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now. 于 2015-8-1 09:32 编辑
) c W6 u6 A+ w2 P) h) @+ [0 I5 L7 ]8 J3 }) I8 i
帮你复制过来了
' j: X# O% b( ~5 U- ^# `" H* L! c! s( j- ~3 l, s
通读部分:名校泛指985大学。机械,能动,材料类专业主要是指除计算机类(包括软件,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电气类(包括电子等),土建类(建筑与土木等)之外的传统工科。这里选机械,能动,材料三个专业来说,是因为招生数量庞大,很有典型性。我们统称为传统制造业工科。4 Q. _+ C7 o5 }8 w5 S$ n
概要:本文主要论述考生报考名校(985大学)的传统制造业工科的可行性和前景。' [1 u' U7 ~) y. m, V |. F B
$ C1 e1 I! M* x _4 r$ T' ~3 p* ?2 {) S- V; h
几年前这个时候,高考结束,通知书来了,我父亲看了后跟我说过:“其实我是打死都不愿意让你当机械工程师的,但你自己录取到了机械那就好好学吧,本科毕业争取出国。” 那时候有部电视剧叫《暗算》,我看完后热血澎湃报了机械想为军工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但一腔热血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不到一年我就从上海某C9退学了。为什么退学,这是后话。退学后我去了美国读了计算机。; J3 X8 e1 {* ~9 E
父亲在航天部门工作多年,越来越多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辞职。有成就的人,有的技术移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有的自主创业。刚毕业几年的硕士博士,辞职去深圳的也很多。这些人里有很多是学机械,能动,材料的,大多也都毕业自北航,哈工大,西工大,华科这些工科强校。
6 e6 P+ [0 V3 w8 T/ n我给大家看一个图表:2014年统计的毕业生五年后薪资排名
/ r2 x3 w! Y5 h" [! L
8 `( M+ W" W: N& ?- T3 Y) T
" r1 | b+ e. y& Z6 G国内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排名前15的都是哪些学校?除了清北复交,剩下的不是金融(两财一贸),就是管理(人大上外北外外交学院),或者信息技术(浙大中科大同济)。当年高考分数差不多的机械材料这些传统工科强校在哪?2 `/ D x n+ f' B/ m3 U
西交排名28,哈工大排名37,华科排名53,西工大排名68 。5 m" p5 u/ y4 g
即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的985,排名19也是差了同在北京的普通211北京邮电大学11名,况且北航的计算机还很不错。某种程度上说,报考传统类工科=低薪。
& u) Y2 f/ u9 t5 o) u/ T: [学传统制造业工科,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是需要信仰的。下面我会细细的跟大家说。 ?2 Z- k# A- B
- T7 Y# A* F; X, W K
, O8 [, t( |. f( Y0 C* o$ a- Y
一,中国的制造业是什么现状:, z6 @ w! @) M0 Y3 c$ H' j
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很大,而且制造业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前10年大家把大把大把的钱投到房地产里。现在房地产不景气了,钱又大把大把的投到金融和互联网。新上任的李中堂还在鼓励大家开网店搞互联网当创客。就算是投钱搞基建,国家也不会想的起来制造业的。好不容易德国的工业4.0概念传到了中国,李中堂才想起了制造业,搞了个什么中国制造2025,但我个人觉得这都是概念炒作。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能保证不下滑就谢天谢地了。这次回国,什么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些词汇层出不穷,可我觉得中国制造业靠这些翻身的几率几乎为零。为什么,我给大家看一张图表:
, B/ P6 S M# ]9 C8 Y8 L5 I/ V% K0 Y. g% d' W
) ?3 W$ S/ ~3 y7 m- Y6 u. C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中国制造2025里最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国的市场已经被日本的发那科,安川,川崎和德国的库卡,瑞士的ABB这几家垄断。沈阳的新松机器人,也就是通过价格低换换市场,能骗骗经费罢了。国内很多企业也知道购买点高端设备准备做高端,但事实是大部分进口数控加工中心生产线长期闲置,只有等领导来视察时才会开。
# G! w' ~) v1 j$ {8 X8 A N. T. g德国和日本因为劳动力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搞机器人研究,中国这样口号大于行动的国家,现在才意识到肯定是来不及的。虽然安川,发那科,库卡和ABB这几个工业机器人巨头在中国都有产业分布,但我帮大家查了,与合资车企一样,这些企业的研发部门不怎么在中国招人,最多也就是维护安装人员,很少有去搞设计的。我对中国的制造业前景持悲观态度:低端面临人力成本上涨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的风险,高端面临缺乏创新和资金投资无法开展困境。反正是近10年中国制造业不会有什么根本性改变,所以从业人员还是会长期面临薪资收入过低的窘境。
1 L4 Q0 }8 b- P; T! z发达经济体在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雇用的人员都一度高达劳动力总量的30%-40%。我国现在是15%左右,但却出现了下降的苗头。国际经验表明过早去工业化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制造业是受冲击最大的。 3 r+ W, F( u% k+ B; R
9 T: \5 B) y- t8 h% Y
