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8-8-4 16:32 编辑 2 x9 p; a: P# S! T
& r, D1 q2 A5 U0 O( l& ]摘要:小姐不能有了性欲才接客,作家也不能有了灵感才写作
* N, [' o- U2 r. n' R& d7 k
曾经以为做人就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可当懒散成了习惯,不自律成了生活的常态,我们却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当懒惰慢慢吞噬内心,最后只会变得空虚、麻木、自卑和敏感。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 d. d7 Q2 ^# e4 Y4 N
1/ `9 @4 c7 C4 P
% f; G) b0 z# n+ e3 n一位写作圈的年轻朋友,常和我交流,他文笔不错,才华满溢。 但从笔两年,仍粉丝了了,爆款平平,来向我求教。 我说写作这东西太个性化,没什么好建议,但有一点,就是寻找一个榜样。 小伙问我的榜样是谁,我说了一个自媒体作家的名字。 对方很惊讶: “徐老师,你仰慕他啊?他的文章都是阳春挂面,没啥看头,每次就写千把来字,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而已......” 我说:“可你知道吗?人家每天都会写一篇,坚持了15年,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就是我佩服的地方。
; s* _; t* G t6 C5 } 2/ H" L, o7 d; L @/ S
: }* P! V" V. d U
那作家,是我MBA教授的朋友,5年前,在深圳聚过几次,情况比较了解。 他不仅要写作,还要管理生意。 十几年来,每天6:00准时起床,跑步,写作,阅读,工作,直到晚上10:00,喝杯小酒,睡觉觉。 正是这种机械的,枯燥的日常,支撑了他在自媒体领域,成为一个别人唯他马首是瞻的人物。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有次我问他,这种极致的自律是如何修炼的? 他很诧异的回我:这不是什么自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我当时就被雷到了,我们无法忍受的人间炼狱,竟是别人的茅厕一角,如此日常,不需要动员。 其实想想,见过诸多优秀之人,貌似都是如此,: * 团建之后,仍赶回公司伏案做报告; * 节假日仍然无休止的写作; * 无论多晚,必须敲完最后一封回复,才能安然睡去。 这些高手的勤奋和自律,不需要额外的补贴,不需要意志力的调动,不需要去晒朋友圈,不需要自我感动,更不需要自我说服和强迫。
( G& K) X0 n$ Z$ C' S; J
他们的自律,完全是一种巡航状态,持续、稳定、没有磕绊,自然而然...... 想必,这就是高手和庸者的分水岭。
2 S* k8 [+ B# X0 W0 h8 F# z, e 3
) ]. f% l) ]. G' R1 [: u5 J- U, S1 j( ^* u
话说那位请教我的年轻人,两年内总计文章也就40多篇,虽有质量不错的,但还撑不起他想要的名分。 那些文章,如同一个个散点,极不规则的分布在时间横轴两侧。有时两个月发不出一篇,有时又一周连发5篇。 这种落差极大的节奏,想必也对应他的心境,有时云中漫步,悠然南山,有时又鸡血满格,踌躇满怀。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吧?总是游走于热血沸腾和得过且过之间。 镜中的小肚腩,让你懊恼似火,发了毒誓,下了KEEP,朋友圈晒了3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狭窄的知识面,让你自惭形秽,花了重金,购书一堆,半年过去,折页永远停留在序言...... 老板的恶嘴脸,让你觉得够了,你要主宰命运,于是报了一打线上课程,20分钟的学习,感到身心俱疲,好吧,吃两把鸡,补偿一下...... 多少人不都这样吗?挫折之后,狂虐自己两把,只消风声刚过,便云淡山青。 这种场景,一味上演,犹如推巨石的西西弗斯,嘿咻嘿咻的推上去,哗啦哗啦的滚下来,无限循环,永无止境。 而很多人,却又胀满了野心,想靠这点激情澎湃,就去兑换人生顶点,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 P2 t' s& J- N5 y 4- u# k- }2 M! F
0 U/ f5 G' H8 s9 [$ c) }* c
这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前者短绚弥散,后者涓涓不息。 就像前文那位作家说过的一段话: “写作这东西,貌似拼的是才华,其实拼的是稳定,如果这是你的职业,你就不能靠灵感来维持,就像一个面包店的师傅,客人都在柜台等了,你却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没灵感,做不出来......” 有点写作经验的人,应该明白这话的深意。 灵感这东西,谁都会有,谁没点特殊的经历,或者独到的观点?某次天作之合,一篇美文即可应运而生。 可最难的是稳定的输出。那意味着,无论心情好坏,刮风下雨,头疼脑热,姨妈串门,小孩早恋......样样你都得丢下,一头扎入字海,物我两忘,天天如此。 # y8 e Q5 _& n" x
