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问地问自己 发表于 2016-2-23 14:28 
. F2 W A1 v ?: d# e为lz对着树洞说出自己的经历,鼓个掌!换做其他人,不一定做得到吧。' }4 S- U H7 h3 c
看了每个回复的帖子,觉得大家说得挺 ... ( v( P0 p) m; ?; t3 Q* ^& H" m6 E
1、客户做到去年九月的产品才发现了问题。同时发现仓库里的其他批号都有同样的问题。因此发现问题人家才反馈的。) h( e: K J4 J3 \% E/ s
2、检查都有记录。但是,检查、记录是否正确,作为制造部门无法查看和检查。品质部门会自己管理。
7 p0 V5 ]2 E! G2 P" P3、回答和第二个一样。品质人员不见得各个地方都很懂。1 I$ u5 c2 v) _. ^7 X& }2 Y
4、公司的流程:客户出现问题向日本总部的客服中心提出。然后客服中心向日本品质部门提出。由日本的品质部发出通知。我有熟人在日本客服中心做翻译,然后提前通知我。刚好又是过年加班期间,别的部门都休假,我在加班。& s8 O+ h; q" @
5、300套来追查的时候已经进了烘箱烤完了。剩下的只有改善后的产品了。也就是说当时是死无对证。拿的100套出来做过实验,击打的力过大的确会不良产生。组装部门说是很小的力敲打,但没有量化的指标。品质部在抓不到元凶的情况下就只好抓住这个不放了。设备撞机的确有记录,但是修理完成后加工出来的产品测量下来没有问题。品质部部长亲自签字确认的。没有想到会后续应力变形。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只有我知道。7 S U( ^( r) `. |. a4 h2 Z: Z
6、问题是,后续的变形与我的加工是有关系的。是工件受力不匀,产生了内应力才会导致后续不良品。螺丝锁紧后的产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 y) c. c, ~3 X( n7、我承认,我是在逃避责任。光是运费就是好多钱。还要赔偿款,后续产品的补足等等。初步计算就是四五千万日元以上。
5 @% w H1 m& Y) d8、公司没有销售部,全部走日本总部包销。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销售不景气,总经理现在很恼火。他的位子很可能会因为这个问题而被罢免回日本总部。
9 d9 q) A2 Y$ M8 E3 E# V7 g " L$ |- i5 P9 b) x2 U; p
+ H) u$ Y! ^+ 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