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漏油的治理设备漏油的治理是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设备漏油不仅浪费大量油料,而且污染环境、增加润滑保养工作量,严重时甚至造成设备事故而影响生产。因此,治理漏油是改善设备技术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设备漏油的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密封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密封新材料、新元件、新装置、新工艺的出现,既对漏油治理提供了条件,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其研究和应用以及人员的配备。漏油的治理除少数可在维护保养中解决外,多数需要结合计划检修才能进行,严重泄漏设备必须预先制定好治理方案。 % F( v. K& h* f* \( |- V% h7 B
1.漏油及其分级
- N; L8 o# M" v: Y: O" t& X, H对单台设备而言,设备无漏油的标准应达到下列要求:
1 y* `7 Y1 K3 O3 n: n& o6 g(1)油不得滴落到地面上,机床外部密封处不得有渗油现象(外部活动连接处虽有轻微的渗油,但不流到地面上,当天清扫时可以擦掉者,可不算渗油);
L) N }. F! l: g! ?* f% P' M(2)机床内部允许有些渗油,但不得渗入电气箱内和传动带上;
' t6 J: F3 d% {4 a" A3 X(3)冷却液不得与润滑系统或工作液压系统的油液混合,也不得漏入滑动导轨面上;
" z$ H; h) |& z9 I7 }. \(4)漏油的处数,不得超过该机床可能造成漏油部位的5%。 c) t% c! `4 y4 P4 P
设备漏油一般分为渗油、滴油、流油三种: / D5 @. Y$ v4 P" _7 O# S- x/ b
(1)渗油 对于固定连接的部位,每半小时滴一滴油者为渗油。对活动连接的部位,每5min滴一滴油者为渗油。
; P1 k4 v, z8 D(2)滴油 每2~3min滴一滴油者为滴油。 % _- f. ^2 O* _3 A; P: e' [
(3)流油 每lmin滴五滴以上者为流油。 设备漏油程度等级又分为严重漏油、漏油和轻微漏油三等。
' P; n3 c' [0 l2.漏油防治的途径 造成漏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性的,如设计不当,加工工艺、密封件和装配工艺中的质量问题;也有后天性的,如使用中的零件,尤其是密封件失效,维修中修复或装配不当等。由于零部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密封的部位、密封结构、元件、材料的千差万别,因此治漏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应针对设备泄漏的因素,从预防入手,防治结合,“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性治理。
5 N% S S# e& r7 M s5 H* v) O治理漏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9 k; t R$ A' U2 D" z
(1)封堵 封堵主要是应用密封技术来堵住界面泄漏的通道,这是最常见的泄漏防治方法。
3 F; S: m6 `& B(2)疏导 疏导的方法主要是使结合面处不积存油,设计时要设回油槽、回油孔、挡板等属疏导方法防漏。
3 M' { |3 B# t* u6 ~(3)均压 存在压力差是设备泄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采用均压措施来防治漏油。如机床的箱体因此原因漏油时,可在箱体上部开出气孔,造成均压以防止漏油。
1 Z. f- _+ n3 r(4)阻尼 流体在泄漏通道中流动时,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可将通道做成犬牙交错的各式沟槽,人为地加大泄漏的路程,加大液流的阻力,如果阻力和压差平衡,则可达到不漏(如迷宫油封属于此类)。 / f7 X2 b% j4 R. ]0 @
(5)抛甩 截流抛甩是许多设备上常用的方法,如减速器安装轴承处开有截油沟,使油不会沿轴向外流,有的设备上装有甩油环,利用离心力作用阻止介质沿轴向泄漏。
% `+ u, t: o, W8 ](6)接漏 有的部位漏油难以避免,除采用其他方法减少泄漏量外,可增设接油盘、接油杯,或流入油池,或定时清理。
1 G+ ]5 y9 Q; K/ Q4 d. w3 {(7)管理 加强漏油和治漏的管理十分重要,制定防治漏油的计划,配备必要的技术力量,将治理工作列入计划修理中,落实在岗位责任制中,在维护和修理中加强质量管理,做到合理拆卸和装配,以不致破坏配合性质和密封装置。加强设备泄漏防治工作骨干的培训工作和普及防治泄漏的知识。 3 b2 D5 R- k2 J3 M" }* P
设备治漏计划
) Y0 n& ~$ g% d8 r" k设备管理人员和润滑管理技术人员对漏油设备要做到详细调查,对漏油部位和原因登记制表,并根据漏油的严重程度,安排治漏计划和实施方案。
# {9 C: D4 a( E7 X i治理漏油、实施治漏方案不仅是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一项任务,也是节能、降低消耗的内容之一,治漏工作应抓好查、治、管三个环节:) ~/ z! _! n7 U1 g9 ~
(1)查 查看现象、寻找漏点、分析原因、制定规划、提出措施。- ]/ J I: n, {2 L& `, ?- Q( @
(2)治 采用堵、封、接、修、焊、改、换等方法,针对实际问题治理漏油。% Z! a" B! P3 C7 E* A1 Y
(3)管 加强管理,巩固查、治效果。在加强管理上,应结合做好有关工作。比如:建立健全润滑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严格油料供应和废油回收利用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原始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建立润滑站,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巡检并制订耗油标准。 一些企业在润滑管理中总结出了治理漏油的十种方法,即:勤、找、改、换、缠、回、配、引、垫、焊的设备治漏十字法$ f/ ]( X2 ?& N
(1)勤 勤查、勤问、勤治; # T1 v6 `! ~( u( m5 \0 ?9 a
(2)找 仔细寻找漏油部位和原因;
- s, i+ B( k" w; K! n" U% Q(3)改 更改不合理的结构和装置; ; a1 l1 Y7 D6 Z$ b% F3 Y) [
(4)换 及时更换失效的密封件和其他润滑元件; % |% V2 ~) }4 b; u) a% i# I
(5)缠 在油管接头处缠密封带,密封线等; 3 |" E8 H% \: `0 d
(6)回 增加或者扩大回油孔,使回油畅通,不致外溢;
0 F3 C" h3 F/ g- ]! O" }3 Y; A+ @4 m(7)配 对密封圈及槽沟结合面做到正确选配;
5 C% v2 q! I- q$ H4 b' |% n: w(8)引 在外溢、外漏处加装引油管、断油槽、挡油板等;
, I# K. `% [# y3 q1 @! @(9)垫 在结合面加专用纸垫或涂密封胶;
$ j. ~& o- e8 H; l: ^' y(10)焊 焊补漏油油孔、油眼。 此外,做好密封工作对防止和减少漏油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