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8-7-19 10:56 编辑 ; T2 u: D5 z9 ?, H) Q# L: i
; s2 M- H9 e$ W, `/ V( F国人见面日常问候:“吃了吗?”
8 h7 g( V1 G) E* k- j" ~! E
“嗯。” - e' R2 q# g& X8 L _& W4 m
“……”
' S* Z9 L$ Z/ W' y
相视无言到空气都静止。 . a E ~. ?5 m( F) i) V9 f
和不熟悉的人无话可聊,双方面面相觑,各自刷起手机来,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日常尬聊场景。 4 i/ v7 [# d, {' H9 g
有人说,“我没有手机依赖症,只是害怕和别人聊天”。
/ A. v; k3 B- q* M0 W. Y+ D B
也难怪,尬聊真的太可怕了。 1 o& A# s' H: e1 T0 w+ K- J
让人窒息的冷场在伦敦,流传着一个据称很有效的聊天技巧: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一个人搭讪,从今天的天气谈起。
5 h, L& z, ~5 Y4 e" D
这似乎是个好主意,结合所处的具体情境来开启话题。 6 n. k8 x; I) E) O5 }
但是强行借助情境开聊,仍然会使你陷入尴尬的深渊。
/ Y: U8 [2 U) I$ z0 o
日常尬聊场景一:
( J% ]0 h- K- e2 K \/ [2 N
某日,你在卫生间玩着手机上厕所,进来一人,你定睛一看,是班主任,便慌忙收起手机,大脑一片空白。
; w; \6 L, L2 R/ [. @3 Q
“老师好。”
# B# X! s; ]4 q2 j
“嗯。”
2 L3 a' q, I8 i+ \' Z" ]) h, h& H
“老师,你也上厕所啊?” & |/ R8 e# D# _4 c. Q% A( m2 V1 i
“……” ' l+ B4 ^ w, K7 Q3 r- Y6 }( E
空气突然安静,你内心奔腾过一群马,并在心里狠狠抽了自己几耳光,觉得不合适,要打破沉默。
$ T) w |7 }3 i, _8 e8 p
“老师,要纸吗?”
9 C! f4 i# a; A, c, G: @6 l
“……” 6 |6 I% X$ E) r5 v& `# u
此刻,血液都凝固了。 5 y2 N7 t S6 q: ?0 t& l. f
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也许还频繁地发生在和上司、同事、朋友之间。 # Q7 c% |8 w1 l) s
总觉得有人期待你说话来打破僵局,所以想方设法活跃气氛,避免冷场。
0 `9 `5 j) @; {
在冷场中觉得尴尬,同时觉得别人也会不舒服,实际上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 9 r: _* D$ ]7 G. U( ]3 T8 [- g- y/ P8 x
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别人身上,才想要不断的找话题,刷存在感。 2 M9 h0 e7 ]( e3 h- a" G/ Y
但其实,不在意冷场才是避免尴尬的第一步。
) A1 ]7 H% E/ J7 Z, A
当场面陷入寂静时,不必坐立不安,也不必挖空心思寻找话题,你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开发新的聊天主题,但千万不要觉得“我必须是能找到不冷场话题的那一个”。
( o% |. ?& v, r2 I7 u: e
很多时候,比话题先冷掉的,是你的“太用力”。
3 G; {& |5 M# \& G4 }
日常尬聊场景二: 6 I& C7 w, n$ L# J
一个朋友说她有天想吃蛋糕,走进一家店,售货员好像是新来的,有点不知所措。 % y- A2 Q9 |! v9 R: U4 ]6 y5 @' m) V4 r
到了冷藏柜前,不知道从哪款介绍起,店员面带微笑憋得满脸通红: / o& H) t0 Z+ ~( ]1 b. j& ]" t
“您好,这是蛋糕。”
% `- a( p- ]5 y/ w$ P# b+ O2 v
朋友后来说,那一刻她想起了之前看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画外音说,“这是贾母在下轿子”,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
) M6 q* B" G. H8 p+ N
她觉得回复那个店员“我当然知道这是蛋糕”好像有点粗鲁,于是冲着蛋糕说,“幸会幸会”。
: X) x) [1 _: Z5 j# M* u' p' i( q这种事情在半生不熟的人之间最容易发生,想套近乎不知道从何说起,心理准备过度,反而弄巧成拙。 / p& C5 T) y# r$ Q9 L: Y4 e
在陷入尴尬的千钧一发之际,你可以选择主动转移话题。
0 f' Y7 d9 g% @$ {! j. W
再比如,和熟人之间,不要吝啬你的赞美,称赞对方的某些优点,作为对其称赞的回应; 3 m( c/ m Z. W5 I6 V
跟对方分享一些最近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让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 B0 M& l8 Z. F* D4 t9 Q0 {
