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60|回复: 48

不要一味迷信外国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8 1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某坛友对jones & shipman(钟思敏)磨床的赞扬,我来吐几句“槽”。顺便胡说八道些其它零零碎碎的。) o- G- C! E+ N7 [
这些国外的机械公司,制作都是不马虎的,所以相对而言,精度、耐用等,你得承认!毕竟是百年的企业了。
# c5 a/ n; o" B" K( ^我这里谈的只是设计。; }. G7 M5 u# A
+ n, S4 Z, @$ v. T- h/ x0 _& L7 a8 Z
    谈谈所见的钟思敏磨床吧。! ]  h) U- `% f* j$ B
! L( }4 s/ u& h! F: ^
    头架:它的某款数控外圆磨床。它的主轴是这样设计的,径向和轴向都是滑动轴承。
+ d% [6 ~; J- P! g7 ?& _+ K0 I) ?! b* j" n
    它的轴向轴承是这样安排的:" n, [: ^  F% Q" @# @$ X
* E" \5 W( j9 u
    前端在主轴轴肩与径向轴承的端面之间,安排了一个铜环(轴向轴承的一半,在它的图纸上叫collar).
( P+ x! z! r, q/ _0 s  C9 i# O+ [, J那么另一半应该安排在哪里呢?我猜国内50到80年代的设计人员都知道,就是今天泡论坛的也有1/3会
; b7 X/ n0 H/ F% ]知道的。5 x. f% J( |7 n4 Y3 v' ^8 A

  P& \( c" L' u' }$ M/ |! q# `    然而它却安排在后端径向轴承的外端,也就是说在箱体的两端的两个径向轴承上,它一边一个把主轴的/ w/ X# d8 z( Q+ P0 H6 ?3 x1 J
轴向抱住了。好吧,主轴发热的伸长完全不考虑了。这样的设计,坛友们会膜拜吗?不能吧!
! H; y2 \5 R, d8 \4 H7 @/ i2 i' r   8 s) r$ G( Q4 G! T
离奇的是,就是这样的设计,它的轴向固定或游隙调整是靠单个圆螺母(约M45)加一个大约小于M6的
+ B+ a, j2 [% v; K$ ?& j平头锁紧螺丝来完成。
: _  e" ?% Z4 Z/ E
/ J: i$ d; F) }8 j9 r    更离奇的是,外圆磨要有主轴转和主轴不转的功能(不然它也不要轴承了)。那么常见的,就是要主轴不转,& \' e: f6 q/ [$ k
就利用箱体,用一个销子插入主轴的孔上,固定住主轴;同时驱动带轮与主轴的连接脱开。常识上,你也不会
) d+ }/ p" c( u! t+ e设计成这销子插在主轴上的某个零件上吧!它居然直接插在锁定轴向的圆螺母上!圆螺母上开了几个槽,于是7 Q+ Y& b% k) F/ l
变成了开花圆螺母。记住啊,这里防松的只有一个大约6M的锁紧螺丝。
+ A- c& }2 G+ ~- t( E3 j5 H9 |; r" l. m5 z0 m2 A
    于是,按操作习惯,你总是先插上销子,来回晃晃主轴,以确定主轴被锁住了。这样晃来晃去的,圆螺母就
9 T2 H  k8 G1 _5 a0 t松掉了(这还好,紧死了都有可能)。销子与槽之间很大间隙的,而且不可能没有间隙的。
1 p- p( g9 s- N& g( B# o5 q
4 P8 B  O9 e- \" H8 \    于是,操作人员忘了先退出销子,启动了主轴(常见)。。。,大部分磨床主轴的锁紧圆螺母的旋向是按主轴
; O" n5 w# |4 X3 H的旋向越旋越紧的,在此,我衷心“祝福”这样的设计是反其道而为之!8 U( F5 H- F7 Z7 y, S, {* N
3 s4 z) X) i. G1 n4 b8 H$ Z
    砂轮架:它的某款普通内外圆磨。它的主轴是这样设计的,径向和轴向都是滑动轴承。$ d" Y  a' P' Q
* B; J& ?4 {" {, r* T
    它的轴向轴承是这样安排的:
' H  W6 z6 F# S8 M) C: h  T* b( ~
' M- L& j4 ?0 G: j$ `/ ?' N    这回它的设计是合理的,在主轴本身的前端,加工了一个凸台,凸台的一面靠向径向轴承的端面,另一面用
$ V4 c5 y' x; G# p0 x压盖的的端面靠上凸台的另一面。而且都是在砂轮架的前端,这样的轴向滑动轴承的安排就很合理了!( j8 J0 _1 C, j# w5 b

