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7 2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管理173个问答(5)
101、 过程审核的步骤是什么?$ _$ S4 X" a$ b
(1) 建立过程审核组织。9 j* H3 Z7 u' R7 G
(2) 制定过程审核计划。
, L( K/ }. D! o* P: [& }" ^(3) 开展过程质量审核工作。6 ^( \' S3 }- J( i3 B
(4) 写出过程质量审核报告。
% {+ b6 d: d% w, a9 P$ e+ G(5)将审核计划、审核记录、审核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归档。: Q. {' u8 \& d% ]4 g: n! [2 U7 n
102、 管理评审的内容有哪些?
' n& u0 N7 G+ Y& C4 X; ?! n! W! h(1) 根据企业的质量状况、经济效益,查明现行的质量体系要素有哪些不适应当前变化了的环境条件。
" [/ p8 Z( e/ ~- X. ^(2) 审核企业的组织机构、办事程序和企业面临的环境条件和适应程度。/ s( M2 r0 a7 k1 Z- |6 S
(3) 审核有关质量文件的质量记录。' f3 O& D0 f. x" s
(4) 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应能力和运行效果。
- I0 B2 S# d S1 Y H L0 Y(5)必要时,评审历次质量体系审核结论是否正确,纠正措施是否如期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 c# f+ j" A% C9 e/ h
103、 简述管理评审的步骤。7 E2 P+ ]& `8 ?3 p3 o( p
(1) 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 a" H2 j4 a1 V$ H- C
(2) 成立管理评审组织。
( S; x% Y* N8 o(3) 进行管理评审。/ Z2 G1 r- K/ X
(4)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9 Y/ y6 a/ A- g: Y3 F
(5)管理评审报告、文件资料归档保存。' D6 S4 f$ V9 q$ v K
104、 质量改进的程序是什么?! w7 h; e# X3 j3 f) f7 K4 W
(1) 估量改进机会。, v/ Y6 L1 N* A! d: R
(2) 确定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5 ?# r: e; i+ ^
(3) 进行诊断,找出原因,建立因果关系。7 t. s$ Z0 m$ \2 ~# i6 Z
(4) 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Z' E; i' \2 q9 b$ @
(5) 确认改进。
+ |, a9 b6 T3 u M(6)保持成果,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 U/ L0 }4 g, f) s7 p' A105、 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 y) G5 X; ?) q! o) p6 V(1) 质量改进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 ^, l0 |0 z' y0 _( N' L6 N
(2) 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并尽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示。
% M( g- d8 b$ O. m2 D/ A(3)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
/ q/ G1 V( b' P G106、 质量改进工作在组织方面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9 g9 y( e- S8 ^- E) q每个项目都必须明确由谁负责进行指导,由谁负责“诊断”。- z- a, A; V2 S/ }
107、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查找改进原因的过程是什么?( `6 V9 J" g/ W
(1)收集的数据资料应始终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要非常客观地对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凭主观想像或假设做出判断和决策。
, o% u* f) V. }(2)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可掌握有利于改进的过程的性质,从而建立可能的因果关系,但要注意必须将 巧合因素与因果关系区别开来。% N1 l- I2 E0 P- j
(3)对于其中与数据资料呈现高度相关关系的,要依据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试验和确认,去伪存真,以便 对症下药。# {. D9 f( M3 G P# j
108、 在质量改进程序中,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8 ^; d6 ~/ _- P" n* i( T- g(1)质量改进是通过在过程中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来获得更满意的效率和效果的,而不是依赖于对过程结果 的修正,如返工、修理、降级等来解决问题。/ Q+ S% W; G. F3 R, p$ d" z) s
(2)质量改进实质是质量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所以要注意做人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既要考虑技术效果,又要考虑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6 j8 V4 g) x, H W8 T1 Y
109、 质量改进的环境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 _* F" `2 k d* g' b(1) 要有以满足顾客要求和设置更强竞争目标为中心的、新颖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2 R* P. T& \& F- H8 n
(2)应具体制定企业质量改进目标。
& Q( f7 X9 Z; ]* U7 ?+ t& o# y(2) 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公开交流、沟通和合作。 N$ J! [0 P( U, X
(3) 应对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认可。
9 S! k* _! M6 _ t6 m(5)应对企业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k, b2 J* R* j/ b
110、 纵向分层质量改进的内容是什么?5 K' c( Q( | F; Q
(1) 对过程进行管理。如确定本部门的任务、制定战略规划、明确职责和职权、获取和配置资源、提供教育和培训等。
& T( g1 w% x7 j2 i3 R: L(2) 识别本部门各工作过程并对质量改进作出计划。
: D7 u/ B4 J. `% I+ p! b(3) 识别本部门后勤保障工作过程并对质量改进作出计划。
3 N; V6 E6 P9 U- N(4) 衡量并跟踪质量损失的降低情况。5 L' A. D- x$ M8 e/ {" C
(5)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内全体人员有权力、有能力、有责任地进行质量改进的环境。: R- M6 f$ W0 `4 B% a
111、 跨部门的横向质量改进的内容有哪些?
