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32|回复: 13

欧美流体动力行业主要厂商动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9 22: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国外流体动力工业企业兼并、购买等重组活动盛行。2000年5月美国、德国Sauer-Sundstrand 和丹麦Danfoss 公司合并,成立Sauer Danfoss Inc,该公司后来又和日本大金公司(Daikin Inc)生产工程机械液压产品部分合并成立Daikin Sauer-Danfoss制造公司和Sauer·Danfoss Daikin销售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争取静液压驱动(HST)在日本及亚洲市场上跃居首位。2004年该公司在日本建立了新的工厂。
    Bosch-Roxroth  AG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从2002年开始显著增加,并借此补充了德国国内销售额减少的部分。该公司收购了日本内田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大举进入中国和亚洲市场。关于气动元件,该公司和日本小金井合作,目标是在国际气动元件市场上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Eaton于2000年10月与日本住友公司液压部分合并,并购买了住友公司股票,成为它的子公司,该公司准备在中国建立农业机械和液压元件的本地公司。
    下面对主要公司进行介绍,以了解其发展动向
1.派克·汉尼芬公司(Parker Hannifin Inc)
    该公司是运动及控制(Motion d control)元件和系统综合性公司,1918年由L·Parker先生建立,从1924年由汽车及其关联产品开始,企业进入液压气动工业。1957年购买了Hannifin Inc的油缸和阀门制造部门,发展成现在名称的公司。它在世界上拥有在44个国家内2000个以上的生产点,有48000名从业人员,年销售额达60亿美元,在世界上有7500个销售和代理网点,有40万客户和关系单位。用各种液压气动产品组成约2600种以上的主机,其中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占1100个以上。
    该公司2003年到6月底的业绩,年总销售额达6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4.3%,营业利润为37577万美元(增加23.9%),纯利润为19627万美元(增加50.8%),考虑外汇比值变化及企业收置/分离等因素,实际销售额减少了1%,产业用机器市场和航空宇宙市场严峻,再加上年金、保险、医疗成本增加等因素,实际利润减少,为此,最近3年关闭了80多个工厂。
从各行业来看,产业机器用、工程机械用以及航空宇宙等需求减少,最近农业机械和空调市场也疲软。航空宇宙部门,由于Embracr 190军品定货100台份而对业绩产生一些好的影响。具体销售额等数据见表1.1。
    最近七年连续收买了(MdA)50家企业,仅最近2年又收购了8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国流体动力市场缩小,但由于购买合并,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2001年公司购买了生产产业车辆/农业机械液压元件的美国商业公司(Commercial Intertech),总计出资3.6亿美元,并承担了该公司的负债1亿7千万美元。
    2001年1月从美国生产汽车零件的著名公司Dand Corp手中、购买了Grensen Hydraulics,该公司在许多州以及巴西都有生产厂,主要生产汽车用、工程机械用液压泵/马达、油缸、液压控制阀、过滤器以及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和销售。该公司2000年产值为1.28亿美元。
    上述两个公司的买入,充实了工程机械、车辆用液压机械,使公司在驱动、控制领域方面实现了成套供应。Gresen在巴西工厂的购入,使南美市场的占有率增加,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同年3月,从德国购入生产橡胶金属和橡胶塑料、密封制品的Cummimetal公司,同时进入欧洲密封集团(Seals Group),同年9月又从英国的著名公司Inven Sysplc公司买入该公司的气动元件部门,扩大并增强了该公司在通用机械、包装、制药、印刷等自动化设备的市场供应能力。
    同年3月,还购入了英国著名的过滤器公司Fairly Arlon公司,并编入本公司的过滤器部门(Fil eration Group)。这样,就强化了本公司欧洲过滤器的事业部门。日本油研公司所承担的Fairly Alon的过滤器销售业务不变。
    2000年末购入了生产不锈钢接头的Stainless conectors Ltd公司,并编入该公司流体接头部门(Fluid conestor Group),为工程机械和产业机械工厂提供产品。
2000年末公司又购入了生产高效率工场自动化(FA)的数字伺服驱动/系统的意大利S。B。C公司(S。B。C  Electronica S。PA米兰),编入公司的电子机械部门,并成为北美和欧洲伺服驱动的供应点,向包装、装配、印刷和纤维业等广阔的制造业提供高性能运动和控制技术以及电子驱动系统。年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
    在和日本气动元件生产厂家黑田进行业务和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派克公司出资50%,并派了工作人员参加,建立了新的“Parker Kuroda"工厂,公司自动化领域的气动元件、电动执行器、伺服马达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业务点扩大到35个国家。
    2001年6月派克还和日本东芝签订了工程机械用高压液压元件的OEM合作,主要包括油泵、液压阀、挖掘机用的回转马达,并向派克的欧洲和美国的工厂提供产品。东芝还计划在上海建立本地公司生产工程机械用液压元件,如何在中国扩大销售业务是派克急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生产FA用真空机械“妙德"公司也和派克签订贸易合同,通过派克向世界销售其产品。预计到2007年通过派克销售的妙德产品将达到10亿日元。

