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片泵正确使用与故障判定
4 ]! d, Q& z4 w* Y在叶片泵的产品说明书中一般都有详细的安装指南与注意事项,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与问题,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应属于使用不当造成,使用不当占油泵损坏的比例高达95%以上,真正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却是很少。在液压系统中元件最容易出故障的就是油泵,而液压阀和油缸的故障比例相对油泵来说要少许多,它们最多清洗一下就能解决,而叶片泵一旦出故障就是致命的,为此,能否正确使用叶片泵至关重要,为了区别是属于哪一类问题,正确的使用与判定故障原因,特提供以下经验供参考:
m% v2 t6 _# }; c+ \ ?( J% f
一、使用不当的几种表现:1 [- I4 T% b5 W! q F
$ G E# K% h# J3 C4 Z! @5 N$ U% |+ G% v( }
1.连轴器安装错误:由于连轴器与轴配合间隙太小或无间隙,在用力敲击时,轴承会受伤,导致轴承早期损坏而影响整个泵芯的寿命。再有,连轴器在安装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轴向间隙,用螺丝直接硬性将泵安装到泵套上,就会使轴承轴向受力,如果长期承受轴向受力,轴承就会很快损坏并产生偏心而秧及了泵芯,表面上看象是泵芯出了故障,其实始作俑者是轴承。 (这是油泵损坏的第一大杀手)" F, @$ s; ]' ], j
: ~5 i/ k' V8 n2 y- Q
2.同轴度超差:如果安装时同轴度超过规定值,会使轴承及整个泵芯偏心而早期损坏,轴也会被切断(轴切断在轴头最粗的地方),同轴度一般控制在≦0.1毫米左右为好。8 ~/ W3 i. ]- Y( X& C& ?: k! S0 _
% @4 ^0 A/ \. Q, @! Y7 U/ X
3.油液太脏:由于油箱不是密封状态,周围粉尘及杂物混入油液中致使油液的清洁度超过标准,如果过滤器精度不够或无过滤器,泵芯就会很快划伤并损坏。9 m2 M' e( H/ K5 m9 M! y
7 H/ S( ? Y* \! G
(这是油泵损坏的第二大杀手)
- I! ~7 E. h7 c, N$ D" T' h! L b* r! A- \& ?" E' N+ E1 W5 {3 Y
4.油液变质:由于使用了过期的液压油或再生油,使泵芯零件表面呈黑色状或粘胶状,油中的杂物、毒物及腐蚀性可使油泵早期损坏,再生的过期油因缺乏润滑及抗磨性也会使泵芯寿命大大的缩短,甚至将叶片及泵芯粘死不能运动。) _& S% m7 G3 ]2 F2 B
' J7 v; O3 S3 [ v
抗磨液压油的使用寿命按石油公司介绍是2000-3000小时(连续半年),环境较好时可延长寿命至6000小时(约一年),所以,建议客户每年更换一次新油。$ M4 N+ q# l; X% r" o2 \
5 G4 b" k) [9 o
(这是油泵损坏的第三大杀手)
- `3 V4 A) S7 u2 D A; s0 q9 M: N) p) B
5.油温太高:由于未装冷却装置,在机器连续使用中,油温会不断升高。如果油温长期高达70°以上时,油泵寿命会大大缩短,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中就会损坏。
. \3 G% Q y, q" p* n
8 I- M4 ~# v/ P6 x% _3 c6.油中进水:在有水冷却的装置中,由于密封不好导致水进入油液中,油液呈乳白状(乳化),油泵内部金属零件会生锈或局部锈蚀,泵在高速旋转中会加速磨损并缩短寿命,油泵的轴封也会早期损坏并使泵轴漏油。8 k( N# A# }" W( q+ c1 h, \
* h( }) z8 G. i& M: S
(这是油泵损坏的第四大杀手)7 ~8 I/ q. K5 u O0 G( ?. t1 G
