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1|回复: 3

电镀锌 三价Cr钝化,检出六价Cr,如何延缓其转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15: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品:紧固件9 k0 ^* d- L4 t  x: i
检测方法:IEC62321
7 h) }" `6 F* i2 p  v+ N, N. t注:生产储存一段时间之后再检测& h& n  ?, m. T' x' c5 O3 i
查了相关资料:找到了这一篇文章 http://www.doc88.com/p-5408274477855.html
& ?6 @5 S0 t. ?3 Q7 B8 c哪位大侠处理过这个情况,采用何种方法能够延缓其转化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23 0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在出差,不好意思
3 @7 ~+ H6 S: v5 P- o9 D8 r2 @3 G" c  j6 }0 s1 `+ [8 G
我想确定的是,目前你们使用的钝化液有这个问题?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Cr6+产生?
3 F. D6 U5 T1 }( K% w有具体的报告确定吗?我是说SGS,CTI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试报告?; m  e7 q% f. `7 G& o8 w! X& l

$ o) ?% [2 ]% \6 P' R+ F8 p从我05年接触三价铬钝化到现在,我只听说过假的三价铬钝化液,没有听说过真正的三价铬钝化液钝化完的工件会在钝化层中出现Cr6+的,从来没有过(确切的说是从来没有因为六价铬被客诉过,哈哈)
  V4 Y3 y% R* J0 W- f6 G7 p8 p8 C  ?! i- x
至于上海交大的那边论文,一个是08年的论文,时效性本身不谈,光内容我看着实在是为我们的大学悲哀,上海交大啊,居然这种狗屎论文也能发表,
, E- [5 y- f( U3 y$ N首先,点滴法是有测量问题的,不能作为最终判定,
# q% }3 t( @# l, L5 C) E其次,试验中采用了多少螺丝,每种测试的时候出现六价铬的螺丝数量比例都不做说明
) T4 U  m- d2 K4 l7 Q还有,其实我看到他说6-10微米的膜厚,三价铬彩锌钝化,在08年的时候就可以做到250小时的中性盐雾,我就呵呵了,不愧是上海交大啊,就是牛逼
% F7 I+ I4 e9 p4 }; i# X! j3 ^& c最后,这个方法定性分析也是有理论极限的,一般是1-2mg/Kg,而欧盟的标准是1000ppm,哈哈
% W7 B: g) Q" W0 W/ X7 {: ]$ I
4 U) F! `2 f$ B* |8 M: D所以。。。。3 a" C  p" L! {5 l5 f: ?

点评

哈哈,这种东西就是要具体分析,太笼统没法说,因为测试六价铬不过的因素不少,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钝化液的可能性,小牌子害人,哈哈  发表于 2015-7-23 16:47
不是我公司的产品,具体是否有第三方报告不是很清楚,  发表于 2015-7-23 16:30
大侠这么一说,我很怀疑他们怎么测的  发表于 2015-7-23 16:22
多谢大侠指点回复,果然得请教专业人士,看论文被忽悠的概率好大  发表于 2015-7-23 16:17
发表于 2015-7-23 09: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延缓转化$ X# p. Q" N, s4 k: ]
0 q* |; E' w2 H5 y
就是做密封包装了,隔绝水和氧气,自然就不会转化了,
' {1 \5 C' D, V: E: T) N7 I有条件就真空,没条件就自封袋+干燥剂 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4 06:51 , Processed in 0.0719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