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 1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找到了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变得更容易了。针对之前所提到的拖延原因,我们将对策也整理成三类:努力创造动机、加强自我认同和重新定义“成功”。
9 W7 Z. h) a! V7 T1 ?% F/ l" S, U4 c1 O1 H# w
8 x9 r* m) |+ V$ x7 A6 Q
+ i0 H6 v0 X5 r8 X1 C
努力创造动机: B" N% k5 @+ W9 V, A
7 r0 o& {) c4 N! A
我们之前提到,内在动机总是比外在动机影响力更大。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任务,特别是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依赖外在动机的推动。于是,当外来的要求不够强或不够迫切的时候,就不容易驱动我们的行为。: F3 F0 D$ A9 _% |% g6 L
9 W( U8 I+ R- i7 x, @! s- r
如果作业要两个月后才交,我何必现在开始做呢?即使我知道提前做或是细水长流地做对我更有好处。这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些“压力”:我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些内容,之后就可以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计划”或是“时间管理”。为了让自己制定的计划更有效地执行,我们还可以将计划在朋友、同学之间公开,让大家一起来监督自己。
4 f; z y( ]# e8 D: w8 J* W) Y7 \* f, F; E& Z& y
0 R& y6 _8 }& c
5 x. M% q8 R2 W4 L
4 N* D0 u; k: w4 J/ e$ L加强自我认同
; m7 V* g: w) Y: Y$ ]" c" S1 h+ k; p$ R3 p4 u
拖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失败的自我保护,其结果是,我们经常重复“因为没有充分准备,所以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果”。长此以往,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如果准备充分了,究竟可以做得多好。6 I( J+ ~. P+ q
& a* e; [* \2 a! q6 H+ I为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需要认同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其中,有两种情况是可以自我肯定的:第一种是,如果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即使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果,也至少会比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好;第二种是,当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却没得到理想的结果,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能力以外的原因。
" Y8 `: L+ h2 a- V& F
& g: Y3 \7 I$ k4 S重新定义“成功”
2 K L' {7 G( q5 b
+ N( H" r5 L- g6 n因为“成功”体验的强化而养成的拖延行为,大概是最难改变的。因为我们可能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所谓的“成功”,也就是“目标”。7 A$ @5 c' b5 [! x2 m
& }2 ~0 d1 r2 @' z" E, a如果比较一下拖延之后得到的所谓成功和我们最初的目标,会发现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开学时我希望所有的科目都能拿到90分,而期末考试之后我很高兴地发现,所有的科目都及格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拖延了也没有失败。但是相对于最初的目标来说,显然是降了几个档次。+ B% L0 `" f$ g9 R* A4 P! W% W, r, |3 u
# o0 d2 H$ D( L" {/ l# P% _
因此需要我们反思一下,一直以来我们的“成功”到底是参考什么标准得到的?4 \; D$ n8 \, y$ K8 E) Z
% _! C9 t" ^0 Y, s' m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做好适合自己的计划。我想,你一定也想知道“不拖延的自己”究竟可以做得多好吧?
8 v; N8 M! u+ P+ d% G8 _& d" A4 u% b
—-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