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9|回复: 7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荣耀映衬下浮现的十大不良性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2 0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喜讯与盛荣之下,也映衬了一些国人的不良性情:
4 o* x9 r' q& Q8 [8 M& T  一、屠呦呦的科技成就,是在1970年代取得,这和“两弹一星”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成就,和所谓改革开放时代无关。这种思想简直迂腐透顶!把好的东西,尽量往自己所迷恋、所向往、所信仰的那个时代靠;把一切不好的,都归之于自己不适应、不理解、不满足的当代,却很少考虑时代背景与科技成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无可质疑的因果联系。这是不可理喻的。实际上,如果不是在开放的,与国际科技界同行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当代,使国际业内了解并关注到了屠呦呦在青蒿素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性、突出性、开创性贡献,而仅以集体研究成果做结论的青蒿素发明,就如当年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一样,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  二、屠呦呦过于突出了个人贡献,忽视和贬低了团体协作中其他人的作用,实际上以个人名义取代了集体荣誉和团体贡献。据说,屠老参评院士多次落选,就因为对人际关系考虑不周,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且不会拉关系、走后门、搞公关。这种思想实际上暴露了部分国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枪打出头鸟的丑恶嘴脸。从来不愿承认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能不及人、才不达人的缺点,指望靠抵毁、淡化、抹黑、贬低他人成就,来显示和抬高自己的名望与地位,这种心理失衡引发的酸葡萄思维,是许多国人积弊已久的陋习之一。实际上,屠老在获奖前后也好,诺奖评审委员会也罢,都没有抹杀集体智慧和团体协作在青蒿素发明中的重要贡献,只是屠呦呦在其中做出了至关重要的关键性、原创性的贡献,是整个集体中做出最核心、最突出、最重要贡献的个人。从这方面来讲,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至少错失了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诺奖资格。因为即便是很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在最关键、最具突破性的原创性贡献节点上,十几个人,甚至数十人同时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时点有先后,贡献有轻重,最关键时刻的成就,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最先成功的,这也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多只能由三人分享的考虑因素之一。
; d5 V2 Z: g7 a' Q5 h2 P4 P4 K9 w  三、获诺奖却多次未能获评两院院士,值得反思的是谁?中国两院院士的评选,据说不仅要看科技贡献,还要参考多方面因素。有学历、论文、项目等多重硬件指标,还有资历、影响、各方面意见等软实力因素。实际上评选院士,也成了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甚至某些国企与党政领导进行申报竞争的公关项目。可以想像,在此等环境下操作的院士评选,不太可能让屠呦呦这样一个数十年埋头于科研,却不善交际与应酬的人胜出。院士评选成了名利角逐场,难怪有些做出被国际同行认可的,有突出成就的内地学者,在国内参评两院院士失败,却被国外知名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了。当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能够影响,甚至完全左右学术评价和学界话语权的时候,学界腐败、学术霸权,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毒瘤。9 B( V5 s' [9 z
  四、屠老获诺奖,完全是响应当年伟大领袖号召的结果,再次体现了伟人的伟大。把一国科学家的获奖,归恩于当时的政治领袖和某某政治思想指导下的结果,这在国际同行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也许是有意无意中,当政者的号召对于科研人员的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科研工作者做出成就的灵感,不太可能得益于政治人物的的行政权威。如果说集全国之力攻关的科研项目集结号,是当权人物发出并组织实施,否则科研工作者连相关的经费和其他人力、物力条件都没有,不可能做出重大成果,因此而将功劳归恩于当政者,那即便不是仰仗权势据功为己的无赖思维,至少也非诺贝尔奖评定所考虑的范畴。
  t. F* a% ~7 \5 l' i: l  五、青蒿素项目发起的政治背景让人颇有感慨。据媒体披露,中国启动寻找新型抗疟药物的科研项目,源自WG时期中国内地进行抗美援越的战争期间。由于当时交战的美国和北越都受到了严重的疟疾影响,北越的胡志明政权向中国求救治疟新药,当时的最高当权者才发出了伟大号召。中国南方,一直是疟疾的高发地区,人民深受其害已有多年历史,包括早年的伟大领袖在内,很多人都得过疟疾。即便不考虑当时助北越一统南北,进而带来目前中国南海主权维护更加被动的后患不谈,为什么不是根除疟患造福亿万人民,而是在抗美援越的政治背景下,应北越政府的要求才发出“伟大号召”?如果当年完全是在关心人民健康,根治疟病的情况下发出号召,并最终导致青蒿素这一伟大发明的出现,那我也和很多那个时代的迷恋者一样,由衷地为之欢呼、歌颂并感叹当年“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慷慨与豪迈。7 M% b% d- S& X3 q3 ?+ p
