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jkabc

当有人替我承担责任时候,我退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0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还是内部质量管控问题,楼主这里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的吧,即使装夹不出问题还有你不知道的其它加工应力存在,难道你认为的装夹是造成0.21的主要原因吗?认错态度是不错,疑神疑鬼没有根据分析原因就不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andyany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23 09: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不知道楼主是做啥的

点评

比较大的可能是班长,线长。  发表于 2016-2-23 09:54
发表于 2016-2-23 1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技术的人就是这么老实,换一些人,估计会为自己没被处罚而庆祝
发表于 2016-2-23 10: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这种事,不说出来心里愧疚但现在还是不要说了,就是说也不是现在。正处在敏感高峰期,如果其他部门有踢皮球专家,你一说出来,就立刻把所有的责任都踢给你,而把自己的问题摘的干干净净,而且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也压在你身上,更甚至别人会把这些天受到的怨气也发泄在你身上,最后你会可能发现你担起的东西超出你的预期,把你认为不是你的那份责任也得担起来。& w  I; b$ ~$ Y8 E

; E/ d3 z& J9 g/ {" s要说,也只能等事后。风平浪静了,这就是所谓的避风头。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头脑凉了,你承担的才是你那一份责任,当然命好的话,还会从轻处理。$ w! ]8 R0 a8 C
; H2 y/ B( s3 f  y4 W) B5 G" h
上一家公司,我要买16#槽钢做滑轮导轨,采购的也知道这个事。结果给我买了个四不像回来,是2根8#的角钢拼焊的,像个M型,形状、尺寸都不能用,大家都说采购太不像话了,但采购坚决不换,还向老板打报告说我没写清国标号,听到这个结果大家都惊呆了。最后结果是我承担所有的责任,采购才换。
; {) h' F( F& p' ^
/ }& J' \  p( P& |我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到位了,采购又给买了个非标槽钢,只是勉强能用了,而且槽钢进厂前采购就知道是非标的。这说明给你国标号,你也是胡来,只是你找了个踢皮球的理由。
2 A& I6 u! v0 z' X. ]
8 H3 a3 A2 V/ [7 o年后公司高层大会,技术部弱,没人参加。而公司二把手兼着采购的,公司技术裁人,当听说有我的时候,其他部门熟悉我的人都说没想到怎么会有我,好几个怂包都没走,却让你走。 我当时只能呵呵了。

点评

是它的损失  发表于 2016-2-23 13:38
胡来的企业,放弃没有错  发表于 2016-2-23 10:33
发表于 2016-2-23 1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一下,没看出谁替你承担什么责任,一点也没有。4 U0 p! {% k5 g9 r% X) p4 r  a
这说明你潜意识里认为都是你的错。乍看标题,还以为你不厚道,人品有问题。实际是恰恰相反。; W3 C; Z; K+ M2 R# `9 [
反思一下,不要太傻。起码要客观一些。
发表于 2016-2-23 11: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说和你没关系,但实际造成损失的过程却是你们公司的管理流程有问题
# \3 h0 O4 l4 Q& v- w9 a/ n1: 修设备再生产,品质部门没有对产品全面验证,就允许再生产, f; R; |1 n+ j; b9 y3 T
2:日常生产没有对首末件进行检查
! g+ O1 Q4 ]" b9 R5 N0 T3:出厂检查没有
9 v3 H) Z" q; H- s  n0 y最大的问题是老板急功近利,没有长久经营企业的心6 a( D8 a" L) B7 q4 s3 f
- a& ?- b! k* Y" e
发表于 2016-2-23 14: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lz对着树洞说出自己的经历,鼓个掌!换做其他人,不一定做得到吧。) i8 k0 n+ P; Q' q
看了每个回复的帖子,觉得大家说得挺好。$ q4 n. D( b6 ~" G: Y/ K( J3 F

4 H3 O) w+ ?/ T! G6 Y" z- B我有几个问题,想向lz讨教:
# D' V/ P& @, D4 E) e: r3 E7 L1 ^/ b) s* X, D# f0 c+ Y, x2 W
1)日本客户和公司售后有没问题?' I3 `" @( c6 h7 o& k+ M! m% M
去年9月加工,装配,入库,海运,到日本横滨,年后才反馈。
& @; o. `7 o+ f( H如果客户反馈快,是否可以减少损失?- f+ z0 ^( {' v, H: }
公司方面为何不主动联系客户进行反馈呢?
6 g  @6 N/ W+ A8 Q
: L9 s+ d) H4 o& C2 f2)质检流程
1 {, T1 f* P  x; A  t1 S薄壁工件,加工,装配,烘烤/冷却,入库;
/ D' w! U3 Q+ w7 g严格来说,这种件应该每一工序都有IPQC,就算不是全检。
9 g* C, V$ r* x' D, \: C如果有记录,很容易追踪。现在看来,只有OQC。4 f7 N7 R4 v9 h5 T0 V3 ^

