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清淡,泡坛子看书,斗胆算一下。。。
' d7 n: T3 {+ K! q外力造成该摩擦表面上同时分布有垂直向下的力和力偶,计为N, M。 凭啥等效到摩擦面到重心,请看下面分析。 这两种作用,无论是哪个先导致打滑,都是失效,更何况是综合(叠加)作用。 ' k' e9 X6 b/ k
先分析N的作用。 这个简单,只要压紧力产生的摩擦大于N就可以了(图略)。 静摩擦系数为u,则所需压紧力P1=N/u=3000/u
# L1 E4 M# u! @$ m2 T$ H e1 t然后分析M的作用。 这个稍微麻烦些,平面上的静摩擦力,所能提供的抗转动力矩最小值有多大? 7 {, S! L' r, B1 o) i' T
是围绕中心,还是围绕边缘某处呢? 设压紧力为P2,压强σ=P2/(100*180)。
$ M9 ~/ V1 ]3 {( T) B% P% b4 _ $ f$ Y3 _& i/ G( v! b
这就是为什么上面一开始就把外力等效到摩擦面中心的原因,与直觉无异。 E( a4 Z" E9 {' E6 D. N
注意,上面的积分数值乘以σu后才是力矩,此时应等于外力矩M,变换一下: / z9 V+ p) m2 Z7 h% J
那么所需的总压紧力不得小于:
, W# h- p, E1 H9 {考虑到摩擦面压紧不是那么均匀,可以给安全系数,越大越安全。 那上面的分析就没啥用了,还是打孔穿螺丝更安全。
/ y& n& [ C$ k9 N+ s6 e/ u
! Q* d; o/ c& @7 L z/ s; [以上纯属臆测,如有谬误,请认真选砖,最好是贵金属的,俺需要。。。
& e3 P r3 F4 m) e! m$ X) R {# E ( M( D* l# F. m- C6 h3 Z% Q
估计老友 @风浪韵 对此会比较感兴趣。 & z6 o: P1 E6 e# ~
2 X% P8 U% o+ d* c% {相关问题: 摩擦力偶矩的计算,求助 http://www.cmiw.cn/thread-385277-1-1.html 8 W; q. r- U: l/ B% d3 m4 t
发个力矩题目给大伙侃侃 http://www.cmiw.cn/thread-385089-1-1.html 1 U* V3 X# c* {* B! e9 p! t7 k
/ b* D' _2 s& M: s S# `* l, ?! O7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