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郸 于 2015-11-13 14:00 编辑
' u* q4 z; _2 x$ j0 G1 g4 O6 y6 ]+ V u" y
圈子实质就是一个人的生活范畴,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历,阅历,性格,从事工作的行业和内容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社交圈子,从圈子里我们可以获得信息、情感、机会和物质。中国人热衷于人际交往一方面是因为几千年的氏族家族观念等社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资源有限,通过人际交往实现利益的私有也是聪明之举。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会出现很多“奇葩”性格的人呢?可能物质的富有开始弱化了某些个体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d# ^4 M# \* L, G* t3 c5 q 一名机械工程师由于受到行业和工作内容的限制更多的接触到的是机械行业里的人,从而长期的工作中可能会建立一个比较大的机械交际圈,当然一部分人受到来自自己家庭、同学和自身性格的影响,也可能建立一个和机械毫无关系的圈子。我认为人际圈子是一个特别复杂、特别深奥的社会学问题。" f- Y% @/ G0 c% \4 [ g
简单的说说自己吧。' ~' S; {, Y& ~1 i4 M. o) g
我上班以后接触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同事,所以我现在的主要生活圈子就是由同事构成的,尽管上班时会有机会接触到客户和供应商,由于身份地位的原因,尚且不能把他们吸收到自己的圈子里,或者说他们多数是圈子边缘的人(当然,有时候我感觉如果想扩大自己的圈子,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尽管薪资不高,我们还是经常一起吃饭玩乐,有时八卦一下公司的趣事。他是你圈子的元素,你也是他圈子的元素。因为圈子里涉及了各个部门,所以实现信息互通。我认为圈子的存在不能单纯的解释为利益互通等类似的狭隘的理解,圈子是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的脉络里除了利益意外还有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等等,利益只是其中的附属品之一。一个长远的圈子绝对不是靠利益维持的,就如同微信的朋友圈,假如你每天在朋友圈里刷屏发广告,那么你离被拉黑屏蔽已经不远了。& {. v, q; `( J0 q8 T+ A
下班以后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跑步、练书法、养乌龟、玩游戏、学习等等,现在经常做的就剩下看书、看美剧,荒芜的时间里颓废了自己啊。# x7 J: e8 I* {. f8 D( O r9 j
看书是我最喜欢的干的事儿了吧。不过,我不愿意看跟技术和工作相关的书,也不会看玄幻武侠等网络小说,多数都是买一些文学名著、经管励志、心理学等类型的书。有时候朋友们也会说这种书你怎么能看得进去,我只能说这书真是太有营养啦。还有就是看美剧,我也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养成了这个习惯,喜欢看美剧和美国大片。我感觉美剧更多的是给人以思考,涉及更多的哲学,而中国的电视剧导演多数喜欢“攻心计”。好的美剧是简单但是精彩,国剧是看似复杂却都在意料之中。可能是导演们的圈儿不同吧。$ e1 b) E. j" [+ w2 J+ G: t: h
我认为生活的终极追求是极简而快乐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圈儿,但是不要过于把它复杂化和物质化,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千万不要画个圈圈诅咒自己。! ^/ b7 d" R( [. S; A, E& H4 g/ M4 z
机械社区也是个大交际圈,希望每个人在收获知识和利益的同时也收获朋友和友谊。) W6 T# o( m) ^
. X1 B3 m9 b+ ^0 h( P1 w
E# `- w: W4 S
后记:
3 w! D- |- k1 \$ X% ^8 j3 ^/ n5 q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感觉自己真是有点唐僧的唠叨,本想一键删除,想想还是供大家取乐一下吧。好久没发帖子了,借鹰大宝地叨扰啦,有砖赶紧拍吧!
+ ]" f5 v, k" P: E- h3 L9 H0 F- j5 D8 g K3 q* k+ E% q
8 {, p, x5 Q+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