( C5 ?% c* k2 k9 Y" W) `3 s(1) 规定每个过程的目的以及它与本组织目标的关系,并就此达到共识。! o0 }( }5 w& I* `( r- @" x
(2) 建立并保持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n% k! G5 |* S9 L: @
(3)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并确定他们的需要和期望。
! r3 a. k# M7 o3 i1 J* I9 p(4) 识别各过程的供方,并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
, X) u9 O; w4 O/ g. D% J(5)寻求各过程的质量改进的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 l$ i9 `4 G9 w5 e
112、 质量改进活动的评审目的是什么?
0 Q, y& E \4 i8 H9 K(1) 在于确定质量改进组织能有效地起作用。
k" M, m, O9 L+ i, K( t. n(2) 完善并进一步落实质量改进计划。' L9 b; `3 H$ J0 T' F- w1 C
(3) 显示令人满意的质量改进进展情况。, k3 w% l* C2 N7 v) ]
(4)确保将评审结果反映到下一步的质量改进工作中去,作为下一步质量改进工作的依据之一。
/ ~+ l- |- @8 c& O2 N, ~113、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q: H& }6 q: y& H" ?1 r H1 v+ W
(1)P阶段。是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 具体措施和方法。
$ P) I. f0 I# K(2)D阶段。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内容,克服各种阻力,扎扎实实地去做,以实现质量改进分目标。; T7 e0 h+ }, P% O
(3)C阶段。是指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 e; h& Y/ m6 W; N, f9 F3 ?(4)A阶段。是指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规程、巩固成绩,克服缺点。
; ~! }3 F7 d/ G3 V114、 工人可控差错的概念是什么?工人处于自我控制状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 y. M+ v- E8 T4 X概念:工人可控差错是指工人在具备了自我控制条件下而造成的质量差错,这时发生差错的责任在工人。
* { c( w% F7 q! B/ G7 C+ a+ ^- N条件:①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
; f8 [1 V% F$ z- u, ?" q4 y②明白自己在做的工作成果怎样。
/ q3 O) n' H/ T- S% B/ t0 o. m" e当出现偏离工作要求的情况时,知道如何去纠正。
' y2 `" O$ x1 P6 z0 G+ l1 E9 Z) ]115、 无意差错的概念及预防措施各是什么?
2 b0 S0 u/ m4 ?. E0 q概念:无意差错是指工人由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差错。
& N, N& u3 F' q5 E" V8 ~ `( b% O2 D预防措施:①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行为,运用人机工程的成果避免差错;
/ H- [7 A' `. }0 d②采用各种防误措施,减少对人的依赖性。
l% b4 Y& `! ^/ P" e7 z116、 技术差错的概念和预防措施各是什么?
" O( o2 h* `2 M0 z5 @0 e& I概念:技术差错是指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某些防止出差错的知识和技能而造成的差错。
" w4 b( [/ U: H8 C. @/ m; i预防措施: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②总结经验,予以推广。4 v/ U1 |; t9 o3 |2 F9 L
117、 有意差错的概念和预防措施各是什么?( g2 Q3 I: D: d. G* B5 m
概念:有意差错是指工人有意造成的差错。, M" p" D1 h. x: n! d9 d' s
预防措施:5 N+ B( ^5 E" p" g- s5 y" Z
①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让全体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 ”的观念。0 @# d7 [6 e, f g* V/ s1 k
② 建立质量责任制,使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查性。
7 k: s6 ^* R& w③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
7 U0 E3 d) w. P) b3 @* F④ 组织劳动竞赛,奖励生产出优良产品的工人,惩罚生产低劣产品的工人。1 n. j: d# e' x+ ?7 ~' S& a6 ?) ?4 }
⑤合理分配工作。应当把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分配给操作水平较高、加工产品质量较好的工人去完成。