- C$ u j: T) e- a. c5 n

据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司已于2004年初收购了世界老牌液压公司Denison,关于Denison公司将在本文第4节介绍。
2.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 H)  
    该公司是世界上生产汽车部件、运动和控制产品的最大企业。
在流体动力方面,运动及控制技术的子公司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拥有:博世自动化、Brunenhos,Hydromatik,Interman,Roman,Mecman,Lohr Rexroth 等多处生产厂。
公司可提供机械传动、液压气动传动、电子技术、控制和运动技术等方面的元件和系统及有关的技术服务。在德国国内有22个生产点和6个商务中心,在世界上的36个国家有子公司,在80个国家有销售点,开展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在全世界有25500名从业人员,到2002年3月Bosch Rexroth部分的销售额达到36.2亿欧元。
    母体力士乐公司于1795年由George Ludwig Rexroth先生创立,最初主要生产锻造产品及精密铸件,液压产品是自已开发的,正式开始生产是在1953年,主要向推土机提供液压元件,从此正式开始液压元件的生产。1972年Hydromatik 参加该公司,1976年加入Mannesman集团。2001年5月欧洲移动通信重新改组时,Mannesman解体,机械工程部门中的运动及控制技术部门和博世的液压事业部合并,成为目前的体制,即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集团。力士乐是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由博世购买,成为它的子公司。其销售额中:欧洲占67%(包括德国),美洲占22%,亚洲占10%,整个业务以德国为中心展开,但是最近,已开始注意到要把今后的重点转向日本这个工程机械的大市场和急骤发展的中国市场。
    最近2年的合作动向:2004年4月和日本松下电器产业进行了有关电气马达的合作,主要开发生产AC马达及有关控制产品。重点为对开环控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次合作,两公司主要放在开环控制/驱动,可提供适应各种主机驱动和控制所需要的产品。力士乐主要在德国Intermamtmt工厂进行生产,产品的主要需要部门为高性能机床、印刷/造纸机械、包装/食品加工机械、半导体制造、汽车工厂自动化等。全世界有31个以上汽车工厂、1000台以上的印刷机械和数千台包装机械都采用了该公司的产品。
    2002年6月力士乐和目前生产气动元件的小金井开始进行OEM合作,与世界最大的气动元件生产公司SMC相抗衡。该公司合作生产的自动化/电子技术制品于2003年9月举办的MOTOK装配/搬运技术展上展出。本次合作,力士乐的产品成功地进入了日本市场,并开始进入急速发展的电子/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市场占有率约为15~20%。
    为了扩大欧洲市场,2003年6月购买了西班牙销售公司Gomendi SA过半的股份,实现了子公司化,两公司从1962年开始就进行友好合作,现在实现了直接指挥权,强化了装配技术,螺纹锻压技术和气动技术,发电设备等的市场,Gomendi现有238名职工,这次子公司化使Gomendi在西班牙有10个点,人员增至370人。
    2002年4月开设了车辆用液压设备应用中心(Lift truck Application Centre),该公司征集了一批专家,为顾客选用最佳的系统,同时还为*车厂家做技术支持。另外,可为用户就液压/电子控制的静液压驱动(HST)和作业机的液压打孔控制、负荷传感控制、液压转向和制动系统、电动*车、柴油*车、大型*车等产品的开发提供咨询服务。
博世力士乐于2002年向德国专利局和欧洲专利局申请了120项专利,比上年增加70%以上,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取得2420多项专利。其中在德国以外取得的专利为1450件,力士乐在运动及控制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它可为产业用液压技术、工程车辆液压技术、直线运动/装配技术以及电气驱动技术各领域提供整套技术服务。
    博世公司在日本和内田液压公司进行多年资本合作,在汽车部件方面和日本柴油机公司进行业务和资本合作。于1999年内田公司完成了子公司化。博世公司汽车部已收购日本柴油机50%以上的股份,实现了子公司化。目前博世公司大力开展日本和亚洲市场。

