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88|回复: 10

热锻机械手的改进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0 14: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781995655 于 2015-11-10 18:54 编辑

一个小东西,要把它做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国内对材料、对螺母,对丝杆导轨、对变速箱等一概看不起;对步进电机,对私服电机,对PLC,,对激光设备等也不屑一顾。造成了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高铁基本用国外的控制元件,大飞机也基本就是国外造的。

须知一个小东西要做好,也要经过千磨万炼。

下面的内容就是一个热锻机械手的改进历程。之前做项目方案的时候,只想到了用并联机械手那一步,节拍在4秒左右,没有达到客户3秒内出一个的要求。就扩大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刚好可以组成一个《热锻机械手的改进历程》。逐发此贴。当然,后面一代的改进,是不是观摩了前一代的改进这个不得而知,就人为的分代了吧。视频的内容有广告的嫌疑,但没有一个是我司的。其余提到的公司,就当是知识产权的福利吧!论文应用的观点论据等也要指出出处吧?

原始生产状态:员工右手夹取加热好的胚料第一次热锻,再放到第二次热锻工位内。右手夹取胚料的同时冲床下冲。左手夹出第二次热锻好的产品,放到滑道内;同时右手夹到的胚料进入第一热锻工位进行冲压。。。。。。如此循环。因为没有视频(我这里有,但是不上传了),就描述清楚了一点,啰嗦了一点。1个人 操作,节拍时间4秒左右。当然是有安全隐患的。

第一代改进基本上属于管理方面的改进,视频网址在下面。2个人操作,节拍时间1.4秒左右。比起原始状态,一个人的时间从2秒减少为1.4秒,效率提高了30%。当然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yODAzNDY4.html?from=s1.8-1-1.2

第二代改进,基本属于拟人设计。就是用机器模拟人工动作的设计。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没有思路的时候,拟人设计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很多设计,比如飞机等,不都是从仿生设计开始的吗?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太慢了,节拍时间来到了8秒。须知第一代的改进,已经是2.8/*人了。不管怎么说,总算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成功的第一步!上次就遇到一个拟人设计的设计,但是没有成功,有后续改进后成功了。如有兴趣,可以谈论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wOTA0Mjky.html?from=s1.8-1-1.2

第三代改进,是给第二代改进提速而已。办法就是用开式冲床,缩短机械手远动的行程而已。节拍时间为6秒。视频今天不能播放,但网址还是给出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4Nzg4ODMy.html?from=s1.8-1-1.2

第四代改进,采用并联机械手,基本上简化动作为:夹—左—冲—松—后—右—前—夹。。。。。。如此循环的动作。夹着冲,是因为冲断料的端面不平整,冲的时候会倒,所以必须夹着冲。前面的设备都是夹着冲的。节拍时间2.5秒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0MDgzNjY4.html?from=s1.8-1-1.2

第五代改进,就是在模具上改进后,机械上的改进。就是所有冲压的工位都可以在平面上冲压了。从而减少了冲压前,前面机械手缩回的时间。而且左右移动的机构应该是私服丝杆机构,比较快。视频因为供料不足,实际节拍时间远低于设备的设计节拍时间。设备的节拍时间,大概应该在2秒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yODAyMDA0.html?from=s1.8-1-1.2

第六代的改进,就比较大了。它把爪子张开超过90度,横移时不会碰到产品。由此,省掉了手爪前后移动的时间。整个动作简化为夹—左/下—冲—松—右/上—夹的循环。而且左右移动采用私服驱动,和压机下压的动作同时进行。节拍时间来到1.2秒。据说,发明人进过3年的研发和不断改进,才成功;而且中间一年推出了一款失败的设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2MzQ2NDYw.html?from=s1.8-1-1.2

也有其他优秀的改进,但是因为所用机构没有相关延续性,就不再讨论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wMDEyMzM2.html?from=s1.8-1-1.2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6%80%9D%E8%BF%9B%E5%86%B7%E9%95%A6%E6%9C%BA14B?_rp=1447136265575wnWMxp

原始生产状态.png
第一次改进.png
第二次改进.png
第三次改进.jpg
第四次改进.png
第五次改进.jpg
第六次改进.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06 收起 理由
wugamp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老鹰 + 100
一朵娇粉嫩的花 + 5 要是有现在生产截图就更好了,视频不方便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18: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进不局限于机械手,整体上改进,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2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锻工前来凑热闹;你这个是属微小kg级的热锻机械手,咋没看过你们的炉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2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聋子 发表于 2015-11-10 20:39
锻工前来凑热闹;你这个是属微小kg级的热锻机械手,咋没看过你们的炉子?

这东西小,都不用炉子了。

把高频淬火机加长,加热时间也长。就用这个来加热,不用炉子了。

前辈多多指教。

点评

哦……原来是用高频感应圈加热,前辈不敢当哪!俺现在还是手工打铁己经离开有十多年了。没机会踫空气锤了。  发表于 2015-11-10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8: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第一个视频,想起了摩登时代,前两周,刚刚温习了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全凸轮结构的热镦机效率高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4 20: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第6代是不是凸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4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代我想的是伺服+丝杆配气缸,可行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5 06:04 , Processed in 0.06443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