想一想此前你们聊过的关于对方的话题,再次询问表示关心,以拉近距离……
8 f! @1 J0 ?% D. U7 ^6 F
切忌用力过猛,要注重的是说话的质量,而非数量。 6 c0 W9 W$ d9 b4 ?+ z! h* C5 f% f
* [1 v" w$ a, J: |: U# e1 [) Z
日常尬聊场景三: * y' x4 z; [+ {2 { c4 c
同学聚会时,总有些人喜欢抖机灵,嘴比脑子快。 4 B3 }+ r' A0 K; a3 {; D L5 H- R
一高中同学至今单身,在饭桌上感叹:“后悔没早恋,一直单身到现在。”
! \/ K$ ~/ m" D) |
一同学:“没事,还有机会黄昏恋。”
x, D/ V5 M2 V! J: h7 c. C
“……”
7 r e& n5 z& c' L0 \/ L$ ~
一众同学安慰的话还没说出口,场面陷入寂静。 0 ]( N9 F: h: l6 G+ D/ j2 Y
沉默发生后,如果你有十足的把握,当然可以选择转移话题来调节气氛,否则还是不要硬抖机灵。 2 D5 }+ y/ _" L- B+ l, x; B
思想家史蒂芬柯维说,听比说难上百倍。 $ v/ K0 o$ e0 w) e) A
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裹,却总会忽略身边人通过交谈传递出的情绪信息。
a+ O9 h8 p, D' Q a. X( p* v6 i; z
说话不走大脑的杠精们,同样也是烦人的“话题终结者”。 8 H, ?; ]; h8 G7 u
——“你有没有看过《XX传》?我感觉拍的还不错哎!” % ]+ s4 B6 W4 h i
——“不就古装玛丽苏吗?都什么年代了你居然还看这种电视剧。” …… ——“哇,我觉得这个歌手唱的实在太好了!” * w. X$ M1 X5 F3 l/ g' b
——“就会飙高音也是挺没意思的。” …… ——“哦原来你们南方都是只吃甜豆花啊,我们一般都是吃咸的。”
* T# Q, b( j b
——“也不知道你们怎么咽得下去。” …… ——“嗯我觉得这家店挺有自己的想法,餐具啊、菜品都很精致。”
: |4 D- L0 U4 r# `! y4 a) _: i# ]( |" S
——“哎算了吧,切,这家一点都不正宗。那时候我去的那家blablabla……” 8 H" Q1 s! }' J1 q
对待这种情商感人的杠精们,不用反驳,礼貌结束对话就好。 + P9 z J# A6 v. H* n
不过,如果有天你遇到心仪对象,情况就不一样了。 - v! B9 W3 X( k8 m
比起从所谓的“套路”或“撩妹大法”中觅得真经,简单点,能好好聊天,没准儿你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5 A, s3 a; x% \$ t" j. T7 G) i0 L
异性交流,严禁“生撩硬逗”
0 ^% a8 f a7 l! Z. W2 W“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这种情况发生在异性之间时,尴尬值分分钟爆表。 . t% J; M, Y5 X2 x0 v: `+ ?
更有甚者,聊完几句后,从此漂流瓶见了。
1 G; I, A H- L: l' V) g比如最近火热的“土味”情话: + L" ~& V6 i& Z" W
知道为什么我老是输吗——因为我输给了你的温柔。 , \, Q" `2 y% x6 Q1 [( R
我最近学会了一门新技能,算命——我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 7 ^: j& O% y2 b/ s
1、2、3木头人,不许动——不好意思,我动了,我心动了…… % L" d$ g; c& o' ]5 p5 y
可如果幻想靠这些“土味”情话打动对方,那就是你 too young too naive 。 / e8 _8 u" b0 A# j
聊天是一种人际交流,也是一门艺术,绝不是三两句段子的事情。
0 Q& k3 r6 |9 Y2 M7 ~+ p
更有一些雷区,记得千万别碰。 % {; g/ x+ S/ w G, A9 ~5 G( I
(1)查户口式发问
; E% K8 u* }3 O, R: t: [3 z
有些人总喜欢用“在吗?”“吃了吗?”“在干嘛?”这样老套的提问作为开场,紧接着就是,“你家住哪里啊?”“家里几口人呀?”“你怎么这么大了都没找男朋友啊”…… 9 [: J3 ]: Q8 s: ~3 n
虽然你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想知道的信息,可这种生硬的“查户口式”发问,会显得一个人很没有耐心和教养。 2 N: }! X2 \; N; N' R& F
对方会反感,这是一定的。
2 d+ B) r+ }8 g0 |8 Y2 f+ \' o
(2)大侃“光辉历史” $ w! Y0 I3 f/ n" m
在一开始的聊天中,因为找不到话题,有些人就喜欢从自己的“光辉历史”开始侃侃而谈,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 6 H2 k3 @+ c3 m' K8 S! z
其实这是种不自信的表现,刻意强调自己的“优势”,这种炫耀反而会让对方感到突兀,平等交流才能拉近距离。
: F" |: a" b1 N( Z% I* e7 U1 [
也最是一个人,如数家珍般说自己做过什么值得赞扬事情的时候,最是油腻。
1 ?2 L, E) L( @' }# t