  六、青蒿素成就与当时的其他科技成就有何异同?一些人在对过去时代辉煌成就如数家珍的同时,往往认为当代的任何成就都无法与类似“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相提并论。这是很大的偏见和误区。笔者也曾撰文说,仅从科技成果的国际地位来说,当年“两弹一星”的科技成就其实并不高。因为其中属于中国科技人员原创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只因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当权者太看重“两弹一星”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才将之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青蒿素的发明则不同,它完全是中国科学家的世界首创,而且是一个治病救人造福全人类的伟大发明。所以,单从科技成就的国际地位来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发明青蒿素的原创性贡献,远比“两弹一星”高得多。
1 I4 h! x. _' P- R  七、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任重道远。就青蒿素这一伟大发明的贡献和特点来说,如果有今天这样,良好的产业化、市场化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其能给国家、科研机构和发明者个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限量的。就算我们不能完全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科技成就,就算再提倡科学家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在青蒿素发明的年代,中国内地不仅没有专利制度,绝大多数人甚至连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都没有。由于多年的洗脑式教育,在当时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只有耕田、做工这样的体力劳动才算劳动,而广大知识分子不过蹲在室内动动脑子、写写稿子、出出点子,这样四体不勤的工作根本不算劳动。难怪其后多年,中国内地脑体倒挂现象严重,甚至多次发生中青年科学家英年早逝这样令人痛心的现象了!保护好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就是确保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这是我们进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H! y8 D  y$ E) _+ L; n- ~0 |; M: L
  八、获奖对屠老的影响有几何?和莫言一样,屠老的获奖,很可能名利双收。我们知道,屠呦呦走进公众的视野,大概源自几年前她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此前,除了业内的一些人,很少有人知道她。现在可不同了,荣获诺贝尔奖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就意味着她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记者、媒体、党政官员、业界同仁、亲朋好友、各界领导、社会舆论,一个本来在试验室和科研院所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也可能就此结束宁静而安逸的生活与工作。她的一言一论、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新闻。就算84岁高龄的屠老能够以平静淡然之心对待,可媒体、公众、领导、单位、同行、舆论还能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科学家吗?从作家莫言的经历看,中国内地还远没有做到以冷静、理智和淡然的心态对待本土诺奖获得者。但愿屠老不因诺奖而扰乱了原本的生活与工作。( b: Y# A, j1 q
  九、看待诺贝尔奖的态度有几多变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科研机构原创性发明成果的重要标志。所以,许多国家、机构和个人都很看重它。有人说诺奖是西方人设立的奖项,不可能关照中国人,也有人说我们不稀罕诺奖,让外国人拿去吧,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对那些科学家来说,诺奖的获得与否不是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仅以成败和奖牌论英雄。最好还是如前诺奖获得者丁肇中所言:为拿诺贝尔奖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还是淡泊名利、专心治学、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严谨工作,不慕虚荣,为科研所带来的兴趣与爱好的成就感而愉悦吧。得到了就应给予应有的尊重,获奖者完全可以感到由衷的喜悦,外界也应表达由衷的祝福,得不到也不必为此懊恼和失落。但最好不要因此而对诺奖,特别是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进行过多的指指点点、论是道非,这样做是无法得到国际同行尊重的。
+ p4 r4 L: D9 M0 I3 _  十、对国内科研体制和教育的反思。中国内地无论大专院校也好,科研机构也罢,在较长时期内一直难以得到国际业内的较高评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在根源,还在于内地教育界、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在选人用人、人才评价方面的机制和理念还相当落后。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等等硬件条件,一方面限制了很多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不符合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思想;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浮躁情绪的蔓延。在学界和社会各界,年龄、学历、资历等等方面的作假现象频出,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事件也屡见不鲜,这既是一种不良习气,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优秀人才淡泊宁静专心治学的原创能力,也是我们选人用人过分拘泥于讲学历、论职称、看论文、设年限所导致的必然。
% l: {' B/ a8 `6 {"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常大爷 + 1 问题描述清楚,显得很专业!简直评价的针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2 08: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gzhiping 于 2015-10-12 08:35 编辑 & E6 C1 |) K2 M' }  ~

