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与新加坡、香港、比利时并列为世界人均出口额最高的四大国家和地区。如今,瑞士经济的一半收入来自外贸。联合国的调查指出,瑞士贸易竞争力强源于以下因素: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瑞士人会讲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瑞士的职业培训在世界上是最领先的;瑞士产品质量,为世界公认;瑞士政局稳定,劳资关系和谐,很少有罢工现象;瑞士人工时长、效率高;瑞士拥有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等);瑞士的服务业水准为AAA级(银行、保险业等);瑞士善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瑞士科研水平为世界顶级;瑞士为中立国家,接纳了众多的国际机构。
8 Y' Q& _& b+ M- O2 g V4 H' j
( ?' L; G. N# \, L/ n9 b: @1、行行业业皆精品
. ^: O, O1 a3 {; W
, \8 T, s* V5 y Q- l+ _ 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级”的精品。人们熟知的是瑞士手表。多年来,瑞士生产的手表的“含金量”世界,平均每块手表出口创汇是日本的1.5倍、香港的4.5倍,是中国大陆的20倍。目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科技手表所占份额更达高77%,可见瑞士表名不虚传。) A+ a6 K* A- C ^5 K, u3 Q& {
8 l4 `. E1 \7 i+ [2 |$ x( O6 ?% [
不要以为瑞士人只会制造钟表、军刀这些小玩意儿,各国工业界人士都知道,瑞士生产的机床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是瑞士数控机床产品的长期用户。长期以来,瑞士机床出口额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来稳居世界。尤其是精密机床,更受各国青睐,2004年的出口额约21.5亿美元,占机床总出口额的89%。有人计算过,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千克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倍、美国机床的3.2倍,是中国大陆出口机床的10倍。尽管瑞士机床价格高居“世界”,但其机床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 j( d) W i9 g% q J# O
7 I- f7 |$ V7 H0 F& D. N+ k3 P 瑞士莱斯豪斯机床公司是一家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业,它生产的精密螺纹磨床售价世界高,但却一直供不应求。据一项调查,世界各国机床业的库存量中,瑞士少,因此瑞士机床业的资金流动率居“世界”。在瑞士机床业界盛行一句口号:“产品卖不出去,是设计上的失败”。所以,瑞士的机床设计独树一帜,其重要特色有两个:高精度以及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5 h( K8 k! F! p t
# e' Q0 r. Q+ `6 z
金融服务是瑞士重要的服务业,半个世纪前就享誉世界,几乎所有国际大财团以及有声望的名人、大亨均在瑞士银行中拥有户头。瑞士的银行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以银行密度计,瑞士早已是世界。国内有3900多家银行,平均1000多名瑞士人便拥有一个银行。在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方面,瑞士更是世界上的。
. q5 }2 i7 f0 @4 ?/ b9 p( N; b
) t9 Z( |1 f5 K5 v% s, B+ C6 y& [ 瑞士除了拥有不多的森林和1500多个湖泊外,并没有多少旅游资源,但瑞士人善于动脑筋,设计了100多个旅游项目,并以服务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吸引游客,不仅每年有近2000多万游客进入瑞士,而且每个游客平均在瑞士逗留的时间达7.2天,这个指标居欧洲各国前列,而在人均旅游业创汇方面稳居欧洲前三名。此外,瑞士拥有大型旅游车12万辆,登山铁路专线50多条,轮齿轨铁路94公里,登山电缆吊车线400多条,滑雪电缆吊椅线1000多条……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相当不易的,无怪游客们说瑞士是“世界花园”。
* A+ ^) ~) x* K + J+ c2 N3 s4 \, Z t4 p
2、以“诺浩”称霸世界
) |2 D, c, t4 m1 y 7 b* W6 ~# B* r; g5 A8 B2 M
瑞士长期以来是世界上富的国家,许多人都知道瑞士生产的钟表、军刀、精密机床,是世界上金融服务周到的国家;是旅游胜地,有“欧洲花园”之称。但是,瑞士企业“诺浩”多,却鲜为人知。* k4 K3 U3 j: P5 m$ V3 g' u7 B
2 k( B& H6 r. d% t7 @) F2 @
“诺浩”为英文Know-how的音译,中文意思是“专门技能”或“技术诀窍”。在西方国家,“诺浩”被视为“技术”的象征,谁拥有“诺浩”多,就说明谁的“技术”多。因此,许多企业以拥有众多“诺浩”而自豪,就犹如企业有产品一样。在许多情况下,“诺浩”的价值远高于产品。这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技术常常可以被仿造和窃取,而要盗取“诺浩”却不那么容易。所以,许多西方企业视“诺浩”为绝密,很少申请,更不外传。
# U: v8 G& s" S; n9 Y
' j7 A" W* G0 c. {$ V 瑞士是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因此,该国很早就选择了走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的富国之路,即主要生产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较少的产品,而坚持在这些产品中注入知识含量高的劳动,以保证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更高的价值。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除适应潮流的产品开发、设计外,主要靠生产、加工技术上的创新,并使其中的许多技术形成“诺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诺浩”不断完善,不仅成为企业的传家之宝,而且以“加工技术”而饮誉海内外,许多客户就是冲着这种的加工技术而将大笔生产、加工业务送上门来。制作钟表,尤其是手表,手工操作在整个工作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瑞士工匠精益求精的手艺为巩固钟表王国的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9 `' r2 v; |. \! f
