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bing86203 于 2017-12-13 20:53 编辑
1 R/ [) i, y' ~+ i$ b6 Y+ M& v" e6 W8 b7 @; z8 a
到过很多生产线,操作工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不过问到为什么是站着/坐着的,很多人会回答:“老板喜好!”。 1 R1 E7 m3 b- ]/ c
老板说:这个锅不背! ! t& S( D5 f; g: G' L
其实,站还是坐还是有一些标准可以考虑的,比如坐姿工位一般适于操纵范围和操纵力不大,精细的或需稳定连续(长时间工作)进行的工作。 , j7 V+ N% g2 _ [1 X* H
另外,对于需要手脚同时参加工作或经常需要完成前伸超过高于工作面41cm或高于工作面15cm的重复操作的工种,尽量设计为“坐姿工作”。
# w, B: |; A2 F( v( F 而立姿作业适于在较大作业场所频繁走动,操纵范围和操纵力大,非连续的短时间工作。 , I9 I5 t4 P5 s, D
! ?+ o. B( M2 d
当然,站着还是坐着,也不是绝对的,既要求坐姿的稳定体位以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又要求体位易于改变的作业方式,可以采用坐、立姿交替式。或者,采用下面这位姐姐的即坐又站式。
# O, ~1 P! M8 [
: J) v) u+ _" |6 d& I 前面提到了空间,操作工操作机器时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加上机器、设备、工具、用具、被加工物件所占有空间的总和叫做工作空间。 对于坐着,站着,所需的工作空间是有差异的,如坐姿的空间一般要大于12个立方,站着要大于15个立方,对于重体力活的,要更大些,如超过18个立方。 # d8 p) A' s% z1 t
下面的内容会涉及大量的工位设计的细节和经验分享,干货比较多,但略显乏味,非专业工位设计的朋友可直接跳过。
) i1 @: ?8 e, [6 F+ n
工位设计
& `7 K; g8 O, Q; g/ B
工作台高度 : E' \5 B5 y$ T4 o" l' b. }% E
立姿作业,相对于肘部所在平面高度,工作台面要低5~10cm
: T1 @* W. `. [8 ^& n {0 e
g1 A) ^* w1 |! I( o Q 下图中,员工正在作业过程中,但手放下时,作业台面与肘部所在平面推荐等高。
! E) o/ ?7 N$ L. P) J+ x. |" J2 g5 p" _' T+ I% o
对于精密作业(下图左),轻体力(下图中),重体力(下图右)的工作台高度,分别差大约100mm。
& M: O+ t3 L3 N+ y" ]' m( U2 L y+ F6 Y& b% H! [
工作台深度
& s% b0 C( h7 G, ]# D
工作台深度要考虑在水平方向上方便地移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
0 y: Z0 {# N! e5 U* Y1 g' K4 R4 Y4 F
* t& B1 m3 G' x3 |8 _5 p# \& E1 p L
其他设计
1 ^# l6 K2 T! c! ?3 j% o* |
坐姿
0 w# G/ \- x( f3 g% E6 ~7 t3 B
6 y0 p3 ^. n; l) {8 e) E( u4 p坐站结合姿 ( W/ ]0 Z1 F6 y0 a" _
. x4 w$ j7 M: D0 V T8 @ Q9 I
看完以上这些,在设备人机工程方面是不是感觉收获颇深!!
8 K" V$ D j2 y) d6 ]8 f8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