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该板块常常争议国产的液压元件多么差,进口的液压元件多么好,我个人就谈谈自己的看法。7 s9 @+ a6 p3 C$ q0 V. B; p
) P# c; ^! _ H% W+ b6 P1,国内的很液压和气动工业跟国外的大品牌比,的确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工作多年的液压工程师都能感受到。就拿液压铸造工艺来说,哪家铸造厂能跟力士乐的铸造厂比。1 d7 X/ r+ F0 a, g' `$ v& q/ r# G
7 a5 e( j4 x6 W0 e P. Z2,国人企业老板很多时候都是商人的思维,那个地方赚钱,一哄而上,到最后只能杀价格战了,那里什么质量保证,与国外的百年老店比,企业寿命很短。: b, l, y7 f4 j: Z6 Q" V
* H* z+ T, j: T, ?* B
3,就目前的元件使用者而言,很多工程师只要设计液压和气动机械,一心只认可进口的,例如:力士乐,派克,奥托斯,油研,贺德克,丹佛斯 FESTO等。这些工程师心态我来猜测一下:# J7 A% w% M, q
(1),设备要求精度和使用寿命需要,而且整机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利润还很大,选用进口的液压和气动的元件成本大,也没有多少关系。5 X2 w, g1 V( s
(2)不管我设计什么设备,我都要使用进口元件,主要因为自己怕麻烦,用了国产的元件后机器质量不好,别人会说技术不行,特别是老板更加不认可你。
1 W$ w- V5 H5 W6 w2 A: [) K0 z3 \(3)心里自卑感,在内心之中就觉得,只要是国产的元件就是下三滥的东西,只要是国外的东西就是高大上。$ a6 U s) n1 F4 V3 D. n$ u9 W
: e$ T- N1 O7 E7 l9 t) l5 W; _. y
) R5 L5 {+ [+ ^5 x) P4 K/ p
3.我觉得应该客观的,辩证的看待国产元件。每个设备有不同的工况和使用要求,就拿一般的液压设备来说,在国内还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例如:我就用过贵州力源的油泵/华德和榆次油研的阀/黎明的附件等(本人不在这三家企业工作过)。还有很多企业的生产的元件我也用过很多,不例举,以免别人说我在这里做广告。工程师还是需要根据自己设计的设备使用要求和工况等来选型自己所需要的元件;有些场合只能用进口的,有些场合用国产的也可以。
8 A5 B- m; U9 d$ b* }0 E0 A4 \. J" F" w* j& J! Y9 z
4.用了国产的元件就是证明自己爱国。用来进口就是说明自己技术多牛逼,我觉得都不是,还是靠工程师自己掂量自己设计的设备使用要求和客户提供的采购设备的价格来确定选用国产还是进口元件。
/ K" H3 x/ K2 B7 o) L0 b# L. m# h' i" J8 w- \. n
5.不管是进口和国产都有很多水货和仿制品,就需要工程师甄别了,还要控制采购渠道,有很多工程师说,打假不是他的工作范围。骗子只能一次生意,只要自己积极的去处理这些水货问题,我想工程师们在这个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的,要不你的企业烂得一塌糊涂,不管采购回来什么样水货元件,只要能装上就行。
1 G' f& U( f/ E5 M7 B
& r9 I9 _7 e& b4 V6.现在很多设备都要控制成本和交货周期,对于企业来说就要赚钱,对于使用客户来说要求机器的性能和交货周期。国产的元件在交货周期和价格方面要比进口的好多了,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国产能满足客户的设备的要求,我一般会选用国产的元件,我给客户做的方案中也会详细标明用哪家国产的元件。
" I6 p7 ?+ L% O7 N8 K1 h+ T4 ^
! t1 t% J M/ E; ~4 X. Z7.从我个人来说,采购进口的元件,焊接一个架子和油箱,把这些元件装上去,接好电控单元,设备动起来来证明自己多牛逼,不是我个人所追求的,所以在6年前我就从系统设计转到液压元件设计了;这6年来,最大了给本人感觉液压元件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来支撑,没有铸造,材料,热处理,加工工艺等基础科学来支撑,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媒体常常谈创新,我想在制造业谈创新,还不如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没有基础,一切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