2 z! K8 m) m4 l' W+ ^

3.伊顿公司(Eatom Corporation)
    这是一个年销售额高达72亿美元的美国著名的机械产品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流体动力元件/系统,电力质量管理/控制,汽车进排气部件,拖拉机智能节省燃料系统等。为了这些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在世界50个国家拥有48000员工。2002年12月的业绩是销售额72亿美元(比前年减0.7%),销售额减少主要与海军用控制部,车辆用电气/开关两个事业部的经营有关。实际销售额增长1%,有关经营的其它数据见表3.1、表3.2。
2002年公司最大的流体动力事业部门的销售额为24.56亿美元(减2%),从美国流体动力市场来看,其增长率也降低2%。军用飞机市场增27%,工程机械、车辆/产业机械用液压元件/系统微增,民用航空市场减少17%。
    伊顿公司近来的收购活动主要有:
·从美国Dana Corporation公司手下花1.3亿美元购买波士顿管件公司(Boston Weatherheat),主要生产销售产业用、工程机械用及大型拖拉机用的软管、硬管和接头等,2001年销售额为2.7亿美元、航空事业部购买了Mechanical Produc的航空宇宙用制动事业部门。
·2001年10月购买了住友股份,使公司增加了塑料机械和减速机的业务。
·2002年中国济宁伊顿全部由伊顿收购,成为子公司。

h \: I$ T2 d& X) K7 q8 h

4.萨澳·丹佛斯公司(Sauer-Dafoss美、德、丹麦)  
    世界最大的工程建设机械及车辆用液压元件生产厂家,由美国的Sundstrand、德国的Sauer和丹麦的Danfoss公司合并而成,2001年5月正式成立。
    以丹佛斯液压控制技术和Sauer的传动技术为中心的众多产品,确立了本公司在车辆用液压产品市场中所应有的地位。老的Sandstrand Sauer的制品主要用于道路机械生产厂和船舶机械生产厂,旧的Danfoss的产品用于农业机械和小型车辆工厂,两公司目前生产的产品没有重复,性能良好。目前公司合并后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工程机械、道路机械、农业机械、割草机和特殊产品(林业机械、高空作业车、*车、联合收割机),销售额中的6~7成来自世界各大公司,而本公司则从主机厂开发产品阶段就参与活动。

' f7 D8 R1 T5 W: J! B, ~) ]* V

2002年推进机部门销售额为4.4亿美元,比前年增加0.2%,盈利670万美元,该成绩之取得主要来自管理方面改善的结果。2002年北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特装车和备件市场需求减少,Sauer-Danfoss主要致力于农用静液压驱动装置(HST)的市场开发。
    作业机部门的销售额为2.95亿美元(增9.5%),作业机效益比前年增加990万美元,转向系统和齿轮泵及马达销售额有所增加。
    控制部门销售额为2.17亿美元(增加8%),2002年中购买了Thridge Electronics公司,是增长3420万美元的主要原因。
    2001年4月和Topcon Laser System合作,成立TSD国际控制公司,TSD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用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市场扩展。
    2001年9月和日本大金进行业务合作,成立制造和销售两个公司。制造公司大金出资55%,Sauer-Danfoss出资45%;销售公司大金出资35%,Sauer-Danfoss出资65%。制造公司由大金掌握主导权,销售公司则由Sauer-Danfoss掌握主导权。制造公司主要生产液压驱动、电子控制元件/系统和转向系统,销售公司除开展国内销售外,还由Sauer-Danfoss开展中国、新加坡和澳洲市场的扩展。
    2004年建了新的工厂,大金工业的工程机械用液压事业部与新建的工厂合并。大金液压事业部主要为装载机、农业机械、割草机等产品服务,对工程机械的最大用户挖掘机则尚未进入。新成立的两个公司今后主要开发亚洲市场,是扩大事业的的基础。
    2002年从Thridge Electronic公司购买了生产低电压马达事业部,出资为1700万美元。该公司除电机外,还生产复合泵,工程机械用转向器以及驱动装置的制造和销售,年销售额达5000万美元。最近,为发展电子液压装置的需要,公司还购买了不少电气公司,如最近购买的Integrted Control Technologe公司,以强化电子控制/电子驱动系统的开发与制造。
5. 丹尼逊公司(Denison International plc英国) 
    该公司已经创立有90年,是生产液压泵/马达,高压控制阀、集成块的历史最长的企业。公司1997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设在伦敦,实际业务由美国俄亥俄州Malisble工厂管理。在世界上的16个国家设有服务子公司,在52个国家设有192个销售门市部。服务子公司除销售标准元件外,还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设计和改装产品,进行全面服务。其主要生产点为:美国生产柱塞泵/马达,法国生产叶片泵/马达,德国生产液压阀门。各种产品的销售比是:叶片泵/马达30%,柱塞泵/马达28%,阀门/集成块25%,径向柱塞泵/马达8%,其它单元和部件占9%。产品销售去向:产业机械51%,工程机械和车辆37%,船用12%。

