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 B' S% A \* ?
7 ^: b; ?# S& S4 X% ?抛开还在纸上的不谈,那些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的新材料,如果说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成本高绝对是上镜率最高的因素之一。$ I6 b1 u; J* e$ [% T7 V+ W6 m
' j2 Y" s4 z+ I5 K, G+ e9 {9 |# U# p
咦,这个节奏不对啊。我们不是挺能“喜新厌旧”的嘛!新衣服,买买买!新手机,换换换!为什么对新材料这么残忍?; d; k Y8 ] ^7 Z* o
) u4 j( k; |, y- M6 n
! \2 B1 i; h$ I4 _: q8 \4 L# U. C2 c
新能源材料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些年,电动汽车在国内发展也还算迅速,可真要算起它的成绩单,比起传统汽车而言那还是纯纯的学渣(最新的数据,上边年乘用车生产1032.78万,纯电动3.63万)。要说政府补贴也高、环保呼声也越来越烈、还省油,那为什么,买单的人还是少?
' H9 f, ?4 R8 i. u( J/ d5 I( d! e
' N' V7 Q4 T( r3 F! c9 x( Z, c2 P3 j4 a& E% `" g
4 F$ G* i* `6 H+ l
) p4 ?/ A0 ~% v3 u4 Y" m0 t' d# ]) } k o0 M. A
! h' p) L# v% T, {( G$ T$ {- i9 s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一辆售价约20万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成本大约是6-8万,超过30%。而且电池的能量密度如果降低到70%-80%以后,就需要更换。动力电池企业一般只提供5年的质保期,之后消费者还得再掏一笔钱。这还不算完,充电桩并不普及,还得算上寻找充电场所的时间成本或者建设成本。售价10-20万的动力汽车的续航能力仅仅200公里以内,每次还需要数小时的充电时间成本。" k+ B7 b8 J/ |4 r5 b5 C
( v& G$ q0 _% l& X* ~! f
' g7 {+ M; w+ G9 b ~6 D. h+ J所以,动力电池的高成本,并不仅仅是电池本身,还有它性能本身的缺陷导致续航短、充电慢、寿命短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本。那么,一辆20万的电动车的用户体验比同等价位的传统汽车要差一大截。这也就是用户为了环保而付出的代价。而用户愿不愿意呢?市场反应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如此、分布式光伏也是如此。9 X/ }3 x7 e' p8 v( E2 j* a, p
" t8 k4 O) Q" n. g5 F
- U/ i+ u; V- ]1 L4 ~新材料要推广使用,先得过厂商这一关。大规模制造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产品价格相对会较低,而坏处是只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如果一种材料,可以满足95%的客户,而另外5%的客户的需求则要用新材料。如果新材料的价格比前者贵上那么几块钱,那么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前者,因为低成本的产品已经能够满足95%的客户。
6 ?& c6 ~/ d5 p& u( U0 ?& g9 D
* {7 I/ o) J4 U0 C$ g+ F. L1 m5 R9 K: t5 \. x: h
而且,要满足5%的需求,边际成本也不少。材料在产业链中的上游位置,即使仅仅多那么几块钱,传递到下游时就不是这个数了。所以,前述那5%的客户,既要承担小批量带来的生产、加工成本,又要承担产品的宣传、渠道成本,最终贵的那几块钱早就变成了几十几百。到这时候,客户愿不愿意为了这个需求而买单,就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5 t9 P Z. f' v) W/ V, [# h% i7 k6 y; h, w& c* N5 o( L
' w( d$ {' o0 t* C7 ]% D4 Q1 w1 b! I
例如汽车零部件方面,博世、拜尔新材料和很多零部件工厂都拥有先进的零部件,可以满足极少部分客户“挑剔”的需求,但贵了那么几十几百块钱,推广就非常困难。" R1 M6 K- v3 B# x& ~# O
$ ?* z, P0 F' W, P5 I
$ x2 F7 ^# u6 l0 i& G1 |8 F所以,当初3D打印大热之时,一个亮点就是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是大规模制造所不能达到的。当然,客户也必须承受它的高价。
; k% }9 \4 h1 L, x
2 j( i4 ~5 N: t+ K1 D, I: c C$ k& H" q ^) G) Y3 x$ N
军工项目,算是最土豪的了吧,也难以对高价SAY YES!* l" ]$ J5 z/ \" ^1 H$ n) {) ^
* V" ?$ R2 T% K+ b( G) a2 j) O) j# y3 f2 W0 q8 Z
轻质高强、抗腐蚀性高,钛合金可真是个好东西,还得了个“深海金属”的外号。前苏联就用它造了几艘潜艇,具有大潜深、高航速的特点,还创造了最快水下航速和最大潜深两项世界纪录。不过,前苏联一解体,这些潜艇就销声匿迹了。
& O. N6 \# C' z- B8 V! T$ u; o; k3 Q
! g! Y* E8 S% v! ]3 t4 v& [2 s5 w1 E- s! I" E
# s, }4 I z) R- p
e$ o, G& q. O( j
- F6 E! O- e! S* D* P; S& n
; k, Q4 p5 h2 p: V0 `8 D因为,这些潜艇还有另外一个外号:“金鱼”。受制于制备工艺,钛的价格一直很高。钛合金加工又难,95%以上的原料被切掉,这又抬高了钛合金零件的价格。而且要想加工钛可不是普通的船厂能胜任,特殊设备费用和相应人才费用又是一笔钱。事实上,潜艇也好、飞机也罢,只要大范围采用了钛合金,就没有大规模量产的。
4 {* C( c7 H: _- e; D" B7 v1 K" b5 T0 L# S9 x
! |8 p, z3 T C7 j U8 w+ D而且,高价的“金鱼”也总被而诟病大潜深、高航速的同时,也牺牲了其他性能,总体的性价比并不高。所以,俄罗斯后来采用的主力攻击核潜艇采用的是外壳不锈钢、内壳钛合金,总体价格只有全钛的1/3。1 ]0 }4 i; d, _$ ]+ t' @" u4 i
* C# w" l6 `4 c0 u& n" u9 b- A+ r' }+ D( a* @
我们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性价比”。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始终是少数。* q# @- j+ M5 G) I. D
+ I# t9 n/ v4 n5 H
5 R6 p4 ^) T! S- a5 w4 P所以于新材料而言,要么性能无可替代,客户只能忍受高价,否则要么束之高阁,或者被其他低成本材料所打败,再或者,研发新工艺让成本降下来。) B2 ?* |( f {. o
6 g( w9 ~# e& k7 g. L
- Z D, q/ h' W$ y- a$ @
新材料的应用有所突破,新工艺绝对是一个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当年钢、铝、钛等等这些材料实现量产,背后都是一个个更好的生产工艺诞生,而发明人,也往往名利双收。(可参见材料人网的一篇《那些名利双收的材料工程师们》)
& Y" G% P: O: ~0 M
8 K7 [) a. m0 {3 w7 S$ c
! ]! ]* A, e0 J# M5 H1 I0 l* r% Z所以,除了发表高水平的SCI文章之外,研发新材料工艺,也是一片广阔天空,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个人的收益也会更高。
. b/ p! Q' z5 s% L4 q) X' u2 S)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