V( I r+ w# o; I# U. J6 p
8 a+ L; S) }+ O _
这才是正道,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有意愿奋斗,同时给予他们奋斗应得的收获。生活,毕竟不仅仅只有工作。 ( P5 |& D) I0 w$ y, i
$ h, P. i1 I+ t
但还是要说一句,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没有辛勤努力,哪有最终收获。向所有在海外奋斗的同胞致敬! , U% j9 p |5 f-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