# \- O/ q- J3 K4 h G+ _4 I0 F二,中国制造业与工程师的个人发展' T) D; K5 [8 E$ ~
有人看了上面这段,说中国的制造业不行不正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吗?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改变一个行业的可能微乎其微。机械,能动,材料这种传统制造业工科行业里,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是需要通过长期生产实际环境训练出来的。这些专业的经验性要求要高于除了土木之外的任何一个学科,仅仅凭学校的教育很难产生优秀的制造业工程师。可是环境呢?上面这段也说了也没什么能培养锻炼人的环境。这就是一个死循环:缺人才-》—》水平差-》培养不出人才-》缺人才 这个死循环怎么解开,本人也无解。
* X+ v6 ~. |6 I3 w# B3 l9 S, g D3 z: C& x, [# _
S6 X. A9 X: O4 ^+ C5 T; v三,机械,能动,材料等专业本身所面临其他行业的冲击7 V! Q- J+ g( N: {5 C
机械作为一个历史仅次于土木的传统工科,本身也面临着其他行业的巨大冲击。能动,材料类似。比如:
( \' y5 K- `8 g# D6 \0 p①传动系统,以前很多传动系统是机械式的,因为传动效率高,承载功率大。但现在随着电气的发展,尤其是变频调速技术的成熟,电力传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多的高端机床的变速器已经从机械式换成了电气式。$ d' `* f z: k) q1 G
②电动力,火车最早出现的时候是蒸汽机的,但随着电气工程的发展。机车也从蒸汽变为了电力。而现在各个品牌都在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我看过一个资料,现在车企已经越来越研究不起燃油发动机了,因为每在发动机领域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汽车的变速器其实是发动机性能与实际需求不足而妥协出的产物,电动车的调速变矩很容易。不久的将来也许学机械的再也不用设计变速器,而能动发动机方向直接面临失业。3 g8 S# n' Z. M/ X( H. B
③自动化设备,以前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不够成熟的时候,很多自动化设备都是靠机械里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实现的。凸轮的加工成本很高。而自从PLC单片机等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系统成熟后,以前靠纯机械来完成的功能可以用成本越来越低的电气机构完成。任何复杂的连杆机构的动作都可以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和一个PLC完成。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械结构被廉价且易于控制易于改变的电气结构实现。300年前瑞士就做过一个自动写字的机器人,通过纯机械来实现的。可是现在呢,机器人都是靠电气了。
# v3 E9 T c8 _3 B E6 ^0 T/ P* B传统制造业工科里,只有材料没有面临其他行业挤压的情况。但我国没有发展材料科学的环境,也很难生存。
* N9 W, C& W5 r* H( v6 V
2 I2 s: G" ~6 x M- Z9 T5 o& J* l. |/ x
四,传统制造业工科生存状态
, C) Y6 G2 Z* c国内开航发的学校主要就是:北航、西工大、哈工大,南航。而学出来想留在行业内基本上就是去中航工业下属的研究所、工厂等等。以本科生为例,大部分研究所很难进,进一些工厂制造厂等等。而他们的待遇很一般,比如上海某厂,一个月拿到手3200,另外某企业3000不到。2014年上海平均工资6000+,除去生活费1000,再除去房租1000,一个月只能结余几百。再说研究生,以614所为例,由于人数饱和,本科生已经不招,招收的硕士生越来越少。在614第一年能够拿到手的所有薪水是7万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4000-5000。1 h% _& n8 f1 _% Z7 ?! V; }+ i& b
但是:国内的研究所基本上是“611”制,一周6天工作日,每天11小时,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基本上每天加班是免不了的。另外南京某厂招收航发硕士一个月拿到手才3000。航发的学生辛辛苦苦拿到硕士学位出来之后累死累活地工作每个月才4000-5000,你觉得把人生投在航发值吗?同年级一个本科生,去了某快递公司月薪8000,周围几个读研的同学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搞研究的动力都没有了
: b2 E1 r ?; `! ^$ E( v3 P5 J6 l9 J2014年11月10日,创办并兼任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得主师昌绪老先生逝世。他生前进言国家要搞“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在航发领域真的是落后很多了,在2011年才提出要搞航发重大专项,4年过去了,什么结果都没有,只有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两机变为主导产业。大家很多真的是在靠情怀靠“航空报国“在搞航发5 [2 o7 v0 D" i
没钱只能谈情怀,我们在基础已经落后很多,这样下去连人才都留不住。
6 Q. m, I9 `# y) f* R说白了工科就是拼人才。毛子上世纪航空技术很好,就是因为待遇好受人尊敬。
8 v! H+ b; ?+ v2 ?- \美国呢,NASA员工在美国受人尊敬,各种女孩前来送逼。在上个世纪NASA给工程师开的工资是可以完爆华尔街的。今天也不比华尔街硅谷差。中国呢,改革开放后靠着人力成本低廉赚了点钱,可企业有了钱了就去搞房产忽视研发,工程师不是饿死就是下岗转行。典型的比如哈飞的松花江汽车和一汽的夏利,从国外买了技术红极一时然后忽视后续改进研发走向倒闭。等意识到这个问题了,钱花光了没钱投资,人才不愿意来进了死胡同。现在进去只能当炮灰,就算你为行业做了贡献,这个行业也得十几年后才能回报你,你的女人等的住你?你的孩子等的住你?
5 w* S7 x3 S* _" }+ w
, ?' C) |/ ?( b$ ^
. |$ m# N+ A9 `9 G: C4 Y5 ~五,总结:( X; t; c# r( f$ _7 b. H/ D
我觉得,能上985的就不要报传统制造业工科了,国家这个大环境,你再怎么是人才也会埋没你,到时候入行了跟一堆普通一本的一起工作你也不自在。有时候读传统制造业工科,化学,生物是需要情怀的。你若不坚定就别去了。9 f2 H9 _4 H, z2 d# l. e h5 n
我有个同学二本机械毕业在卷烟厂,一年收入30w,可你知道人家家里做什么的吗?这都是特例。我国那么多国企,传统制造业工科的去处大多也在这里,混体制就够累死你,大多数人终会被柴米油盐所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