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实生活 于 2015-12-25 16:44 编辑 . X* _; o9 {9 Q$ m( n2 b* z
& _) X1 i L$ O+ a* ?; [圣诞节到元旦放假,跟好友无事聊天就聊到我们洋插队被国内说小气的话题。
: J" H* D0 h; n5 q7 D$ W: C8 g j
# e- C7 G/ b$ c7 o$ z, O国外工作后,总以为咱这帮洋插队赚的是外钞,就算不阔气,好象也不应该太寒酸才对。近些年回国次数一多,目睹了国内的日新月异,才发现眼下回国可没以前风光了。早些年,出几年洋,就算个人物。现在世道还真变了。回国,人家关心的不是有没有“学识”,是不是学者,而是有没有开什么工厂或公司,做成了什么生意,赚了多少钱。有则刮目相看,可以跟国内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同学同坐;没有,就只好算“洋插队”,赠你一顶“花钱小气”的帽子,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去吧。; k6 Z0 k6 u$ [+ R# _
; s Q/ k( b2 e" b5 w
不管这些洋插队们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因为财不大,这气也就粗不起来。请朋友吃饭,不要说几千上万一席的酒菜,只要帐单上了三位数,就已经笑得不大自然了,掏钱的手开始哆嗦。国内那些豪客,签起四、五位数的帐单来脸不变色心不跳,相比之下,真是自惭形秽。喝酒嘛,也就知道一个啤酒。都留了几年洋了,这全民皆知的X.O.两个字母硬是说不出来,怪不得人家说我们洋墨水都白喝了。
: c, B: j. l& H7 U7 h- P4 c' p" f' K# Z" p7 I, e6 z( F6 }
吃的喝的如此,玩的又如何呢?高档消费场所是万万不敢问津的。斗胆前往观看的,也多是在门口瞄一眼而已。真的到什么酒吧、桑拿、卡拉OK、豪华单间这样的地方去体验体验的,往往是国内发起来的老同学、老朋友做东,请洋插队的铁哥儿们去见见世面,然后大笔一挥:结了。
! ~% P- l3 w/ K. @; E5 D3 _" ^! O1 O. W- ^% [) f% Z4 y
其实,小气这帽子戴在自己头上还真是有点儿冤。有的人觉得我们手里拿的都是花花绿绿的外钞,这不跟那些大款们一样嘛,就把用来衡量款爷款姐的那些高标准都拿来套到我们洋插队的身上。不要说钱包跟大款们比,连大款的儿子都够不上。回国时听人说起,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一个大款的儿子,为女友买起玫瑰来一出手就是以百为单位,这样的“大方”之举有哪个洋插队能够得着?最多也就买他一打吧?花起钱来没有大款们的豪爽劲儿也就罢了,看见带星的宾馆饭店还绕着走。居然还问价,没听说“买的不问价,问价的不买”?真是的,这不是小气是什么?2 r- c" [ I9 |' k/ g5 Z! X& h4 }- }
2 ~: J# e* B/ d F, i: T
就象国内的工薪阶层和其他一切既无权、也还没发起来的大多数人一样,洋插队的钱也来之不易。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管是低级打工还是高级打工所得,因为积得辛苦,花得也就小心。对每一个洋插队来说,手中的每一张钞票都有那么几滴血汗,这样的票子自然舍不得轻易出手。就算是年薪五、六十万RMB的高级打工,也是朝九晚五 ,兢兢业业,每周五天干出来的,说不定还得加班加点,搭上个把周末才行。就算是那些已经开起公司当起老板的人,也往往为了多进少出而亲力亲为,早出晚归,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不用睡觉的机器人,要不一天有25个小时也成。靠端盘子换来的钞票就更显得沉重。从早上站到晚上,手顶大托盘嘴说客气话脚下一溜小跑还得挤出满脸的笑容,一天下来,脸上都快抽筋了。- Q$ c+ g. S' _* Y) a2 _
; s6 R& z0 P% p本来在海外的中国人,不管从商打工、劳心劳力,所赚的钱还真是越来越多。不过这资本主义制度还就是毒,愣是凭着几个税法就让这帮人二话不说、乖乖地把四分之一的收入交出去为社会谋福利去了。剩下的钱,除了过日子已所剩无几,哪还敢充什么阔气!没有横财,想抖也抖不起来。 x o: m* ~) o" a _
5 k) M3 L5 H- F; m, B9 ]: v$ O: O& M
大概是脸皮厚吧,我回国时对这贬多于褒的小气之说并不以为耻。本来小气和大方就没有什么客观标准。“房”在国外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比起国内来也轻了很多。真的有了钱,倒宁愿花在其他方面,如旅游度假、小孩教育、个人情趣培养等等。国外文化的这一方面是否也值得我们借鉴? 5 |# C/ [2 u( J, _. L
' j. S) z# B5 d% r+ 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