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线稳定生产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而且是需要全尺寸检测,对于‘全尺寸’这个概念,大家似乎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就没有办法明确如何检。
$ [$ U3 K, x6 e* p. |6 r5 a; O
3 L, ~- Z' s0 m- f, N 先说送检频次,是一周一件(其实以前的产品检测频次没有这么高,据说新来个老外要求一周一件,也不知道是自己看心情定的还是有科学依据),由于图纸上轮廓和粗糙度要求极多,而且没有全自动检测设备,得一项一项手动检,所以检测工作量会很大。
% f0 S4 o& U* K, {) v e- [, f9 U
/ U0 t$ V8 k9 q8 q! s 再说‘全尺寸’,A君负责整个事情的协调,B君负责送检,C君负责检测,A B C君对全尺寸似乎都要自己的理解,抑或是都不理解,所以就出了分歧。之前的产品也做全尺寸检测,不过图纸上画好了哪些轮廓、粗糙度(姑且只说这两项吧,因为分歧就在这)需要检,所以C君明确如何检测。现在的新产品其实跟老产品差不多,不过图纸上没明确哪些要检测,C君问A君要一个List,明确哪些要检测。A君丢过来整个图纸,说,照这个全检。图纸都是国外直接拿过来的,里面密密麻麻标满了各种尺寸,还有很多的旁白注解里面会有Rmr、Rpk等各种参数的要求,所以不能忽略。A说,你们是负责检测的,图纸给你们了,全尺寸检,每个都要检,参考尺寸、旁白注解里的也要看懂,没有标注公差的,要找到标准把公差标在检测报告里,发现不合格的要立即通知我,我要在某某会议上提出来。。。。其实A是看不懂图纸的,大家都知道,而且在整个事情中似乎他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他说负责干什么的呢,大概是协调。对于全尺寸检测,不知道国外是怎么个流程,反正在我们这就是这个事要做,要做好。只是就丢来一张图纸就让C君检,还要求把未注公差的全都去查表查出来标上,似乎不妥。即使是全尺寸检测,也需要有个List来明确一下吧,如果只给一张图纸,要A君何用?
# T/ v1 E; i8 T8 d9 |4 y! `8 @' Z
记得之前做设计的时候做过一个技术文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这里会明确标出哪些是重要的,程度如何,以指导生产工艺。不知道这样的文件在检测方面是否有效,而对于全尺寸检测,难道真的只是丢来一张图纸就完事?一件产品检测完报告能有七八十页,A肯定不会看一眼,大多数情况只要C告诉一句话:全合格。) x" K7 }* K; o$ k
! b2 s3 m' r* t$ b' H7 z; x2 H
对于关键产品,定期全尺寸检测肯定是要做的,但能不能理解透彻一点,做一个有效率的抉择?' o" o# s. A( d( M$ \5 T; m
# ~0 O8 O& t' m! v \ 何为全尺寸?待求证。。。
' N* I. G3 _% }2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