5 B' z# D4 V" o2 N  N! J3 L% I    奇怪的是,在径向轴承的端面,它开了形成油膜的沟槽;而在压盖上仅仅在1/4左右的圆周上,装了一块小小
- X7 B- o; I5 {6 L的止推轴承,没有沟槽!: t9 @# z# t* ?: C! O% b
" {6 J; G* _, x4 U) P+ O5 f
    合理吗?没门!在轴向不受力时,有沟槽的那端油槽形成的油膜压力不断推向无油槽而且面积小的那端,结果
9 d  b  D! \- m6 c+ d1 i可想而知。。。。
! }( ]- b. W1 G* ^  i    & q0 \3 {) |, h8 Q% O3 Y
    内圆磨头:它的N款普通内外圆磨,内圆磨头它是这样设计的。
3 I- e& y( G8 n, r. f3 y$ E    那更是天大的笑话,热心的坛友把这句话@“哈挺”吧,当然这不是它的过!9 Q* C( r" J' V& ^$ J: [0 n
   
- W/ C, H$ c  e3 R& s) t9 \    设计上它是这样安排的:
2 J9 I1 r! F; i4 M. ^
" Y: s# ^, S3 u: h0 U6 k7 g* J3 y    3万转吧,用了三个角接触球轴承,弹簧预紧。7205两个,7203一个。2个7205在主轴前端,DT安装;1个7203装在主轴% \. T0 L/ c+ @, J
后端的弹簧座里。主轴后端联个平皮带驱动的带轮。; z+ W2 F5 ^# @8 J5 n: n5 w* |3 M5 y
6 Y6 m( \- n$ U, f
    不详细说了,很失败的磨头设计!一个笑话一样的主轴设计!有空你自己画一下。
& m5 M" F. j- X: e. G* c; g% w# T9 h0 |% z, \9 r( c; b
    好吧,技术上就不胡说八道了,要吐槽国外先进的东西,有点不自量力了,毕竟人家制作是很认真的!
/ w/ @$ q" |/ `3 m
7 k: u$ y: @' `) V    说说“井底之蛙”。: h2 C5 p  }: s: _3 f4 a3 e: q
   
- y8 z% W; _. J* ?3 _, r    这世界各国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井底的蛙,没有万能的人,只是井口大小而已!) M$ f  E$ I( f/ g$ X
   ' D1 D7 v) ^( f/ w% V' O# @
    人们在各自的领域有贡献社会就必然就有回报,不必抱怨,任何制度的社会都一样,都有不公平!$ `) K! X+ ?) W9 ]0 L

. d# w' X4 }( Y& D    问题是,你努力了吗?你贡献了多少?9 i+ W5 R# G8 w
    ! n/ j, J& O2 Q& a, ~2 k
    今天我在此质疑jones & shipman(钟思敏)的设计,有人质疑过吗?当然它近期的设计我不敢质疑,
3 H8 Q/ Y3 a4 [- a, C4 ?% O2 N: }因为没见过实物与图纸。见过了一样挑毛病!
# f" U" V7 ~- M
: a. f! c5 t" N1 O' s2 U    在材料上,制作上你比不过人家,那是你体制和大环境的问题!又何必设计上也自甘下风呢?
. @4 [) j; C4 ^1 ?8 z; R5 S2 C) a! w/ b8 V, J
    不要迷信!
  V, v2 r4 p/ \! l) m$ X% U( E4 T, R6 j9 p) y! B* C
      。。。。。。。。。。。。。。。。。。。。
3 O0 Y- d/ i1 @, {  u# ?5 T8 E- [$ b3 o( ~" J; B
     想说的太多了,对国情的最大失望是给你一套图纸,你也做不出来!"啃“出来又是“天价”,不如买进口的。
8 Q& y" |  a6 h' K% Z这种怪圈何时能了?当然这里谈的是精密机械。8 j2 ?, }. r$ n! z

