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1518517222

努力一把,馒头还是有的,想容易逆袭,好傻好天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6 08: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面对如此不公,除了努力还有别的办法么?
发表于 2016-6-16 08: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上海高达24%的一本录取率”,怎么算的?拿高中毕业做基数,研究生都不止吧……
发表于 2016-6-16 09: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以我们现在的努力程度;就已经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以努不努力说事;其实就是洗脑说教!毕竟人追求的是生活;不是工作!
发表于 2016-6-16 0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公平都是相对的,哪里来绝对的公平呢?我觉得努力的人,总不会有坏结果,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最后考的扬州大学,我家里也穷,我爸妈现在都没房子住,都是租的。
发表于 2016-6-16 1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别努力了,安心穷着呗,婚也别结了,不然老婆受不住穷半路跟人跑了多不好

点评

比如”老子生来就不努力,但就是比你们这帮努力的货有能能耐混得好“ ,这个观点见 财上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7 17:27
来,我来教你,男人叫板不要扯什么张三李四,那就像女人打架扯头发一样无聊。 男人叫板,就是面对面拳对拳,要直接掏干货怼,比如”老子生来就不努力,但就是比你们这帮努力的货有能能耐混得好“  发表于 2016-6-17 10:10
总有比你更富的人,你可千万别让你老婆碰到那些人。  发表于 2016-6-17 09:4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shiqi67 + 1 问题描述清楚,显得很专业!
寂静天花板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16 1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们认为的努力,其实只是自我感动罢了& L" A7 Y: P; W; A, q
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怎么才算努力
& X3 p3 r. T2 ?7 q6 R因为我们大小就是被人灌输的是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回家种地
5 o3 M2 C6 R9 j- _9 w4 P' o从来就没有人和你说你还需要一个目标,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不至于在外面饿死
3 w) h3 \& ~" Q# Z/ q* y然后你依然每天早起,每天打鸡血,无头苍蝇一样% z+ |0 x. M4 ?; N& j9 n
其实差距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 `+ G0 j+ A8 S2 \( ~; P等你明白的时候,也许你已经每天坐在小格子里在画图了1 b( W1 d' Z6 }
而那些明白早一些的也许已经完成了这一个目标而在为下一个目标去挣扎了
1 n. W$ Z9 W6 U你能怎么办呢
/ F- k8 M6 N' V& G! z0 `& S继续坐着做着,还是回过头思考一下3 _  g$ q& H! @" d' e: _
这个丰富而瞬息万变的社会样子,给你看到的也许只是这个社会或者一些人想让你看到的样子
: W4 q* l4 m/ ?' I! F: n
2 ~' ~1 {( O) R+ y努力不是目标,也不是手段
0 D9 A6 x- W. a# |4 S! M! M读书才是手段,
7 A& z# [, L  K. H有饭吃、有肉吃才是目标,而且是太大太泛泛的目标( R( ]# g# g8 i, @% R7 d( ?
努力是你吃上肉之后对还没有喝到汤的人吹的牛B
1 ?7 i% A" B( c. c% c( H$ D
# B1 i3 e$ Y+ K- [
  n4 q; C8 ?4 \6 M0 u

点评

喜欢你的观点。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6-7-12 10:39
发表于 2016-6-16 1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说的在理,努力了成功很正常,能帮下失意的人,别人会很感激,但是整天以自己的成就贬低别人,人品也有问题

点评

成功要看怎么定义,努力肯定比不努力要好。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没有一点意义。人品嘛,感觉大侠人品不错,刚才还帮一个问伞齿轮装配的人  发表于 2016-6-17 12:42
努力了,成功的几率也不会很高。是不是受到贬低了,那只能因人而异了。。。对人品的评价,我个人真的无所谓。本来我就不是好人。  发表于 2016-6-17 12:3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06: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6-6-16 01:09- L; S4 q7 D; X% [: z3 x# A
20多年前念大学时,同屋有个河南商丘来的,当年是整个县里才考上了两个大学生,听说县里给了奖励金---2000 ...
9 p# s/ H6 |; R2 m  v
谢谢大侠回复!首先我绝对没有反对努力的意思,看我以前的写的,也有鼓励别人努力的!不过似乎谁稍微对网红的观点有不同,人家就群起而攻之,动不动就扣上坐享其成,抱怨,坐等死等大帽子!似乎要写些穷屌丝逆袭,寒门书生爱上富家小姐,公主下嫁贫民类似的人家才爱看!5 K! o" c' e8 ^! }: C4 V% F  C
看下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吧, z* I& l% v7 T6 u2 z2 t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为何上不去2 K8 a9 k) l! Z
2015年09月08日13:28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 B: K8 J& t' S, {; [& [0 ?原标题: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为何上不去* U- R& l: N  P8 L" Y
  “寒门难出贵子”刺痛了社会公平的脆弱神经,然而,问题的原因远比大学“嫌贫爱富”和“超级中学”吸附要复杂得多。' J9 u0 f( k) h* j% B