如果一个人真的厉害,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一定会慢慢显现出来,这才是低调有逼格地“下一盘大棋”。 (3)不懂倾听、随意评价
6 ~- f( ?" ?9 Z
在聊天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打断对方说话而不懂倾听的人,也会让场面显得尴尬。自己说的嗨到停不下来,然而对方只能一忍再忍。
. R2 n/ D8 O- {
只想说不想听的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然也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 ( R: h! [* \5 ?2 s# }
而对别人的习惯随意评价,也会大概率出现“冷场”,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爱好和追求,以自己的“真性情”去强迫别人,也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 & b0 y' C4 i! w `% K3 [
技巧并不等于“套路”。
1 @. Y$ ^; E! T+ Q1 |
在男女交流之道上,不乏一些极端的人,比如那些“搭讪艺术家”,但他们经常被与骗财、骗婚的案例联系在一起。
1 X, o5 _2 X* k. `0 Q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套路只是一时的,如果想要拥有长久、稳定的幸福,真诚自然重要的多。
, m" c- K4 B; ?% U) R
我们所强调的技巧绝不是用这种恶劣的手段去操控情感,成为“把妹达人”“撩汉达人”,而是通过积极健康的交流方式,维系与朋友的关系。 3 U; b2 ]* b4 J
不尬聊,既看缘分也分方法% ~- I. |& g" R
在人际交往中如此,异性交流中更是如此,有时候各种技巧和方法,也比不上真诚的问候和关心。 ! t( u0 g! H/ c' f* z
不冷场,能找到好的话题,是一种功力。 7 u9 c6 _+ z! J M, v1 Z
(1)重新看待闲谈
4 H; q/ }, }' a* A& C2 Z- i
关于闲谈,有些人觉得很无聊,甚至是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然而不得不承认,闲谈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流时,往往都是从一些轻松的闲话开始聊起,从这些闲谈中逐步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脾气,从而把握聊天的风格。
' Y# Z. j# G3 N1 n+ ~& @% C
以一些简单的开放式问题切入是比较合适的,既不会冒犯到别人的隐私,也会让对方有话可讲。 8 b7 ^; o) J0 ^2 y0 Z w
比如,聊一聊电影、音乐、书籍的爱好等,多提开放式的问题,不要让对方一个“是”或“不是”就能回答。 + f R" F" |& ^. P: ?
从话语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才能继续深入话题。
- X% h" y; i c, o' }1 N
(2)真诚地赞美 + P4 G2 _ S' e3 v
在男女双方的交流中,赞美对方不仅会融洽气氛,也会拉近距离。 8 X. v) a6 v/ ~. Q% b( a
赞美意味着理解和认同,是维系双方关系的重要一步。
7 k. N7 c% }# w
而此处说的赞美,并不是虚假的恭维,而应该是基于事实的夸奖。 ' W9 l, g4 b i& m4 _% k. n
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别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善良大方。 , I/ f! o/ q Z
+ c4 b; {! c* @3 |7 n9 b6 g2 N2 b
(3)简明扼要
3 F; \, m+ I) b9 [; t
虽然是闲暇时的聊天,但并不意味着喋喋不休,聒噪不已,好的交流一定能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9 D0 ^. E4 B4 i2 F( x
讲故事就快速切入主题,讲了三分钟还在铺垫,什么梗就都没劲了;说过的话不要重复说,请给予你谈话对象的智商充分的信任。 6 g8 Y3 c3 T/ ^/ F( @
闲谈也需要信息的增量,不要对一个话题抓住不放,避免冗长的个人独白。 3 A/ y, L( u' K- L$ K {1 r/ S
诚然,聊天是个体力活。 ! v4 C* b/ P4 z4 W7 _) q6 `
既要让自己和别人都不冷场,还要找话题。面对一场即将发生的尬聊之前,所有的力气在心理准备阶段就用尽了。 * m# K7 m0 c: z' B+ w! O, v! B2 y% g. C
但掌握了聊天的技巧,才能从谈话中找回能量。
! p/ }. t/ |9 }% x" n
会好好聊天的人,才有未来。 % C' v( W1 r7 v8 _: i0 O8 O
% K7 Z3 b/ l2 W9 U: d! {: ]- r5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