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非标件

被遗忘的英雄,钻头大王倪志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2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去江苏,好像听人讲起过,05还是06年在苏州搞过一个群钻的研讨会,准备在第二年推广的,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这里有没有苏州或者是江苏的朋友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8 17: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侠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5: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了一些群钻的资料,和朋友们共同分享。
中国人发明的"群钻"绝技,让大家了解一下
 吴邦国委员长两年前曾意味深长地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 难寻‘巧妇’。我国产业工人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很快,苏州正在成为国内外制造业基地,但是随着老一代技术工人的退休,许多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技术绝技、绝活正在消失, “瓶颈”间题尤为突出。
  为了克服“瓶颈”,把老一辈的这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青的一代,代代相传,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苏州科技人员服务网、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近年年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年5月22日和中核科技苏州阀门厂又一起邀请苏州市金属切削刀具大师胡国强,到苏州阀门厂进行了金切刀具先进技术推广和现场演示的活动。
  胡国强高级技师今年已是七十有余,但他仍然怀着一颗年青的报国之心,到处奔走,传授自己几十年积累的金切刀具的宝贵经验。
  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机械加工行业生产一线工作,60年代初从事金属切削刀具攻关、创新和推广至今,四十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所创新的刀具特点是:设计和制造朴实无华,以结构简捷,使用方便,加工高效而著称,能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效益。他为有关企业进行刀具攻关8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此,除得到市、省科技系统的表彰,还受到中国科协颁发的金牛奖。
  2004年5月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命名授牌为:“胡国强金切刀具技能大师工作室”。
  胡国强大师讲课首先介绍了刀具的理论和刃磨先进技术
  为什么一根直径24毫米、1100毫米长不锈钢细长轴,有的车工两个小时车不下来,而有的人只要十七分钟就能按照图纸要求车下来,关键是车刀 ,而一把车刀又主要是刃口的几何角度。一把车刀六个刃面有几何角度,但是一般人只重视三个刃的角度。胡国强详细讲解了这六个角度。为什么有的车工工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或者进刀量小,主要是刀刃的几何角度不对。胡国强强调了油石在刀具刃磨中的重要,有的企业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油石。有的企业的砂轮刃磨间目前仍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脏、乱、差的滞后局面。“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车工用很少的时间磨车刀,结果是废品一大堆,有的却要用很长的时间磨刀,结果是事倍工半。 车工最怕加工细长孔,特别是盲孔。一般要经过车、镗、铰,胡国强只要一钻一铰两道工序。胡还介绍了他发明的浮动铰刀,铰刀柄可象万向节一样转动,作柔性连接。车盲孔重要是解决排屑问题,排屑也只有用钻头的刃磨几何角度来解决。 接下来胡国强大师重点介绍了“群钻”。
  钻头可以说是机械加工中,使用频度最高,应用面最广,品种规格最多的刀具了。别小视一根小小的麻花钻头,在它的刀刃上却蕴蓄着深奥的学问和科学原理。
  从商店里购来的麻花钻,其实是厂家规定生产的一种标准钻头,而面对日新月异的各种特硬、特软、特轫、特脆、特粘、特厚或特薄的黑色、白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用这种标准的麻花钻头是根本无法按要求去钻削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倪志福为首的年轻技工们,踏上了钻研刃磨麻花钻头刃型几何形状的征程。经过十余年的艰难探索、试验,一种命名为“群钻”的高效钻头形成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刀具刚一问世,便受到了全国广大机械工人的欢迎。
  它主要特点是,当大家使用同一支标准、规格的麻花钻头,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由于钻头切削部形的几何角度刃磨的不同,所产生的加工效率各异。而刃磨成“群钻”刃型的钻头,与其它标准的麻花钻头相比,不花钱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钻削效率5-7倍。因此,在七十年代,就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推广这种高效的特种技能。
  不久,这种能见实效的独特技能,曾一度受到欧洲各国的觊觎。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技能从八十年代便逐渐淡化,直至现在各机械行业的中青年技工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群钻”了。
  胡国强大师大声疾呼:“群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中国特募寄埽衷谝训搅司趾褪Т牡夭健!叭鹤辍钡姆⒚魅四咧靖#昵白ソ羯昵肓艘幌罟易ɡ绻俨簧昵耄鸵煌夤饲廊チ恕?lt;br/>  说起“群钻”还有个小故事:1951年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的一种坦克钢板不算厚,但是炮弹和穿甲弹却打不穿。为了获得这种坦克钢板,志愿军牺牲了7个同志缴获了一辆坦克,要化验钢板元素就得在钢板上钻孔获取钢屑,这个任务落在了倪志福身上,上级要他在三天里钻出50克铁屑。开始无伦怎样钻头都打不动钢板,不是打滑就是烧掉刀刃,后来他在普通麻花钻的刃口几何角度上动脑筋,结果在钢板上钻孔成功,取到了铁屑样品,化验出其中含有硅、锰、钛等元素。在这以后,倪志福不断研究钻头的几何角度,发明了“群钻”。
  “群钻”50年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次在当时生产钻床有名的捷克斯罗伐克的比赛震惊了全世界,比赛是用Z35摇臂钻床在80毫米厚的45号钢板上打孔。先由捷方工程师操作,走刀量为0.4-0.5,他们认为已经是非常快了,接下来由倪志福用“群钻”演示,走刀量为1.1,外国人还以为倪志福是不是搞错了,结果“群钻”大显神威,钢屑象筷子一样飞出,工时提高2-3倍。外国人简直不相信钻头材料同样是W18Cr4V(一种钻头材料牌号),后来倪志福用捷方的钻头重新磨出钻头刀刃打一个孔,一样提高效率2-3倍,他们才心服口服。
  胡国强大师特别强调了刀具“材料”是生命,而“几何角度”则是灵魂,相同材料的刀具,只要改变几何角度,就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他指出“群钻”有着很深的科学原理,比较了普通麻花钻和群钻“尖”、“刃”和“角”的不同:



总数
普通麻花钻
1`
3
4
8
群钻
3
7
11
21
  “群钻”增加“尖”后形成多道箍,卡住工件不易偏移,保证了钻孔精度,同时减少了横刃的阻力(外圆前角大,钻心越小)。有一家金加工企业加工45钢法兰,打一个45毫米穿孔要三道工序:先用18毫米钻头钻,再用35毫米 最后用45毫米钻头打,还需要用两个人,工效极低,后改用“群钻”只用一个45毫米钻头一次打孔成功。而且走刀轻松,可以减少一个人,工效提高5倍。
  “群钻”刀具刃磨是一项手工操作的技能。胡国强现场演示了“群钻”刀具刃磨并进行具体指导。
  在演示培训过程中,胡国强大师对从未学过这门技能的学员,一个个手把手地在砂轮机上传授“群钻“刃磨的各项要领,年轻的技工们也极其认真地学练,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刃磨训练的过程中,当初见成效后,在车间中引起了震动,大家都希望能尽快地补上这难得的一课。这一技能,在各机械加工行业中,都是属于零成本、高效率而实用面广的高技能,应该尽快地将其扶植和推广开来。
  近几年苏州昔日曾名扬天下的的刺绣、缂丝、玉雕、漆器、古建、园林、年画、乐器等等,逐步得到了重视和传承,但是,还有过去苏州的精密仪器、光学产品、电子、机械等行业在全国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是藏龙卧虎,能工巧匠辈出,高招绝活暗藏,,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更大的重视和传承光大,这些能量如能得以充分释放,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生产力。 让各种实用技能尽快地在各工矿企业开花结果,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绝技绝活代代相传。


群钻的显著特点:

三尖七刃锐当先、
月牙弧槽分两边,
侧外刃再开槽,
横刃磨低、窄又尖。

群钻优于其它钻头的原因:

标准麻花钻60%的轴向阻力来自横刃,因横刃前角达-60°左右。“群钻”把麻花钻横刃磨去80%~90%,并形成两条内刃,内刃前角由-60°加大为0°~-10°,从而使轴向阻力减少50%左右,进给感觉特别轻快。

群钻再外直刃上刃磨出月牙槽,从而使分屑更细,排屑更流畅。钻孔时产生的环行筋,有利于钻头定心,保证钻孔“光”和“圆”。其钻矩降低30%左右,所以它可以用较大的进给量钻孔。

外刃锋角135°,内刃锋角120°,钻尖高0.06d,使它同时具备优良的钻薄板性能。

由于切削阻力小,定心准、稳,所以特别适合在手电钻上使用。

航空钻历来是十字刃磨钻型。改成十字刃磨加月牙槽的多刃尖钻型后,不但可以保留原钻型的切削轻快、排屑顺畅,适合钻多层薄板的优点。而且定心性和钻孔质量优于传统航空钻。

大螺旋角抛物线槽型深孔钻(又称:蜗杆钻头)刃型为十字刃磨,增加月牙槽后,更有利于分屑、排屑,深孔更不宜偏斜。
2008-3-2 10:18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1 21:56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2-4-11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15: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多谢楼上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1: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子 于 2007-12-28 13:35 发表
群钻只是普通钻头的一种磨法.现在一般没有必要去磨群钻了.复杂.不好掌握,实用性不大.而且群钻能钻动的东西,一般的钻头也就能钻动.大不了多换几根钻头,普通的不行还有镀钛的,硬纸质合金的.群钻那是特定年代 ...


技术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升级的是没错,
技术不断革新而旧技术被新技术取代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那时那代领导特定技术的工作者是不能因为技术的革新而被抛弃的。
正如我国青铜器时期的冶炼技术与现代冶炼工业相比一样,
冶炼技术在那时那代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好贴该让更多人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故事是老爸给我讲的,在学校学机械时,那拨叫“老师”的孙子只会给我放下载的PPT....至于那些基础点儿的东西都是在车间做机修的老师傅告诉我的,老头儿今年76了,祝老爷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楼主提起群钻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工程师们能够给出它的优缺点、能否生产出批量化的群钻、能否把群钻的原理发挥到其他切削刃具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1 22:56 , Processed in 0.0573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