6 [6 r; }3 M( N5 f3 f/ ^7、变换油口方向:当油口方向不合适,没有经验的客户自己调整时,未将泵芯肖子插进肖孔里去(旋转时拔出造成),这时油泵吸油口空间缩小,吸油遇阻吸油不畅,表现为:噪音特大,压力摆动,长时间使用会使油温升高过快,定子内曲线冲击成波纹状后寿命会缩短。再有,旋转时将密封圈切边或螺钉紧固不匀还会产生漏油现象。9 L% t- p1 L `' R* k
1 Y2 a( A, Z4 C F/ g, a% G
8、瞬间超压:有很多时侯,油泵出现了“崩后盖”、“崩前盖”、“断轴”、“断叶片”、“裂定子”等极端性事故,简单的判断好象又是油泵质量问题,可仔细分析下来,它确另有原因,比如:崩高压后盖与断轴或崩高压前盖与断叶片、断定子,它门之间就没有任何联系,这种情况其实是瞬间超压造成的,当油泵内部压力超过本身能承受的压力时,泵内最薄弱的零件就会出现损坏,如:前、后盖(高压出口)崩裂,叶片断、定子断裂,轴断,而叶片断、定子断裂两个中任何一个先断都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瞬间断裂,同时在高速旋转的其它零件“转子”和“侧板”及“轴”也会被动损坏,超压才是极端性事故的罪魁祸首,瞬间超压的原因是溢流阀堵塞。' B6 K4 J i4 w3 ]- w
1 I- _$ G. u! H(这是油泵损坏的第五大杀手)( t" E& s4 f% A. B2 y$ N
9 ?1 d5 { I0 A7 T7 u$ \3 @
9、轴承卡环脱落:该油泵的轴承挡圈(叠形挡圈)是由0.7×2毫米钢扳做成,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轴承脱落,由于钢板较薄,安装泵轴的联轴器时敲击力过大挡圈就会脱落,轴就会有4-5毫米的窜动,该挡圈其实是对轴承的一种机械保护(免冲击)。
$ P* Z) L0 B# M( Q* F' C& {4 V# C! A* m+ U5 x+ l& ^7 ~. u
10、吸油不畅:叶片泵常见的一个故障就是定子内曲面磨损成撮衣板状的棱子,该现象主要是吸油不畅所致。原因为:当油泵吸油不足时,压力就会时高时低,而叶片顶部对定子内曲面的有效接触就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间歇式脱离与接触,频繁的硬冲击使定子的吸油区便出现了象撮衣板状的棱子了。
: j l3 k( V9 u4 @ [
. x+ \6 S! M( k吸油不畅有以下几种情况:油液太粘(牌号偏大)、过滤器堵塞、吸油管路太细、油位太低(油量不够)等。# G7 N. X, c. u3 j2 n! R' Q
0 H7 g; V8 v1 l( O# x, j6 W
11、吸油漏气:在新安装的油泵过程中,吸油口漏气也是一种常见病,其表现为:噪音偏大,咕嘟咕嘟、劈啪劈啪响,压力越高就越明显,长时间工作油箱里的油会起泡末。漏气的主要原因是油泵进油口法兰、管道的密封等不好造成。* {) y% `1 ~ z" h% W6 L. d# ]
- ]) ?" Z6 g% I6 w1 |
二、常见故障现象的判定: z6 G% s! H) d
2 Q; x' k# B$ L' a( P+ X1.研泵(烧盘): {. C2 C# D, _' L4 [* |
: y+ m9 e# j5 U& E+ C6 G* \0 e6 _原因:油太脏,油中进了水,油中有杂物。8 M8 D8 ?7 ?# F
' M; Q+ v& s6 E0 p8 n, x' i不排除有的叶片泵厂家因叶片泵的制造水平不达标,几何精度不够或精整不到位所引起的研泵。, L3 }4 Q: n/ H$ Q
& _- s. A5 ]# H0 ?5 H
2.噪音非常大:响声似警报器,同时拌有压力不稳,升压慢其原因如下:" e2 p$ E# h5 y9 Z& h
6 ]' r. F8 n- K6 h" Ia.进油口漏气,油箱中有泡沫(原因:O型圈失灵,螺钉太长或法兰太薄)。
1 D. S3 Z0 C" Y9 I8 J% C, u; ?2 _; b+ O+ Q A
