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材料人,或许经历过或者听到过这样的场景。当你在抱怨材料工程师的薪酬并不如意的时候,长辈或者上司就会安慰道:“不要那么浮躁,材料工程师是越老越吃香,慢慢熬吧”。9 R [* k7 w" e' \5 f) S% X& _2 _
+ t& o0 |% X: d W
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感想,反正我听到这句话就想起金庸武侠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在教诲弟子气宗相比剑宗的优势:“大家都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那是各擅胜场,难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后,练气宗功夫的才渐渐的越来越强;到得三十年时,练剑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气宗之项背了。”敢情我们学材料的练的都是气宗哇!+ m# X" K$ N% S u) V/ k
) o5 |1 ]1 F- I, N7 M3 D8 w但,这是真的吗?恐怕并不是。9 i* y; R m8 [1 }/ K# }
0 O4 @+ u* ?! ^& e0 W
越老越吃香,并不能掩盖材料工程师薪酬上的差距。工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也不见得比风头正劲的互联网、金融的初出茅庐的应届生薪酬高。前段时间,我了解到上海某材料企业给工作十年的资深材料工程师开出10k的薪酬时,而北京IT网络公司却给应届生抛出薪酬平均15k的橄榄枝。如果我们拿材料应届生在一线城市4-5k的平均薪酬来比较的话,3倍薪酬的差距差不多是IT工程师和材料工程师的薪酬差距。更何况,即使我们越老越吃香,别人也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浮躁的社会,面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越老越吃香,仅仅只是给我们材料工程师的一剂安慰针。
1 k+ O/ m b! Q7 b: l5 `6 m) ~ N# b- n" x8 U* n: ^
越老越吃香,老容易做到,吃香就难了!5 G9 B, P% F& @! i3 S8 l
0 I9 O \ p2 O# `# c
越老越吃香这句话有很大的诱惑性:工作年限到了,就值钱了,于是慢慢熬吧,反正前头好日子等着呢。但是,吃香的是能力,绝对不是年龄。时间和工作经历只是一个我们提升能力的必要条件,毫无价值的苦熬年龄并没什么意义。
; v1 g7 ~0 ], T4 ?% j. D# \* m# D
9 X' S% ~* @. v$ x能够吃香的人才总是少数的。这也是为何在我们“人才济济”的今天,仍然能听到那么多“人才缺乏”的声音。就像一级建筑工程师那样,相对快速发展的建筑业来说简直是奇缺,而二级建筑工程师遍地都是,有的建筑项目必须要求有一级建筑工程师才能够动工,那么一级建筑工程师自然吃香。和他们考试选拔类似,我们材料工程师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是选拔淘汰的过程,能力强的最终往往能够站在高处,也必定会是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或止步不前。前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大部分人最后都没有走到“能吃香的”那一步。) p6 v; g! P8 |* k/ S& ~0 M# x) v
9 N" t, ^6 e8 A0 g0 J+ ^
没有太高门槛的材料行业,出身也不再那么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985/211名校生和普通高校生的差距只有工资上几百块的差距,培训及职业规划都没什么差距,能否成为一枝独秀完全凭你自身的实力。靠实力和技术吃饭的材料工程师之路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上升阻碍,但是眼光放远,当我们渴望的目光不再盯着金字塔顶端诱人的位置时,会发现其底下有像你一样努力攀登高峰的人太多太多。每一个岗位的提升都会有十几个屁股想往上坐,当你具备应有的能力时不一定能够及时往上爬,因为那么多竞争者中有很多像你一样优秀的人想坐在那个位置。
& K# z; x6 d d+ f8 z; M& {" K! ~6 c) K/ ~. [% O
“吃香”的高薪酬,于普通材料工程师而言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1 \( o0 y9 ^- ?2 r8 s! _$ }3 z5 ?/ K0 V( R C! y9 K$ ?
即便是“越老越吃香”,这件事也没有值得夸耀的。$ P9 n! h5 ~+ B8 r
+ ]4 H v" b& w, x. y4 e, k( j越老越吃香,意味着这是一项经验性工作。它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实际经验,而不是活跃的思维和创造力,正好吻合当下企业大多以制造生产为主,研发岗位很少,拥有核心竞争力少之又少的情况。但经验,往往只能解决现有的技术所出现问题。而材料研发工作,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它应该对创新思维和新技术更加友好,从而给予青年人才更大的舞台和更高的信任,更理想的薪酬,而不应该局限在“老”上。
6 g; h9 T' b, V: c+ I, w1 J* B; P6 @( b! N/ I1 M( f
逃离工科又何妨,情怀能当饭吃?/ \8 X& R% [0 |/ u0 g! h+ D) q+ U
8 v+ f3 I& @! I这些年各高校材料专业遍地开花,人才供大于求,必然对材料就业影响较大,相应的隐形门槛会越来越高,双985文凭似乎也变得不是那么值钱,当拿着自己觉得对不住自身价值的薪酬时,有能力的一定能找到出路,逃离工科又何尝不可。前段时间访谈有了解到某在职的浙大材料研究生每天忙碌着向外企投简历,原因是所做的工作薪酬不是很高,关键是工作让他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
3 s7 F8 K6 U8 V' q I. ]+ J0 G* M
" V( e8 Z$ a' x8 I7 C* m a* D1 w话说回来,别的行业也有“难念的经”,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见得不是“熊孩子”。每个行业都有耀眼的成功者,也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失败者。只有把握好自己,精于某一行业,你同样会创造自己的成功。否则,那些长者会教训你“太浮躁”不说,到头了真成了年龄上去了,能力下来了。& t) |3 D2 n m4 F! J
1 t5 h+ Y2 D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