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数十年前,当汽车刚刚搭载磁带播放器、空调等功能的时候,为了有序管理各项功能,同时最大限度的方便司机和乘客的使用,各项功能在现在中控屏所在的区域形成了模块化的排列。同时,为了对称的美感,各项模块的是纵向排列的。其后,不管是空调系统的改进,还是娱乐部分的改进,纵向排列的模块化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虽然各个车厂的设计方案各有不同,但基本都遵从了这个原则。
4 A; {8 x4 `8 B L0 G1 Q y& g8 b% y+ ^
; e9 f' D$ i& C4 Y: K6 h5 J 4 C a5 p3 k( P7 X! @
磁带播放器时代,汽车就已经奠定了功能模块纵向排列的基础
" S# w) Z+ ~, k$ H
5 P' p- p1 v$ `* q1 G% A最早的车内屏幕,并不是包含一切功能的总入口,而只是娱乐部分的进化。磁带进化成了 CD 机头,CD 机演化为整体的车载音响主机,然后演化出了屏幕。可以这么理解,在此前长期的发展中,屏幕都在试图整合娱乐功能,增加地图导航、电话等功能。
6 @8 E; m4 [9 l( T4 U; c7 O5 j1 m% \$ F' ]9 v- k9 l* H
在特斯拉之前,还没有设计者想用屏幕整合所有功能。这就决定了屏幕始终是纵向排列的功能模块中的一个。而为了延续交互习惯,降低设计改版的成本,屏幕的形状就要取决于屏幕整合替代的各功能模块原来的位置和大小,因此也就奠定了横屏的基础。8 T- C1 |7 o8 v
' ]2 o5 K6 {3 G
2 ~4 Y: B; M5 z& Z! N2 A7 X/ K
屏幕从娱乐功能开始替代,顺从了原来的空间位置和大小,因此主要是横屏
9 x0 b* n. x) H1 T% O# `
" I( z& e$ ^7 t! _ K+ K% _竖屏是历史的新潮流0 K) b$ g: \- M+ T0 B
% I# B- x/ o' j而竖屏的出现,其实是伴随着几个新的潮流。
0 h9 @' w$ _) C! W
* s; L4 `. c2 @# w& x* a首先是智能手机完成了用户使用触屏的教育。 如果不是因为智能手机被广泛接受,特斯拉将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教育用户。而今天,对于一名普通用户来说,即使从来没开过特斯拉,没用过车机,上车也知道点图标用功能。顶部有提示,下滑有控制中心,有些页面可以拖动,有些页面可以滑动,这都是智能手机的功劳。
; G) ^" {; ]3 N( N2 v
0 w1 ]3 j D4 L" G其次是手机 App 人才大量流入汽车领域。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新美学的形成,探索了人机交互的崭新领域,也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并从互联网产业溢出,流向其他产业。特斯拉的设计团队来自苹果,荣威 RX5 需要阿里团队的大力支持,国内众多的智能汽车新玩家都有各式各样的互联网背景。这样的人才流动和理念流动,推动了大屏,特别是竖屏在汽车上的发展。2 P I9 \- r+ Y+ v1 O3 Z: Z
: N; `" g: i" z& B3 @, ~竖屏是理念的重大变化
' E0 x h* D9 G, a* O8 C
+ f7 ~ X7 J+ Y2 ?1 V& {& x竖屏有很多种,特斯拉和其他车的竖屏有可能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特斯拉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是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因此一开始就计划着把所有的功能都整合进屏幕。这背后的基础是汽车功能的电子化和智能化。) f& p2 t# t: e ~7 \7 b( S' D
6 d% f5 ~2 Q ]* U8 r5 ?3 o0 ~
近年来,传统车厂在电控点火时间、电控油门等各项功能上,都在不断追求电子化,而特斯拉则显然走在这其中的最前列。正因为电动汽车从零开始研发,没有此前的基础,也就没有思维的限制,反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 C! t( h/ y* _) ?% M* u2 K, }2 c0 b% o/ `
另一方面,虽然一些传统车厂也开始应用大块竖屏,但是却保留了独立的空调模块等,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模式还是落后特斯拉一个时代。尽管在特定场景下,大屏操作的体验还不如一些传统设计,但是特斯拉先进的智能理念给自己保留了未来提升的无限可能,这也是传统设计长期必然落后于大屏的风险点。这正如火药枪在早期的射程和杀伤力都远远不如发展成熟的弓弩,但是长期发展必然会战胜弓弩。
; T' [) T4 h! ]/ T2 O传统设计长期的弊端有哪些?$ ?+ e' b3 m2 Z