b.过滤器堵塞,进油流量不够。4 s7 D ]9 ]0 b, G) e3 p* ]/ _
+ W9 T/ x8 K" n; f" Fc.油的粘度太高(天气太冷或牌号不对)。
Q3 y& D: H$ M0 G+ B# h: h/ J, ^
d.装配错误,调整进出口方向时,泵芯定位肖未插到后盖的定位孔里去等。
; G' @: x1 G7 m3 c3 f$ Q2 q. J2 D* J2 j$ [% t1 `2 I V
3、噪音一般大时:
* {. A6 D6 K/ V
' Q5 e$ ?+ R1 q+ u! ?a.上述情况均存在。" ~8 V$ H7 D, s4 Q3 b
0 q5 r; K- _- ?0 D% Y0 d% Cb.有可能产品质量不好。6 |! S: ^; s( ]
k1 O1 @, X% n3 y' k4、系统无压力:溢流阀失灵,需清洗或更换。
7 A( _. W) p; R% r$ m, [/ M# c, X4 }
. a: n' C8 a: n2 l) O3 t5、超压或瞬间超压时会出现下列情况:
1 X* p9 F3 `1 K5 r( N- @! W, f$ ^. p$ }3 T
A、壳体断裂B、定子断裂C、轴断裂D、螺钉断裂E、叶片断裂F、寿命缩短。7 I( o p0 Q: L- c( i% O
" F- J/ d4 l5 F; L2 |6 L瞬间超压原因:除油脏油路堵塞引起的超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系统设计有缺陷,不严谨,当大排量的油泵在快速的高、低压,正、反向切换时,由于系统缺少油泵专用的压力保护阀,也可使油泵产生瞬间超压,从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来看,由它带来的油泵损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9 Z; Z0 m' k7 k% ?' @9 Q
1 I" R% V$ S9 y o: ?1 J) {油箱油液太脏或进入了铁屑及杂物后溢流阀及其它功能阀被卡死,也会导致压力无限升高,当系统压力超过额定标准时,泵芯内部零件承受不了高压从而导致了某一零件的破损,损坏后的零件由于油泵还在继续旋转,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直至全部报废到轴断为止。4 `: c% Q/ l- L/ J$ i* a0 n
& n& |2 v9 U6 Q" l检查压力的方法:在油泵的进、出油口处连接压力表,在正常工况下观察压力情况。
; @1 \: Q% t, a" D
0 b7 Y$ k! K* m( [5 h! B6、轴窜动:轴的档圈掉出,安装联轴器时用力过大(原因是联轴器内孔小),将卡环砸出。
* @# }. R+ M: g) i# E1 w9 E4 ^1 C" G3 n6 Z: @& i
三、油泵严重损坏后的责任判定:
! k7 d: {9 o0 D+ [, g i( q1 y# e# @- D' p
油泵损坏后,首先要检查外观﹑内在及相关现象,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它的相应原因就可以确定:5 }: L+ g6 ?* z2 b
. `1 ]8 r( ^' ^5 x, e5 C
1、轴承损坏:当泵芯严重损坏,其中只要确认有轴承损坏的,可一律视为安装不当造成,因为轴承受力后损坏在先,零件损坏在后,轴承一但损坏,轴就出现摆动,高速摆动下会引起其他件损坏。" i* }6 m& r! U. w6 Q; H+ U5 i( u
3 F% O4 J! i, ]9 q- o- j1 n/ B) H2、内胆有锈:当泵芯严重损坏,其中只要有锈迹存在的。可一律视为油中进水造成,因为油液正常时,永远不会出现生锈现象。- G" k0 Y8 W+ Y( T: P
/ |% e% p) M7 a) U6 X6 d% F3 R
3、油质不好:当泵芯严重损坏,只要油液中存有脏物、杂物及异物或泵芯变黑,可一律视为油质不好造成。
9 x' P' A! S* t" r: G; F8 E