2 F( c; v+ y9 X" }$ N5 f7 W     总而言之是人没了!听老人说,以前一个八级工,薪水几乎与一个万人厂的厂长一样。现在都是精英治理了,
+ a0 b- d3 q( P7 d: }4 }玩得都不一样了,市值啊、市场占有率啊、还有上层关系啦等等的。
( I- N2 U- H+ m3 `
. j3 J' e% @8 ?& a4 T% T' W0 c     现在一个钳工在装配飞机发动机时,配作定位销时,做了个定位套,都可以获得国防科技二等奖!大国工匠8 V: W& [4 b5 r3 A" u
看的你都要有哭的心!“啃啊啃的”。
7 [) y% ?+ Z. T8 ~6 b; }
: q! U/ C1 ], B1 M% O( \6 |     顺便吐槽下大连某集团收购的德国某机床公司的产品设计,我也是很无语的!
5 ~6 S; p" U% @
1 V: d! O' |! N$ W      这东西,一个老美用很形象的语言说:
, B4 p% R3 s$ x9 ]3 G8 ^$ R" D/ j
: H' W6 Q' J: n! B; K: v3 G      男人站着都是两腿叉开,稳稳当当的。这东西怎么像女人,两脚并拢,还一前一后呢?
+ z* K6 m6 N: s% H, B+ D+ ^  }- b
这是啥东西?德国人的设计!, e7 {4 Q4 v5 q7 }
  }1 f4 M% m1 |& B( [7 [
    呵呵,周末,喝点酒,胡说八道一通。要拍就拍@螺旋线去!7 J9 j( d- w+ A/ }0 b% _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106 收起 理由
逍遥处士 + 1
mrplplplpl + 1 问题描述清楚,显得很专业!
子云绳业 + 1
张聋子 + 1
一朵娇粉嫩的花 + 1 不是设计不出来,是我们做不出来
LIAOYAO + 1 学习
老鹰 + 100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29, 订阅: 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是一种美德,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
发表于 2015-5-18 1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老外并不是都牛B的,论钳工水平,不一定比国人强,但人家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要比国产的规范耐用。
1 A+ S4 R: s3 B% p. J现在好多国内的外资工厂用的都是人家二战时的老古懂,直到电气系统坏了买不到配件了才把整个系统换新。导轨什么的用个十几年才会拿出来修磨一下,这个不得不佩服。
4 c2 P' {' ^) t+ ^' u

点评

蓝油红丹配在起用,刮贴塑就蓝油了。蓝油prussian blue. 红丹,美国是买不到了,法律上不允许,是铅粉。 淘宝上刮刀一大堆吧。硬质合金的用金刚石砂轮磨,陶瓷的成。其他的油石。平头、圆头,看你的习惯和水品了。  发表于 2015-5-20 08:21
对了,刮研用蓝油还是红丹粉?什么品牌的?刮刀哪个生产的?刀头什么材质?磨刀用什么?磨后刀头什么形状的好用?  发表于 2015-5-19 21:46
哈,刮研这东西,拼的是个耐力。没什么神秘的。 河北泊头的女工,000级平板随便上。我还真去检测过。 你说的精密刮研,写个东西,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5-5-19 21:31
让richard king刮刮Moore的工作台面。见过他的大作。  发表于 2015-5-18 22:40
BIAX的,我联系过richard king,只能走沈阳的经销商。 有他讲解的视频,刮多少点都很容易。视频应该在youtube上有。  发表于 2015-5-18 21:30
接触刚度啊,所以有时外圆磨弄出了螺旋线,呵呵。  发表于 2015-5-18 15:00
同样的点,不同的刮法,阻尼特性是不一样的。就这点区别,都会严重影响稳定性。  发表于 2015-5-18 14:57
除去材料和表面处理的规范外,精度,稳定性,寿命均在结合面上体现,这就是精密铲刮的不可替代性。  发表于 2015-5-18 14:56
年轻一代的钳工会铲刮的也不多了  发表于 2015-5-18 14:49
BIAX粗刮,达到8点有困难,12点更难了。有空我写篇精密铲刮。 美国moore的hook scraping. 瑞士的pull scraping. 都是顶级的,不要小看人家的钳工!  发表于 2015-5-18 14:33
价钱也让人眼红呀  发表于 2015-5-18 14:32
BIAX电动刮刀,用起来怎么样?眼红啊  发表于 2015-5-18 14:23
一把瑞士铲刮刀,你玩玩看!  发表于 2015-5-18 13:40
发表于 2015-5-18 13: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GMN的一根主轴就值我们一台磨床的钱,这就是现在的让人郁闷的差距