) D& D% A5 l% x( z% r

主要用户是美国米拉克隆(Melaclon)的塑料机械,卡特皮勒的工程机械及美国海军。
最近几年公司购买的芬兰的Locomec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径向马达。还购买了意大利的Riva Calzoni Oleodinamica公司,扩充了液压马达生产线。
    2000年购买了上海液压件厂,成立上海丹尼逊液压有限公司,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为16人,还在北京、香港、台湾、广州设立了销售点,中国的业务量正在不断增加。
2002年5月购买了德国Ram der&Company Hydraulik Systeme GmbH,主要生产液压系统。
公司2002年的销售额为1.58亿美元(增加1.7%),销售地区构成为:欧洲54%,北美32%,亚洲、澳洲14%。北美和前年比降6%,欧洲增加5.2%,亚洲增加5.2%,特别是对中国市场前景看好。
6.穆格公司(Moog Inc美国)
    这是世界电液伺服阀/系统制造和销售的顶尖公司,是电液伺服阀的发明者比尔·穆格创建的,1951年开发了两级电液伺服阀,1955年发明了干式力矩马达,1958年发明机械反馈式双级电液伺服阀,这种阀一直沿续到今天。之后,开始对火箭、导弹及飞机控制用的伺服阀/执行器进行开发和制造。从1959年开始,将航空用伺服阀技术用于一般产业机械,如疲劳试验机,并成立了产业机械用伺服阀/系统的事业部。2002年9月期的销售额为7.19亿美元(比前年增加2%),营业利益9170万美元(增加10.2%)。各事业部门销售额构成比为:航空部门占52%,特殊控制部门占13%,智能控制占35%(包括向陆军提供产品的销售额),从各部门的概况可见,航空部门销售额增加6%,达3.59亿美元。战斗机配件销售额达26%,增加8900万美元。战斗机F/A、18E/F、F-15等都来用Moog的产品,波音和空中客车需求量减少(减17%),配件少12%。宇航控制部门销售额为1.7亿美元。民用卫星和战机、火箭需求量有所减少,智能控制部门的销售额为2.53亿美元(减3%),塑料机械需求量减少,Moog公司的重要市场对象,产业用燃气轮机控制和飞行模拟器的销售减少,也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陆军军用车辆的控制元件和系统销售有所增长,2003年F-35战机有关订货,国防装备配件V-22有关配件等是努力争取的目标,宇宙部门、卫星防御系统等都将有订货,此外,陆军军用车辆用控制元件/系统的订货也是争取的目标。
    近年来,为了强化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收购和合作,2001年8月购进了美国同行Pegasus公司,Pegasus主要生产产业用电液伺服阀和伺服控制系统,该公司有大量用户,购入后并入Moog产业用产品部门。同年9月从意大利的Vickers SPA购入电气传动装置部门,该公司将供应高质量的电动马达和驱动装置,公司从业人员162人,年产值约2000万美元。同年12月从德国Bosch公司购入径向柱塞泵部门,出资650万美元,有关的135名人员并入本公司,将向Moog公司客户提供成套伺服系统。
    2001年10月购入了Tecstar公司的电子系统部门,出资800万美元,为此,Moog公司增加了宇宙飞船用电子装置等产品。
2002年3月购买了日本伺服阀/系统生产公司东京精密测器(TSS)的股票81%,约60万美元,同年9月增资,出资比率达98%,成为Moog公司的子公司,TSS的液压气动伺服产品加入Moog公司产业机械用的制品部门。