, _- b& y% ?' `; ]% u2 A4、芯轴断裂:应设法检查断裂位置,如果是材料或热处理不好,它的损坏点应当是最薄弱环节,也就是最小直径处或花键处,如果不在最弱地点断裂应当视为安装不当,同轴度偏差太大造成,有时泵芯磨损后阻力加大或压力过高也会出现断轴,断轴其实也是一种机械保护。
2 j7 R0 D3 f- `- @% O1 Q3 ?0 l8 M% Q
5、定子有棱:吸油不畅和油液变质引起。; N5 G8 Z0 M3 Z6 d3 e" Y
; L# m) [- ~- ]. E* w
6、损坏零件的材料检查:应当对材料的成份,金相组织,硬度等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对损坏零件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等进行分析,最终能查出原因。/ [, C2 T, z$ \' I
, }3 a t- p# u5 z$ V四、下面几项可能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 W& `4 p) [" l8 r) R- D" m; f1 }8 d+ o# c+ S/ j9 r( G, `
1、噪音偏高:只要其它原因都排除时,应属于质量问题。: x# T, p- g0 E9 i3 a. F
% k( k* o' m/ V2、零件划伤:转子与侧板的划伤是相对称的,对角划伤的现象应是质量问题。3 v! S- O. H4 E5 _5 L
, A% x L7 a4 W# k, R, j% r
3、轴断裂:当断在最薄弱的地方,同时其它件均完好时是轴的质量问题。
`4 c" M$ l7 @' w7 o0 H2 p, C- N. i6 D, O7 H v/ m
(确认非瞬间超压时)
3 T6 R2 F/ b6 f( n' u, c4 a9 k1 J E/ g: p' W
4、转子断裂:其它件都没断,只有转子断,是质量问题。 (确认非瞬间超压时)
, }4 F0 h# i1 m8 l, J# u* _3 X" D" n$ W d! H( Z; |+ [
5、叶片断裂:其它件都没断,只有叶片断,是质量问题。 (确认非瞬间超压时)
2 f) e% d5 k! z7 a7 M
, V2 i8 X) h& M9 u. k) S1 E- F6、定子断裂:“转子”“叶片”与“侧板”(一对磨擦副)在均无磨损的情况下只有定子一个零件断应该是定子的质量问题。 (确认非瞬间超压时)5 n% r+ [, J. \3 U
1 N# f0 f! I2 c3 U! x' A- g
确认是产品质量问题(不是使用不当)时,应首先确认不是瞬间超压造成的后果,多方面检查其它零件的损坏现象及规律方能最后下结论。
/ H5 s4 T$ u2 ]% Y/ V! J
; E5 C) k* _. I. G: m上面提到的叶片泵使用中的五大杀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加之其它的一些使用不当因素的存在,使诸多的油泵故障中,使用者的不良方法和对技术的困乏造成的故障率占有约95%的高比例,而对故障原因的判断,随着个人技术素质的差异与生产厂家产生了质量争议,此文章对于质量争议和合理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 Y9 R- ^: y; O, b
* o( B4 |8 W3 c- G: k目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使用者技术素质偏低的状况,近期还不能得到很好改善,相比之下国外的液压市场比较成熟,而我们国内的液压市场环境还是相当落后,还有待我们行业为之继续努力。5 {3 W: G0 [9 C4 f4 B. b' ?- N/ P
) X4 K# s3 @# p2 r以上判断方法与鉴别原理仅供参考,可直接给中间商或终端客户学习使用,提高用户的技术素质和减少不必要的的经济损失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