" Q) h8 f3 B$ e4 F  w, h3)检验方法3 o1 y/ M! `7 k( P) F5 B( |
“检验人员测量该孔时候使用了三坐标和内径千分尺测量而不是塞规判定。% L1 r+ v, N; n9 `6 R$ a0 U9 O3 u
0.021的公差,测量下来也没发现,直接流出。”
& b/ L6 {8 d' E1 J就算三坐标+内径千分尺,0.021,单个检测不出来,批量难道检测不出来?# f; x7 s$ ~7 n( m& I
因此虽然检测方法有漏洞,但抽检率极大可能有问题,测量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内径千分尺的水平绝对有问题。  `0 [/ _7 G( E5 I
% e& b) G; t0 M) n  D9 R9 U
4)通报制度
1 x. B+ L3 W' ~: U4 a. Llz年后第一天收到电邮通知,发现螺丝松了;
9 A. m$ B# u! _: A3 G3 O到装配部门收到不良品通知书前,有时间清掉300套嫌疑的不良半成品。& C8 ^0 S* Q9 ^& s
然后检验部门上门兴师问罪。
$ U' x" v8 o, Z0 i+ @同一公司这个时间延后也太厉害了吧。# l+ a# L  B! s+ L# ~; l/ }
, Q( K- E$ E# F' {
5)事后追查0 |1 G- R& J; A, a
LZ的300套应该有入库记录,时间上有“嫌疑”,留下了尾巴;
5 x/ W6 T" p- z1 Q4 z: x1 ~' @而检验部门,为什么不拿出这300套做检测呢?: L8 {- i2 ]+ }# G1 {4 R$ W: }
仅仅在lz调整加工中心后做100套进行检验,明显这帮人不适合做侦探。( j% x6 F1 k& |0 ?+ S
怀疑组装线锤子违规,为什么不拿10pcs做锤击实验,看看变形有多大。4 L# {- ^* S9 G) Z5 I( t
检验部门最开始也怀疑LZ这边有问题,他们查不到加工中心撞刀事故记录么?5 x; I$ c5 x; N) |9 L

  R- d; R+ z' R) K6)LZ&生产加工:" `& F' H- n3 a8 I
就算螺丝松了,做出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后面的环节“可能”会出现变形。" |' m- e2 g( O. y
我觉得lz关于“撞刀后螺丝松了没及时检测出来没拧紧继续生产”是没有责任的。8 S* B; x9 \; X$ A6 J

  ^" K' A% E) I8 [7)LZ的责任是:年后开工的一些列应对。5 @' m" J/ f! ^7 ]# w) ]* y
拧螺丝未汇报或记录进加工中心检修记录,; B, y0 N9 O- q7 j9 y' q' f" u4 q
收到电邮后立即清300库存,5 o8 o! [0 d: d% V0 b% S
发现质检方法漏洞,未申明;; Q: K% g% g8 s- `0 E  R$ m
未配合检验部门追查故障源头。( c8 \! q! e3 v; |4 r. n  }' y

1 y8 h6 k) ]8 r% T- C8 G8 p% a' b# S% b8)总经理
6 C5 Y, ^: n3 s0 A”组装线的班长和负责的科长已经被总经理招呼了“8 r8 D6 X3 b% M0 N% n/ K
这明显可以推导两个结论:8 X) _& {2 C$ }. L
a)总经理是销售型人才;
0 E$ O6 @7 P8 \b)检验部门经理是总经理的小舅子,哈哈' E4 g4 R  Y3 c

6 o& J$ Z& P2 @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23: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天问地问自己 发表于 2016-2-23 14:28
. F2 W  A1 v  ?: d# e为lz对着树洞说出自己的经历,鼓个掌!换做其他人,不一定做得到吧。' }4 S- U  H7 h3 c
看了每个回复的帖子,觉得大家说得挺 ...
( v( P0 p) m; ?; t3 Q* ^& H" m6 E
1、客户做到去年九月的产品才发现了问题。同时发现仓库里的其他批号都有同样的问题。因此发现问题人家才反馈的。) h( e: K  J4 J3 \% E/ s
2、检查都有记录。但是,检查、记录是否正确,作为制造部门无法查看和检查。品质部门会自己管理。
7 p0 V5 ]2 E! G2 P" P3、回答和第二个一样。品质人员不见得各个地方都很懂。1 I$ u5 c2 v) _. ^7 X& }2 Y
4、公司的流程:客户出现问题向日本总部的客服中心提出。然后客服中心向日本品质部门提出。由日本的品质部发出通知。我有熟人在日本客服中心做翻译,然后提前通知我。刚好又是过年加班期间,别的部门都休假,我在加班。& s8 O+ h; q" @
5、300套来追查的时候已经进了烘箱烤完了。剩下的只有改善后的产品了。也就是说当时是死无对证。拿的100套出来做过实验,击打的力过大的确会不良产生。组装部门说是很小的力敲打,但没有量化的指标。品质部在抓不到元凶的情况下就只好抓住这个不放了。设备撞机的确有记录,但是修理完成后加工出来的产品测量下来没有问题。品质部部长亲自签字确认的。没有想到会后续应力变形。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只有我知道。7 S  U( ^( r) `. |. a4 h2 Z: Z
6、问题是,后续的变形与我的加工是有关系的。是工件受力不匀,产生了内应力才会导致后续不良品。螺丝锁紧后的产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 y) c. c, ~3 X( n7、我承认,我是在逃避责任。光是运费就是好多钱。还要赔偿款,后续产品的补足等等。初步计算就是四五千万日元以上。
5 @% w  H1 m& Y) d8、公司没有销售部,全部走日本总部包销。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销售不景气,总经理现在很恼火。他的位子很可能会因为这个问题而被罢免回日本总部。
9 d9 q) A2 Y$ M8 E3 E# V7 g
" L$ |- i5 P9 b) x2 U; p

+ H) u$ Y! ^+ B. N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问天问地问自己 + 1 支持LZ!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26 2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旁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2 07:24 , Processed in 0.0727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