! }9 C, T3 d) H0 t$ F  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过低的盖子在2011年前后被揭开。随着杨东平、梁晨、李中清、刘云杉等人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不断滑落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寒门难出贵子”的拷问深深刺痛了人们关于教育与社会公平的脆弱神经,进而推动了政府和大学出台相关“逆向歧视”政策,努力提高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比例。然而,和对现象的描述相比,对导致这一现象背后原因的分析却远远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削弱“教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 P+ R& h" D. v- `

0 M3 t' O$ x4 h) N/ X/ f  为什么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比例这么低?现有研究认为,首先是大学“嫌贫爱富”,是大学招生政策对城市学生的偏爱造成了对农村学生的不利局面。尤其是自主招生,更是将农村学生排斥在外,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难度;其次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由农村向城市高度集中,“超级中学”像抽水机般吸干了当地和周边县城里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上游缺水,下游自然就没有水了。
, f& }1 ~: |2 r! M6 i; ]/ X
5 Y7 ]" e! a" k2 L0 y6 P  如果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的原因是大学招生政策造成的,那么,只要运用行政强制力调整招生政策,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为什么大学会偏爱城市学生呢?作为社会中知识密集度最高的群体,大学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良知,意识到农村学生比例低是对社会公平的威胁吗?这不符合逻辑和常识。至于“超级中学”的存在则和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并无直接的逻辑关系——虽然我并不支持这样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学生进入“超级中学”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户籍身份。如果农村学生能够被吸纳进“超级中学”,反而可能会因为接受了更有效率的训练而提高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问题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得多。6 g% Y! I+ s) R) O; D
1 e3 Z+ T' r2 p/ U
  大学招生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变迁,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自然会导致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然而目前农村城市化的进度远远低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概率下降的速度,说明原因绝非如此简单。7 i6 d; b: R. [7 w
( @2 ?- i, y% K. J' i2 r% A
  从教育社会学观点来看,大学——尤其是名校——招生从来就不仅仅只意味着人才选拔和教育,而是一系列社会变迁的深层次反映。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阶层和社会秩序的运动映像。杰罗姆·卡拉贝尔就曾在《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中写道“耶鲁怎样招生,关系的已远不止耶鲁本身。因为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将反映整个系统的公正性——而这事关这一系统的合法性。”这一点在美国大学招生历史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一百多年来,美国民权运动的每一步发展,几乎都伴随着大学招生的变化。性别、种族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歧视的突破,往往滥觞于大学招生,进而蔓延至其他领域,并最终凭借法律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为什么美国社会对大学招生极为关注,原因就在于此——它和每个人的生活及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实际上,今天中国同样面临着类似问题,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 B8 y4 m6 X% o0 s- Y0 \2 X0 r  f. D7 q( J& t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比例会不断下降,因为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高达30%~40%,是因为那时候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今天城市人口比例已经接近50%,仅略低于农村人口比例。人口结构的变化自然会反映到大学招生结构的变化之中。
5 x( W2 w! a$ Z  B8 `9 L
9 ]. g. A/ M9 m+ n$ o2 A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数据比对还不能就此得出结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曾对比了农村城市化的进度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概率下降的速度,发现前者的速度远低于后者,由此说明农村人口的减少并不是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数据当然没有错,但我们要同时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之后,并不会在当期立即转化为他们的子女进入重点大学的比率,而是会有一个滞后期。之所以有滞后期是因为学生必须先接受基础教育,然后才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随着第一代大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定居,组建家庭,他们的子女将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由此会进一步拉大原本存在的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使还没有进入城市的农村学生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下降导致了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比例下降,但二代学生基础教育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快了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速度,相当于在原有的下滑速度上施加了一个加速度,使其斜率变大了。这个加速度解释了为什么农村城市化的进度要远低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概率下降的速度。
2 K0 Q( J" h. ]) I3 g6 m9 M; a+ Q; k8 X2 X' |
  在大学招生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条件下,为什么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的问题就转化成了另一个问题:在公平的高考考场上,为什么农村学生的成绩竞争不过城市学生?7 {% t' D8 ^7 C7 _% @