" s8 i) e7 N' ~0 k

7.颇尔公司(Pall Coorparation)
    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在过滤、分离、精制技术方面属于世界上领先的公司。适用领域为高科技、制药、医药制品精化、半导体、饮料及宇航工程。在美国有9个工厂,英国4个工厂,日本、爱尔兰、西班牙、波兰、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有公司的生产点。
公司2003年7月销售额为16.1363万美元(增25%),纯利润1.32亿美元(增41%),其中从欧洲获得40%,从不断扩大业务的亚洲得到20%。
    最近5年间,从VS Filter购进流体动力和分离产品部门(FSG),FSG是Viwendi Enviroment公司所属,它的产品在美国占有一定市场,此外,还购进了法国的Exekra和德国的Schumacher两公司,它们在塑料过滤器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这样,Pall公司就又增加了塑料过滤器的产品生产。
    2004年预期在生物药品部门、医学部门的销售将有显著增长,精细电子部门也从缓慢增长中得到恢复,加上美国、欧洲的景气恢复,制造业的需求增加,亚洲市场以两位数增长,总之,2004年的生产前景看好。
1.本文所介绍的几大公司,它们的销售总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50~60%,在世界的50个以上国家设的生产点,销售网点遍及全世界。我们应密切注意这些公司的发展,加强探索和他们合作的能性。
2.这些公司重视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发费用约占销售额的5~6%,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产品性能优良,大大促进了主机性能的提高。
3.重视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实现机电一体化成套供应等方面的能力,各公司都兼并了电机和电子控制的企业。为实现成套供应,Parker收购了世界著名的工程机械用液压元件厂,Moog收购了Bosch的径向柱塞泵,为扩大密封产品的性能,Parker收购了生产金属塑料和橡胶塑料的密封件厂等。
4.通过合并和合作,扩大销售网点,加强了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在销售成本上有所降低。
5.加强了科研开发和发挥各自技术的特长,促进液压电子技术的融合。例如:Bosch善长自动化电子技术,则Rexoth则善长液压传动技术,合并后对机电一体化元件和系统的发展极为有利;Danfoss和Sauer的合并也充分发挥了控制技术和传动技术发展的各自优势。
6.生产点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技术改造费用的投入,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欧美流体动力行业主要厂商动向

内容翔实,数据可靠,难得的好情报!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2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欧美流体动力行业主要厂商动向

对于国外液压生产厂家发展方向的了解也是一种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2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欧美流体动力行业主要厂商动向

好东西!这下了解了一下这些国际的著名厂商,谢谢楼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22: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欧美流体动力行业主要厂商动向

统计下,还剩下几家公司呢.
+ o# }, b3 X3 l5 Q" A' L派克$ R, C$ ~/ l6 {
博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2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只谈液压缸,最好的是德国撼神。

若只谈液压缸,最好的是德国撼神。0 ?; c& o9 K+ \% a9 L
若只谈液压缸,最好的是德国撼神,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了。称已经把液压缸的潜力挖掘到了极限。高速油缸的速度能达到每秒40米,比F1赛车活塞平均速度还要高。高动态响应的液压缸承受的振动频率可达1000Hz。这样的数字没有几个厂家敢宣传。饲服阀和电气元件都无法承受得住那么高的振动频率。典型的高端缸杆部密封采用的是撼神自己开发的专利PZR密封或者静压支撑PZL密封,由于活塞表面采用特殊材质和严格的加工工艺,故活塞与缸体之间无密封件,属于无接触的间隙密封。还有他的水液压缸..........不过,军品领域的用户所用的高端产品,以前是不向国内出售的。这两年是好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2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DENISON在前些年被PARKER HANNIFIN收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3 0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很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0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顶起,让更多的人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9 16: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只是没有图,不知道原文的出处在哪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5 17:26 , Processed in 0.05614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