所以,任何事只要一加上“天天”俩字,就老厉害了。 就像村上春树,天天早上4:00起床,跑10公里,然后写4000字的文章,几十年来,雷打不动。 很多人说村上写作有天赋,唉,人家根本不用拼天赋好吗?就凭这种自律和稳定,足以碾压大多数人。 反观大众写手,开始写字前,莫不是先调试一下心情,选个舒适的环境,来几次深呼吸,再泡上一杯咖啡,然后不停自我建设: “我要开始写了,我现在就要开始写了,今天我一定要写篇爆文!!” 刚刚矫情没一会,微信频频闪烁,吃鸡战友呼唤,淘宝到货通知。 好吧,今天先到这里,再选良辰吉日,继续奋斗...... 你看,这就是高手与庸者的区别,有句话说得好: 小姐不能有了性欲才接客,作家也不能有了灵感才写作,这才叫职业精神呐。
9 z: B0 ?# x& b9 m) w7 j 5+ t0 I) b( M) {. p/ C
7 Z2 Z( V$ l: t( m
不仅是写作圈,在商界更是如此,这种持续性自律简直就是标配。 看看李嘉诚,无论几点睡觉,清晨5点59分必起;然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去办公室工作,一气呵成,延绵一生; 乔布斯,更不用说,年轻时就开始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前把一天工作做完,自律的像个瑞士钟表; 中国企业家明星,雷军,更是持续性劳模,但他还总是一山望着那山高。 一次,他去访问韩国三星集团,谈及首尔高峰期堵车,三星几个副总裁都很木然,表示无感。 追问后才得知,这几个副总裁几十年来,都是早上六点到公司,晚上十点回家,经常见识首尔的夜景,却罕见首尔的熙熙攘攘。 雷军也被雷了,感慨到:真是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所以,这个世界可怕的是什么? ; ?' w' \0 X9 Q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勤奋更自律。 那么,这个世界最可怕又是什么? 这些优秀而勤奋的人,还总觉得对自己下手太轻,自己勤奋的级别太低。 这让我想起电影《阿飞正传》中的台词: 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 @9 k: f- c5 V9 |: E
6
! u+ K- N8 |% o
! C+ x+ B- Y( K/ k% ]也许你会质疑,说那些大人物,之所以勤奋,是因为在那位置上,是不得已的事。
* S d. n; h6 P; ^# g8 |) y- Y
我觉得应该反过来看:正是因为他们自觉而持续的勤奋,才能将他们送到那个位置上。 所以,如果你身在职场,人微言轻,家境平平,那么持续性的自律和勤奋,就是你不多的出路之一。 我在500强时的一位领导,和我年纪相仿,所以他刚到任时,我颇有点不服。 可他那股勤奋劲,却又让我胆寒。早上最早来,晚上10点才走,老板的交待不离手。 最难忘的是,一次年终总结会,全公司去外地召开,大家喝得呼风唤雨,污秽满地。 宴会结束,各种叙旧相约,要么地摊撸串,要么酒吧干吼 可那位领导,一人回到酒店整材料,老半夜还电话问我数据。 当时我就服了,我要是500强老板,不让他当领导,让谁当啊? 所以,我们经常抓着自己的头发,一遍又一遍的问:我也曾经很努力啊,为啥晋升的总不是我? , X2 }- o! L+ I1 H2 z0 {
其实,区别就在这儿,你的勤奋总是过去完成时,人家的勤奋是现在进行时,永远的现在进行时。 7
& Y3 C- F: m3 P- h( q- R0 C' p- U1 `" q& t
我知道你想说啥:“什么过劳死,什么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我只想回答两点: 一是就多数人的勤奋程度而言,根本还配不上“过劳死”这么光荣的称号;二是人生就是一场选择,你选择了安逸,就别去逼逼自己的平庸。 想起电影《霸王别姬》一个桥段: 小癞子带着小豆子看名角儿唱戏,他满眼仰慕地问: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个角儿啊?” 师傅说:“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 N: ?- {/ |" J4 X
4 b5 g% X9 Z, z' y# l" U' Q
+ W) J8 g6 [9 W, {; j0 Z$ Y) \$ b
- {4 i" y/ x4 f9 s3 N+ n; v( B1 n" x% I+ W# J8 J. q1 F& F- e
; R3 M) ^$ s/ Z; B
( }% q( e, O7 ?9 b! b( O
8 |) W. h1 N/ @$ r. v; H
$ r6 k/ }1 t+ o/ F2 V
; E* N) N. A*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