/ n& U, Z1 m; Y! w4 s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考试招生制度。在中国现行招生录取制度下,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它无法根据自身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求决定录取或不录取谁。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被某所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是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否则就不能被录取,无论考生是男是女,高矮胖瘦,家长有权没权或者有钱没钱,当然,也包括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这是现阶段区别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唯一标志。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绝对公平,大学招生机构不能根据学生的户籍身份来决定录取与否,又怎么可能谈得上对城市学生的偏爱呢?因此,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只能说明一个残酷的事实:农村学生的高考分数整体性地低于城市学生的高考分数——当然不排除个别学生的例外。然而,这是一个在招生录取工作开始时显示出来的结果,而不是在招生录取工作开始之前刻意导致的原因。
  Y# k4 R& @) o  f' x: C, Z! R: s1 K
  有人把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的原因归结为自主招生,认为它提高了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门槛,从而剥夺了农村学生的机会。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首先,自主招生的比例极低——只占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不影响招生计划分布的整体格局。如果农村学生在95%的招生计划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即使取消自主招生,加上这5%的招生计划也不可能逆转局面;其次,自主招生候选人资格的确定依据仍然是考试成绩——主要是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产生的影响因子很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提高自主招生候选人的命中率,避免浪费名额,大学不得不努力提高笔试试题与高考试题的契合度。自主招生候选人所获得的只是一定程度的降分,至于他是否能够被大学录取,最终还是要依据其高考成绩。最后,与高考录取时一样,大学在自主招生时同样无法区别学生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但高校普遍设计了救济机制,例如免收学生考试费用,提供交通和食宿补贴,等等,尽可能避免农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因此,自主招生政策不一定是导致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的原因。! k( @2 p/ l& d$ B3 g

: l4 q7 X- W6 r: ^' Q  于是,在大学招生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条件下,为什么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低的问题就转化成了另一个问题:在绝对公平的高考考场上,为什么农村学生的成绩竞争不过城市学生?
5 H. G  b+ U% V( ^6 b8 ?) n9 w$ }% y/ a2 Z% Z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现行高考制度下,能够取得高成绩的唯一途径是大规模重复性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实现这一途径的基础是教育投入和家庭经济条件,而和户籍身份无关。那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雇佣更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提高考试成绩,而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能够让子女接受教育已经勉为其难,又怎么可能提供额外的辅导与训练呢?这个事实正是恢复高考30多年来所体现的社会变迁:30多年前,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整体性差距并不显著,甚至农村学生的成绩会高于城市学生,因为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面临的教育投入是大体相当的;30多年后,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整体上差距已经相当显著,因为除了政府教育投入存在差异之外,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异也越来越大,并直接影响了分数生成。1 Y6 J% F2 z9 n. k

9 J+ W" c6 l% H8 W: J" m* U3 E. Y' s, @  实际上,这不只是中国高考出现的现象,只要是考试,只要大学招生和考试成绩高度相关,都会衍生出这一社会结果。新加坡、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经验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即使在美国,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统计分析显示,SAT考试成绩与家庭经济条件的相关性要远远高于与族裔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黑人,很可能会取得比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白人更高的考试成绩。因此,美国顶尖大学在招生录取时,不光看重考试成绩,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考试成绩。因为,在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表面上看起来绝对公平的考试成绩,很可能从生成成绩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了。2 R% m% i1 O2 Y

5 L1 U& K' o& Y5 o: {  农村学生高考成绩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师资。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中学的师资并不比城市中学差,甚至可能要更好。原因很简单,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以及大批知识分子被下放劳动,许多人就此成为当地农村学校的教师,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大学生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重点大学,很大程度上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教育出来的结果。然而,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批人陆续返回城市,造成当地农村优秀师资
" x$ |" J2 t# K, p& m6 w5 r5 m: U2 Y& u6 I- S" L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06: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番茄西瓜 发表于 2016-6-15 23:07( a0 @% ^8 y' s/ t
说说我的一个朋友例子,农村的土生土长,小学时候班上有60多个同学,到初中毕业那年就剩20来个,到了高中毕 ...

7 P. U& K: K3 ~1 v/ P3 S看人家的观点,还是那句:百姓为什么不吃肉呢?俺说的没用,看主流媒体的报道吧
" r; Y. R3 q% d3 T农村学生怕考上大学 供养需四人一年不吃喝
' l5 d7 @) G# U% U[ 2005年05月11日 11:16$ x. @/ C) t+ j
5 b& }9 v# G5 f9 q: L

+ L# d) p: l- @
0 S) M8 C- `4 q- I  e2 q      在吉林,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11800元,而2004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也就是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一旦考上,家长就要借钱,不借钱的只占10%,有不少家庭还得卖牛、卖地、卖房子,甚至有一半的家庭需要“抬钱”(民间高利贷)。同时,家长还担心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0 E3 j7 F2 T, A: M9 F
  k' k6 |4 @4 v9 c6 Y; D/ u* h
      相关文章:/ t% j/ v1 _  v, y) O
      ·政协委员:大学4年学费等于贫困农民35年纯收入
5 N8 s2 e6 v0 J7 f. Y      ·高校学费沉重 1个农民干13年才能供养1个大学生1 }. s8 j1 W1 J( O$ y( T