5 a" b' `% K; s1. 扩展性不足: 如果每个功能需要加一个实体按键的话,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复杂化,按键终究会饱和。以下贴出两张图片,分别是奔驰和特斯拉的空调功能显示效果,奔驰的是传统实体按键,特斯拉则是屏幕里一个页面,一对比,特斯拉大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5 n: z& m7 x W: c& N
$ C6 L. P0 Z! ^' S' G5 `9 s9 u2. 更新不方便: 特斯拉可以通过 OTA 升级的方式完成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启,这是被人广为称颂的优点。在大屏中控的设计上,这个优势是相同的,特斯拉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用户的反馈,改进功能按键的布局,甚至引入新的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功能。这不知道比传统设计高到哪里去了。
5 S' _4 i2 h; M* z$ R+ t7 z$ ~& B
9 Z2 l6 G# d2 l9 ~大屏之争的未来在哪
! W0 r0 P2 u* \5 a3 v首先,是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手机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要看电影、要拍照拍视频、要玩游戏。这个时候,屏幕大就比屏幕小更好。想办法把键盘折叠到屏幕里,相当于为用户节约了空间。' g d0 O1 o$ S" e1 w
9 @$ H* I, A9 l( w; e( T; I
其次,是手机相机的像素基本没有大的飞跃。十三四年前,照相手机刚刚出现,当时很多人还用着黑白手机。照相手机的出现引发了像素大战,20 万、30 万、50 万,一台 200 万像素的手机在当时绝对是高富帅的标配。但是为什么像素之争后来没有继续下去呢?诺基亚的 4000 万像素为什么不再成为大家的拥趸了呢?因为硬件超过 500 万、1000 万,总归是一个门槛,一般人就分别不出差距了。到那个时候,竞争就必须转向感光成像等功能的软件(不信试试 iPhone 和同等像素的国产手机,就能感觉出差别了),或者转向其他领域。9 s+ W& S( r" u4 n. w
* ? K" D4 U6 y. X科技感只是从业者自己的感觉,普通用户并不那么在乎所谓的科技感。论科技感,有相机的手机比没相机的手机有科技感,4000 万像素比 1000 万像素有科技感。但前一个支撑了当年三星、索尼、夏普的风靡,后一个却没有支撑诺基亚的反攻。因为前一个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后一个则没有那么重要。' n( G$ f7 s' W% @8 Y2 k
3 J" g. _5 A7 [4 u
回到车载屏幕的问题,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屏幕有多大,是横还是竖,而在于大屏到底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只是因为科技感,用户很容易就过了新鲜劲。最好的例子就是 iPad,大么?有科技感么?但是为什么销量上不去了呢?因为用户的需求差不多就满足了,再大提升空间就有限了。) m+ U$ O, a- c. [4 X, e
2 _1 O0 _' g6 ? ~
所以,特斯拉的新鲜感很容易过去,也很容易被其他厂商复制。17 寸大屏绝不是一个万金油的配置,想要维持新鲜感,需要更多的想象力。特斯拉目前的最大优势在于用屏幕整合了所有功能,但这个优势正在被迅速追上。一旦这种完全整合的设计实现之后,17 寸大竖屏并不会比起 10 寸横屏有多大的决定性优势。想要发挥优势,终究需要用大屏做到小屏做不到的事情。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优秀产品发展必然的发展方向。
* w7 `! g; t5 _/ W* D7 N
z; W& @9 E# |2 C! ~ A! Z而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是:1 E) e% K. S- |$ ^& g7 E1 g
* h, _9 M$ K& V' d6 N. j6 d汽车一定需要屏幕来承载一个万能入口么?语音如何?HUD 如何?仪表盘如何?AR 前挡风如何?) M( p5 ~' @/ P l. \# V) x8 D1 v$ F2 P
( Z, h, ]$ x/ {( \
如果自动驾驶再发展几年,可以允许在汽车上放视频么?看电影呢?玩游戏如何?可以带着 VR 眼镜开车么?- l O ]/ J1 Q: ?! A; F. ^7 d)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