# r5 C' k2 ^, Y/ N& [118、 引起管理者可控差错的原因有哪些?
: k, S" [( p- e* v0 w: O4 Y(1) 质量意识淡薄。
5 J1 b- ?. x/ p(2) 对质量管理的成本和质量管理方法,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理解不同。 ~1 O' a% m8 a+ r& A
(3) 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对产品的适用性理解不同。
1 s, J, O, x( f. H5 _+ U9 U3 a(4)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很少参与产品设计和决策。
2 y( e2 S; t2 x! |3 `( s! ^119、 管理人员可控差错的防止办法有哪些?* d- v5 d4 ?7 u0 s, r
(1)上层管理者要在思想上重视产品质量,切实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 p6 ~9 U4 ~9 d(2)有明确的质量改进计划,摆脱“救火式”的工作方式。
" ]0 z8 C* q, Q6 B, J$ }# d(3)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执行质量职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 i0 x/ y! T, k+ n0 \(4)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做到组织落实。7 K) v8 E9 a. e7 f
120、 统计方法的用途有哪些?7 J* m; P& L. H
(1) 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5 f1 `7 U+ z( `8 E
(2) 比较两事物的差异。8 X! U+ y% m9 R9 a
(3)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l: E: x8 u: X8 P ]8 \9 z(4) 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Q2 M* y$ [& Q- Z% j+ E
(5) 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6 i+ P2 \3 \# }/ p& A$ d0 q, j
(6)描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
6 M$ g: |6 _4 f [, m121、 调查表的应用程序是什么?, [8 `- v7 W; l
(1) 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 G& v" ~$ Z4 S(2) 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收集的资料。
2 F) L6 |' ?" s1 z I(3) 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和负责人。
, K# J) c5 c! l# D* S(4) 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调查地 点和方式等栏目。3 u- X9 }2 v! |3 |: g
(5) 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9 n+ V* W: V+ ^6 y( V, W5 p
(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格式。调查表的格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灵活设计。
: o; C- b3 H/ _9 u# }( y122、 缺陷位置调查表调查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 B2 m* A3 x! H+ ]& W( ]' W* X1 ^
画出产品示意图,并规定不同外观质量缺陷的表示符号。然后逐一检查样本,把发现的缺陷,按规定的符号 在同一张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上标示出来。这样,这张缺陷位置调查表就记录了这一阶段样本的所有缺陷的 0 G* ?( ~- u! f# _) N3 w
分布位置、数量和集中部位,便于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7 o, w1 e( i; @, ?5 h$ S123、 质量分布调查表与直方图的频数分布表有何不同?- {4 C% U: k) w5 i
质量分布调查表的区间范围是根据以往资料,首先划分区间范围,然后制成表格,以供现场调查记录数据; 而频数分布表则是首先收集数据,再适当划分区间,然后制成图表,以供分析现场质量分布状况之用。
, X9 [1 Q" z. {9 a1 R4 q- B124、 分层法分层的标志有哪些?
9 D5 E" Z% F' V(1)人员。可按年龄、工级和性别等分层。
7 Q. M* O9 |0 ?7 |6 b5 W. j(2)机器。可按设备类型、新旧程度、不同的生产线和工夹具类型等分层。* f% f" ?) Y1 U- X8 q( S& e* Q
(3)材料。可按产地、批号、制造厂、规格、成分等分层。
/ P7 Y+ f1 }- k( Y Z7 t7 u(4)方法。可按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生产速度等分层。
% w+ m; ?" E$ ~$ i) m1 I/ {(5)测量。可按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测量取样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分层。! A/ t" I& f; ^& \6 W
(6)时间。可按不同的班次、日期等分层。2 N/ W1 t) d* Y: d! v: x! s0 {' C; Q
(7)意见、观点和想法。可按其性质、内容等分层。3 p O, y+ y! L0 P
(8)环境。可按照明度、清洁度、温度、湿度等分层。% o7 J. a* G1 U8 c7 y6 m7 v
(9)其他。可按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缺陷内容等分层。" E2 v/ e0 r4 C. m; k L
125、 分层法的应用程序是什么?
, R; n( Q0 H3 |(1) 收集数据和意见。
- f2 z1 C( P6 j(2) 将采集到的数据或意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分层标志。
/ i+ D0 o5 {" f- H7 U( v: w(3) 分层。
# Q9 t, c L; z: o4 J; D+ t8 v(4) 按层归类。
2 S4 V5 J* g+ i3 g2 ?(5)画分层归类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