* M2 f5 ^6 J8 M9 u2 h      吉林省农安县素有全国第一产粮大县的美誉。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日前对该省农安县某镇高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竟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近日,记者到该县实地走访,发现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确实成了许多农村家庭越来越犯愁的事。利用该校高三学生午休时间,记者也做了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1.6%的学生在回答“是否因家庭经济条件而担心上不起大学”时选择了“是”,而在“考大学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哪里”这一开放式问题中,首先回答“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占受调查总数的34.7%。* ~9 b3 r: P: F3 m# w

, o, f6 J& y! H! W. x" ?/ t      18岁的江枫在农安县实验中学读高一,家庭条件在当地居中等水平。实验中学是全县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学校,江枫的成绩也还可以。但谈到孩子读书的情况,江枫妈妈的脸上却泛起了愁容:“当初就盼她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大呀。可在重点高中上学,她一年的学费、食宿费、杂费加在一起大概要4000元。家里收入主要靠种苞米,一年纯收入6000元左右。她弟弟又在上初中,这一年的收入供两个孩子读书就花得差不多了。将来她要是考上了大学,这钱从哪儿出?如果她弟弟也考上,就更不知道咋办了。”
8 A+ F$ Y$ ?5 I: a' a. k, n1 ]9 l) b: \8 y
      江枫妈妈的担心,源自活生生的例子———同一个乡的朱威,目前在吉林农业大学念大二,父母也是普通农民。他父亲介绍说:“孩子上大学一年至少要花1万元,虽然在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但现在家里已经欠债7000多元。本来家境还算一般,孩子念大学以后,就变成了下等的。朱威的弟弟今年初三,学习也挺好,可家里实在供不起了,只好叫他去念技校。”2 o3 Z# J& K# K/ X
" u/ @/ {+ m: \/ B) g6 W
      相关文章:宁夏山区农民为供大学生借债 有人背上高利贷- _3 b" f/ I) J3 D

' F) I7 k* O$ u) p5 s0 S: j      根据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的调查,2004年,吉林省高校学生人均学费6000元,人均住宿费1000元,人均伙食费4800元,以上3项合计,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1.18万元,而2004年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42元,也就是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的纯收入。调研人员告诉记者,相当部分农户的现金收入不够缴孩子的学费,“农安县高家店镇一个村去年有6个家庭有孩子考上了大学,全部靠借款和乡村两级补助才把孩子送入学校”。3 J( X( `; Z, y+ b2 K" ~

4 W$ {3 O/ O( P      “我现在感觉,大学给我的压力要比给我的动力大得多。”在农安县实验中学教学楼走廊上,面对记者,高一学生张驰显得颇为沉重。“我哥为了我和弟弟放弃了读中专技校的机会。有时候我想,既然哥哥能为我们放弃自己升学的机会,为什么我不能为了弟弟、为了家里也放弃呢?”说着说着,张驰的眼圈红了。张驰在班里能排到前10名,这样的成绩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7 r& s# i+ J9 L$ y. D/ n
, K4 _1 {& |4 y$ t9 D0 ~3 z1 F
      相关文章:一位农村家长:农村孩子考大学要付出更多努力3 m3 }3 G) O/ j( t. G

5 k+ l  e8 e5 L3 O) \4 ?  i! |      农安县一位历史老师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能有七成左右的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他的说法,得到了记者采访的部分农村老师的认可。“长期以来,孩子有能力通过考大学走出去,是令农村家庭备感自豪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因此,也成为许多农村家庭最大的希冀,然而,目前,这种希冀里增加了越来越多担忧的成分,‘因教致贫’已成为横压在农村家长心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如果这条路不畅通,农村的发展恐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这位历史老师忧心忡忡地说。(文中学生为化名)! x+ H* N) p1 ]
* y# z  A6 A" f- `
发表于 2016-6-17 09: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6-6-16 02:10$ I! L7 L$ x2 _' I, Y
哈哈,
3 n4 L& v; {$ t8 C) K2 m, ]; o我当年连高中都没考上
, L1 @/ Q5 K9 T! k5 t祖祖辈辈都是修地球的

& O- i  ~! o. i; I! P就算你是逆袭了,请问如果在上海你小孩能接受得了教育公平么?  其实个人努力放在一边那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可是社会的不公确实存在而不是某些大侠说的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去适应,所以我说维稳统治的很好。( ^4 R% h) f" S+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0 18:56 , Processed in 0.07113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