5 O7 B- t, f, f! t4 M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 p  t" b9 _# f: p2 q( g  nhttp://bbs.tianya.cn/post-5244-1150-1.shtml
% Q7 z  y" K/ R% f# q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9 r4 t. o6 ]. }$ ~) I. X1 e; ^* ]
  C5 S- X3 Z% f- w1 v( z6 E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3 J* T0 ^+ ~& j' r
9 `1 ]2 t) C  n3 P
黄晓明,结婚。
" U; l9 A' G  z( X3 {: j; D- U6 ]9 @( u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
5 S2 F) r: }& F1 G+ W* Gfile:///d:/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360se6/Application/User%20Data/temp/230595442.jpg3 g& }6 |4 a9 x! b+ T3 s
1 X% ?& Q5 g7 `6 u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4 x2 z  i4 y8 I1 a$ h0 S0 y/ m3 t9 l$ z( `9 `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8 ]% a$ |( c% T0 B5 T3 M  |" S( V3 o7 C; A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 |$ e/ \3 @3 v6 S% Y" M) J8 N& i  h) O& T0 ?/ w/ R* j- b' f  l' u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M+ y# O* `% M

6 @7 [: f# X9 a6 Y0 H4 V#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q0 [# l+ L/ \) x. I/ n, V
2 Q' H: z/ W4 t: R! w4 @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3 o4 q) x4 Y, o# B9 a- u
' D; Y! Z5 h$ w0 Q  n& x7 G: U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B1 q( Z' m% [- I, i5 g

; e  }9 D& _, Q, |)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 @6 l- e( h$ q' z
: U) ^+ a) k+ v/ Q4 G1 z2 {2.png# Z2 N" ]  E& }0 l! b

+ j, Q6 ]% g/ ?; x2 h, p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 g, \0 q0 C/ p1 _# O$ {9 A0 I+ H
3 w/ N& ^: V9 G( q! q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 G# u# ^% k, Z2 _/ L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i. a7 [, S# P( h3 q5 V  y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1 z$ X8 z5 T1 v1 @* K2 ~9 c! C* s6 f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 j- ^. h4 m5 Y9 G/ u

6 j1 X! g7 g  s) v5 S- c3 t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 M9 \' f# p3 y3 j' j* f& s" N7 a6 `( E! p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 G8 R: v, B# Y
- j4 S# _& T4 g. v) n8 [3.png
$ h  |% v8 {5 W( [" U9 M' R
% `$ b) P& W7 Q8 U2 X1 o1 X% R0 e' o7 u+ l0 I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h! f. G; v7 W+ z9 o( Q. z7 X

% ?: m1 Z, C; k( D" ?% J. B* t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1 u. Q4 Y# t, ]/ |& y# c0 o9 [& w7 H, v7 c* _) B& D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 l' h/ a. d3 s% A/ b9 K4 k8 ]3 B. L% o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3 H  c2 l+ f/ B
& T7 G* k3 z9 @1 c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 E/ C+ _3 ~: V7 N: a( a7 j5 \3 c# {% a# C3 y3 I7 F% e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

点评

是呀,终于有人系统的说这个事情了,就像当时开国上将逝世与姚贝娜逝世一样,大家都太关注姚而忽视元老!  发表于 2015-10-12 09:28
浮躁的社会,没有责任感的媒体,再加上三无科学家获得诺奖的尴尬,和由于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深挖根源,造成诺奖新闻热度不敌明星婚礼。  发表于 2015-10-12 09:23
下一个诺贝尔2B奖肯定花落中国  发表于 2015-10-12 09:09
发表于 2015-10-12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啊,中国文化垃圾太多不以传承
发表于 2015-10-12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动的封建社会属性扼杀的是民族的优良品质,传播的是官本位,钱本位。不会搞技术的从技术学堂出来的人都当了官,最后压制的是真正搞技术的人。0 B! v& k( ^1 n% L
搞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的人倒在了第一次成功的甲板上,而他旁边,是“领导”,还是透活透活的。
发表于 2015-10-12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获诺奖却多次未能获评两院院士。
3 v% Q, ?- e$ p+ N2 ^0 l' k
( v1 l# w6 d' I2 v; V7 X4 R绝对绝对是中国的特色。. E! k0 z# y  E

点评

打了某些人的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2 10:08
发表于 2015-10-12 10: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781995655@ 发表于 2015-10-12 09:30
8 Z9 C: [* K% S获诺奖却多次未能获评两院院士。
, Y  p7 k% h3 O6 |( k# R' P. N
. [9 o3 c6 G; l& s( E绝对绝对是中国的特色。

( u; S. |8 P; c" X8 g1 |5 e, a$ r打了某些人的脸。0 ]  t+ Z1 x8 R. Y7 q$ D# d9 [% i* I8 M) P
发表于 2015-10-12 1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诺奖的最终意义在于,
- m( P' x) ~, M: r( D& m& t! G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这个人的名字值得记住!!
发表于 2015-10-12 1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进步啊,现在说真话都不怕杀头了!以前可不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7 17:59 , Processed in 0.0805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