y+ d* p w' [ 据调查,瑞士制造业无论大小企业均拥有“诺浩”,而且中小企业人均拥有“诺浩”远高于大企业。瑞士仅机床业拥有的“诺浩”就多达5000项。瑞士有一家专门加工手表壳体的小企业,已有90年历史,拥有320项“诺浩”,人均拥有四项。9 i9 D; T' q! F+ {
; G- u* ^; ^3 h8 [4 @ 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创新,瑞士企业“诺浩”――知识创新之多,乃是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1 m" J5 s3 j; h6 ~3、“学徒制”培养精品制造者6 r' a9 _2 ?6 o$ [. Y e+ ^. ~
4 z+ j3 Y m: _! c. y) J( h 瑞士人经常说自己的国家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因此长期以来将“赌注”押在对人的教育上,其中尤其重视“学徒制”职业教育。% M( O, O4 i9 F1 E
8 `" E- W- E" s; c, W- ~' W 虽然在瑞士上大学不用考试,但还是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进技校。瑞士的技校创办于20世纪40年代,现在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学生不必经过考试就可进入自己选择的、有接收能力的单位做学徒,双方签订合同后还要在教育部门或同业公会备案。学徒在学习期间除了要严格按照行业需要进行技术培训外,还要全面学习文化知识。学徒期根据行业需要而定,二至四年不等。- h0 k: ^4 |* c. C
2 _+ W) f3 `4 \
在苏黎世有一个世界著各的ABB培训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学徒培训基地。ABB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共有16万雇员,在瑞士有8000名员工。ABB培训中心采取双重系统,即一方面对初中刚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
9 M) N9 R4 p: v( a4 B; \7 B; I
* Y; X* K: V, M' g 培训中心共有三个专业,即办公室工作、机械和自动化,但学徒学习的范围相当广泛。进入中心的、二年,学徒先要接受基础的培训,包括如何使用办公室设备,如何收发信函以及计算机软件安装等。学徒个月学习安装系统,第二月学习拆装电脑,第三个月就开始学习Dos系统。此外,还得学会如何编写计算机程序。到了第三、四年,学徒就开始接受强化培训,包括配合工程师改进产品、了解市场营销、公关知识等。
- H5 {8 w( w3 D; h: ?: N" c1 J9 x& J
$ [* c3 m# W- c1 } 在培训中,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学徒的实际工作能力、团队合作、钻研技术和吃苦耐劳精神。学徒一周只有两天时间学习理论,其余三天都到公司工作。一旦学徒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某种新鲜想法,培训中心就会尽可能提供各种条件满足他们。学徒毕业后,一部分继续到大学深造,另一部分就到ABB公司工作。
# Y$ ?+ n# W7 z' L 5 U4 ?" s, R4 N' k( U7 H$ i4 i O
瑞士每年有20万名学徒满师,他们不仅有过硬的“手上功夫”,而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学徒期间非常严格,他们之中许多是“诺浩”的传人和创造者。
N) d" I5 p8 i" W
& i$ G/ r! X" g) y+ v* ?5 C7 [0 B$ F. N 在瑞士,全社会对三百六十行的重要性有共识,没有偏见。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搞培训,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实际上,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是徒工学校出身。
3 k N0 F5 p. _2 f6 _7 l- j6 Z# ]4、24%的财政支出用在教育上( U. n$ S+ I6 ?( Z1 ~* r
8 U2 W. Z: ], ~9 i1 x4 T
瑞士虽是小国,却是个联邦制国家,多样性在瑞士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这种现实,反映到教育上,就是瑞士没有中央教育部,教育基本由各州自理,中央只起一些基本的协调作用,发放一点补贴。在总体统计上,国家补贴只占教育经费的12%,而88%的费用则由地方承担。瑞士全国有12所大学,只有两所(苏黎世高工和洛桑高工)由国家管辖。
6 F& X& X1 C1 h. j# I3 _: q. Z
9 a2 j; T6 M8 a5 K 在瑞士,各州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高有低,但差异并不十分悬殊。根据新统计,各州的教育经费占其总支出的24%(全国平均值)。如前所述,瑞士是个联邦,各州的自主性很强,财政收入的大头完全归地方管理使用。在国际上,一个州将其年度支出的24%用在教育上,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 V, h3 a/ h( {4 [* h ; {; k% x4 o) D) J$ `
瑞士人认为,基础打不好,日后难有理想的发展。瑞士全力经营公立学校,允许办私立学校,但不准私立学校沦为贵族学校。瑞士采取措施,让百万富翁的孩子、普通职工的孩子和外籍劳工的孩子,都在免费的、但是办得很好的公立学校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极有好处。同时,基础教育重在全面,反对偏废,并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在这个阶段,要打开孩子的眼界,使他的脑子向各个方面开放,开始产生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
# `& q& x% K; j 3 ?; O* Z- O2 t C. M' O2 R# ^" l
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拥有16名诺贝尔奖金得主,不仅孕育了世界水平的金融、机械、钟表、电子和仪器等、旅游等精品行业,更重要的是在培育精品人才上也达到了世界金字塔的尖顶。) q. s; y1 P% i
2 x3 C8 z) V+ j3 k
& n5 `' \! A3 y*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