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汽车为谁开发; n8 I7 c( J, I) Y$ F
丸川的最后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是:中国民族汽车厂商应该开发外资厂商不制造或是还未制造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丸川表示,在中国的农村,因使用农用三轮和拖拉机运送人员而发生的事故频繁,仅今年1~5月,死亡人数就达1877人。为此,政府发出了禁止将农用车辆用于运送人员的通知,但是因为没有替代交通工具,通知不太可能得到遵守。: l( Z& \/ g* d
中国民族厂商倾向于面向高收入阶层,开发仿造欧美和日本高级车的大排量车型,但他们还应开发满足农村运输需求的汽车。另外,丸川还认为,由于汽油价格低等原因,中国汽车市场是“畸形”的。因此,外资汽车厂商也应积极参与制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而不是采取深挖畸形市场的战略。; c L0 J' z. L/ M% S* o
例如,印度塔塔汽车(Tata Motors)因发布28万日元汽车“nano”而备受关注,该公司会长兼首席执行官Ratan Tata表示,开发“nano”的目的是使印度的一般民众不再面临一家四口骑一辆摩托车的危险情况,因而深得人心。. `3 y/ N0 K; e, ^" ?
笔者感到,不只是中国和印度,汽车厂商都需要思考汽车开发的“动机”。怎样才能满足包括穷人在内的各种用户的需求,使其与自身业务协同发展呢?全球的汽车产业也许正面临着这样的转折问题。) Y, x" }& ? L* W7 \1 I* J" c m
5 k7 r6 g! }, k0 K) c8 n: N N
End4 r! P$ a) p* o) U: ~8 F2 @
5 H& D( ^* a1 ?. d
[ 本帖最后由 雪绒花 于 2008-7-10 16: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