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飞龙yt

M6内螺纹防漏攻检测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2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用人工全检还是有问题的,不能解决漏序.工艺上不能用自动攻丝的话,用传感器应该可行.
发表于 2008-1-12 0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以社区为平台,我们给你设计一台。这个检测,技术上不是太难,主要是检测点的情况需要准确反映,这个传感器的选择上有讲究,还有费用不会很低。我参考的是印刷成像检测系统,用在防伪标签上的技术。
发表于 2008-1-12 16: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操作人员按要求全检,就不会有问题呀!
发表于 2008-2-17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全检比较好或是用光检测
发表于 2008-3-3 17: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有在此论坛讨论过的!! F3 D0 J. |3 E; Q: O9 P8 [
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18250&extra=&page=1
发表于 2008-3-9 22: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3-08 17:09:36)   狙击手% w( w4 A3 Q1 {2 P/ v: m
  摘录《 目标导向的过程还是过程导向的目标?》* _1 w* D( c& j! L- z. X  [
      话说联合利华新换了一批自动香皂包装机以后,经常出现香皂盒子是空的没有香皂的情况,而在装配线一头用人工检查因为效率问题不太可能,而且不保险。而是,一个由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Solution队伍来解决这个问题,没多久他们在装配线的头上开发了全自动的X光透射检查线,透射检查所有的装配线尽头等待装箱的香皂盒,如果是空的就用机械臂取走。不巧,中国一乡镇企业生产香皂也遇到类似问题,老板吩咐线上小工务必想出对策解决之。小工拿了一个电风扇放在装配线的头上,对着最后的成品吹之。空盒子被吹走,问题解决之。3 i  P7 @. ]# g3 n4 f: L. I
      两个企业,两种不同的解决之道,达到同一个目的。现在我们搞过程改进,言必称CMMI,到SEI去研讨一把,去印度去取经,请国外的天师来传经布道。同样,在企业搞过程改进的人,也非常善于学习,也很推崇“拿来主义”。圈子内的朋友见面交流,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给我搞套体系文件?能不能给我搞点资料?微软他们怎么搞的?我原来在MOTO,我们就是这么搞的,现在我们也这么搞吧。经验是可以学习和拷贝的,但经验也是有一定的历史环境的。试想那个乡镇企业的老板,整个生产线才花了1-2百万,如果要搞个X光机,搞个机械臂,甚至还要请一个机械工程的工程师来看这台机器,那么也许他的利润还不够补这个机器的日常运营和折旧费用了。这个就是过程导向的目标。即基于同样的做事方式,达成同样的结果。过程我们可以复制,但是过程运作的环境我们却没有办法复制。所以我们片面的去追赶模型,去照搬经验,定义复杂的流程,削足适履,制度化的过程反而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去看那些先进的企业他们在改进什么,而不是他们在制度化什么;他们在避免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他们在制定什么样的措施;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他们在控制什么。这个就是目标导向的过程。也许从这个层面上,教训更值得学习,经验则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8-3-11 1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楼上说的情况差不多,我们公司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有空瓶混入正常产品中,由于已经旋盖封口,较难判别出来.解决办法就是加装一个压缩空气气嘴,再加一个节流阀,针对不同产品调节流量,把空瓶从生产线上吹掉,效果奇佳,捎带着还把产品外面的粉屑吹掉了.
1 Z5 B( K) E  w; h7 b6 O. n. s4 F+ N5 c' [1 a: q* {. D9 [
结论:看似复杂的问题,可能解决方法出人意料的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发言,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是利用了一种传感器,价格不是很贵。另外利用影象系统也可以解决,但造价比较高。
发表于 2008-3-13 16: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lei947 于 2007-9-30 16:24 发表
/ b  e8 E" {: i1 Q( H4 {1 m某个零件上有个M6的内螺纹,经常有漏攻丝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一套检测设备,进行强制性检测。; b' p! \2 c8 N- k0 g/ f( o% S
请大家讨论下有哪些方法?以及用到哪些产品及厂家?
+ \. P* ?4 E/ X+ I" @我知道的有两种:
5 R1 L) l$ e0 ~9 E2 K) r1、视觉判断系统:
( S9 j; f, K  V  M2 \    ...
LZ 在这里 我要说一点,不要把问题看错了方向,抓错了点,要不然是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无形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作为质量控制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 t& k- l; U" K% u. h: B- j首先 你说会漏攻丝~~~~~~~这说明一点,这是一个人工操作的工序,并且这个M6在此工件上肯定不只一个或数量更多," D1 C! s7 T1 O2 c" h
其次 如果强化检测手段,不如从根本原因上找问题~~~~~~~~工序) l1 K$ i! \) d* n8 K6 {
在这工序过程中,漏攻丝说明工艺步骤不完善,没有规律操作随意性,导致人员操作疏忽,为避免这一情况是否是该请教下工艺员或技术员又或则生产班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再度发生,从工序上下工夫才是根本,要不然是治标不治本.
发表于 2008-3-28 23: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着色法,简单的、便宜的,也是对工人粗心的惩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22 05:40 , Processed in 0.07004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