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狙击手 于 2016-9-16 22:25 编辑
" c% E/ B) }$ B: ~: f/ C
; N2 y/ x4 w7 K8 t0 b朝鲜机床曾是咱们车间里的硬头货,你造吗?!
; E3 D& b5 v; W# C原创 2016-09-07
; {) W; F4 {7 I6 C( u: ~4 H, l/ C钛客
3 ?( n( g/ F9 W8 L8 i% O2 R) s6 [( Z) b& x+ _9 k% o7 W* D. m
9月3日,我们科技创新网专家群里几位大咖讨论朝鲜机床,回忆往日车间工作场景,颇受感动。
8 [# }! {* `3 U: |
( o$ j7 G; ~- d* ?; B; J* D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如今经济凋敝、封闭落后、四处树敌的朝鲜,几十年前竟然还生产先进的机床并出口中国,而且成了车间里的宝贝、硬头货。查资料得知,当时朝鲜全部依赖苏联的原料、设备、技术,举全国之力搞出来的机床远销华沙组织各国。: h$ Y% T' i; V% y, Z4 o% c0 K
+ @2 r5 U2 ~/ h2 ^( `
本文作者是中国科技创新网专家华斌,他亲自操作过朝鲜机床,让我们听听他讲述的关于朝鲜机床的那些事儿吧!
, X9 w2 _! ]! [& T+ ^- c) y
& g) ~+ p7 j* Z 我说起用过大半年的朝鲜车床,航天十八所的胡煦老师说:比国产的设备好,是仿捷克的(俄罗斯技术),要四级工才能操作。想起来当时确实是四级以后才开始操作的,可见当时大家都一样看重这种长得有点奇怪的车床。▼$ Y9 Y! T# K1 G
% F% |( K" y7 x, X( m
我1991年刚进厂里机修车间,发现有一个灰色的“头陀”在一排车床的中央,并且跟别的设备有点不太一样,哪里不一样,不懂……后来才慢慢知道,有什么难做的,小批量的东西,都是在灰色“头陀”上做,上面居然都是朝鲜字;再后来我开过车间里除了这“头陀”其他所有设备,于是有事没事就在谢师傅开这台机床的时候去转转、聊聊,感受一下朝鲜机床,后来领导就安排驾驭了这“头陀”型号S1-250 大半年,所以印象深刻。▼1 J5 R3 g; O9 }' D1 \
( B$ o t# [/ T- D一般的车床都是有个方形床头箱,朝鲜车床没有,只有一个圆圆的柱体(打扫机床的时候就轻松了,切屑都自己掉下去);机床的床身除了导轨其他都是圆滚滚的,也不容易留切屑,并且出奇的厚实(其实里面也是空的,这样省料又增加刚性),也不奇怪,加工范围φ500,最大加工长度1500mm的设备,加附件快 3.5 吨重。
' {6 t* S4 G# @5 z J7 S4 F1 l# G( d% c1 \. ~2 Y7 Z3 \
一般设备电机是藏起来,他是外置,还是两个电机,当按下手柄的第一下,是启动一个电机,只有7KW,要用大功率的时候,就把手柄向下多压一下,就是双电机工作状态,功率增加一倍为15KW,床头有个电流表,可让你观察加工时的功率变化,就可以根据变化及时修磨或是更换刀具,适应加工生产的需求,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但没明白这明明是电器控制的,为什么还要做个这么大的手柄控制?没有离合器,驱动刚性好。3 w/ `, ?/ r' x5 g, h* q
# O. W# q5 G5 L0 S/ k- ~
设备的大中小个拖板边上都有一个奇怪的转轮,真有点像是转轮手枪的样子,上面有编码,后来才知道是批量加工时快速定位、避免加工尺寸超差用的:“防错防到家了,傻子都能开!”几个手柄都很厚重的感觉,但操作起来并不觉得像外观那样笨重,甚至用力带一下,手柄带着丝杠拖板自己转几圈。中拖板宽厚的吓人,至少是国产机的1.5倍宽度,刚性好,压强小,磨损自然也就少了。▼# f2 `2 h6 b) B1 P; h2 m/ b0 P
) I1 j! }3 U% A2 u% P这台设备也是我唯一看见切削液水管是在中拖板上的,这样的好处估计开车床的都知道,但不知道为什么,其他车床,没有一台是冷却水管固定在中拖板上的,都毫无例外的固定在大拖板上。▼% {) e7 `( P. R
I4 h* j W, m( V2 u2 H4 g+ z p, \想问国内的机床设计者,你的零件都是一样大小吗?有一年南昌市比赛时候就是为了调整切削液位置,身体碰到了中拖板,切深变化导致车削蜗杆的合金精车刀崩损,现在仅残存那种螺纹刀的次品;如果是固定在中拖板上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中拖板两边的挡屑板也厚重、结实、特别长,有效的保护丝杠等传动旋转件少接触小切屑,减少磨损,设计者考虑真周全。0 v4 j+ D% @. e. I
8 U3 v1 D+ E2 h% V* _4 d
看说明书设备是1962年的,按说朝鲜的设备应该用朝鲜文,但说明书都是英文,不知道是谁用信纸手写了一份说明书,字体娟秀,没有涂改,但也没有落款,不知道是哪位大侠的作品。) S& d- b V6 D- J) ?
k4 g" `+ g8 o6 _* M3 a
最大的问题是,设备很高大,我是中国标准身高,才勉强正常操作,个子矮的来操作,真的是受苦,不知道朝鲜人怎么用的?(注:开设备都要有垫脚的平台,但毕竟是就高不就低。)10年前,进厂45年后,设备淘汰了,消失在我们眼中,但我一直觉得这设备好亲切。 6 Y7 g( e9 U8 o. \' t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