点评

知道就好,你自己换轴承要买多少轴承来选配啊,难怪你说3个月就坏,呵呵。  发表于 2015-5-20 07:53
装配,无非是个手艺。手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悟性不太差的话,3-5年基本掌握了。工业,玩的是可复制性。玩工业完成艺术,那是耻辱。  发表于 2015-5-19 21:35
就像飞机发动机,相同规格的人家的推力就是比我们的大。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材料、加工、装配的问题了  发表于 2015-5-19 09:14
一根牛逼的主轴,最终是靠那个装配技师来保证的。单个零件只是基础而已。以前听老八讲,装轴承事先要测各种数据,然后根据具体的数据来配的。比如一根回转精度在0。2微米内的主轴,就不谁都能装出来的。  发表于 2015-5-19 08:03
有点规模的机床厂会少这些设备?为啥还要进口整套主轴?用进口轴承不就可以了? 还是制作上没人了,对吧。  发表于 2015-5-19 02:59
电主轴的设计,刚性计算-静态模型比较简单,动态拟合不容易;跟不要说轴承装配的尺寸加工了。 你想,仅仅一个轴承安装位置的测量仪器,要多少投资?  发表于 2015-5-18 21:32
国产的价格也算人家的10分之一  发表于 2015-5-18 14:16
电主轴很难设计吗?  发表于 2015-5-18 13:41
发表于 2015-5-18 1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能写这么多了,都是搞机械的,你就不能画几个简图?

点评

没关系,把问题描述清楚,让人更容易看懂也是一种水平。  发表于 2015-5-18 13:52
抱歉,得罪你了。  发表于 2015-5-18 13:46
发表于 2015-5-18 14: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纳闷,为什么要拍螺旋线?两大侠看来很熟啊、

点评

螺旋线 茶都泡了N遍了,等着吐呢,睡前先吐点。 发表于 3 小时前  发表于 2015-5-18 14:03
发表于 2015-5-18 14: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实际用过才有切实的感受,老外的机床肯定是有不合理的地方。8 N" H" ?5 I0 a9 \& m% m& W4 ^
钟思敏,因为一个改造的项目去看过一台二手的,后来嫌贵没后话。
& i+ M+ \' g5 R' S' a1 \难道说的就是这种头架?+ }, y" C/ i5 O  Z
3 ]  M. k2 F( W* d2 Q
红圈处是固定销?调轴向间隙是黄圈处?注意蓝圈处的标牌。
  d& S) a9 K. k9 Q, Z/ F' P这是内部:
- [+ W' c. r: K. ~/ _7 y# F: A+ d0 r8 z3 m5 g& Z3 [5 E3 B
整台设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两颗波纹管联轴器。硕大。6 h4 E/ `; `1 `. Z5 T/ O, u& u- B
英国人设计东西比较轻飘,但性能没问题。和德国人是两个路子。
% B& z: Z2 U& u. Y: T. O下面是兰迪斯的尾架,几个敢这样整?
5 O% }6 N# P5 l$ S/ c
2 `* t: e) I1 z* S, b一看“单薄”得不行,直接架开放式的线轨上,没有任何防护。; a8 \1 I+ J  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点评

好吧,换频道,导轨。静待大作。俺只有搬个马扎听讲的份了。  发表于 2015-5-20 10:35
好吧,这事到此为止。不要讨论了。想想其它话题吧。  发表于 2015-5-20 10:26
你以为5kg max是调轴向间隙的?  发表于 2015-5-20 10:19
是安装夹头啊,不是安装工件。一个三爪,它的背板不就是莫氏锥柄上加法兰吗?锥柄后端有个螺孔,拉杆拉紧。你不知道?不然它后端的拉杆用来干嘛?  发表于 2015-5-20 10:18
你觉得有客户会接受从尾架后面手动操作来夹紧松开工件?  发表于 2015-5-20 09:09
才注意到5kg Max. 呵呵,一想就知道是拉杆拉三爪之类的夹头的。尽管我不是个磨工,可以想象锁拉杆时一定会插入那只可恶的销子!松时也一样!  发表于 2015-5-20 07:58
就是这家伙了,说说你看后的感想。  发表于 2015-5-19 03:03
但要说性能,还是勇克的随动牛一些。  发表于 2015-5-18 14:15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 收起 理由
逍遥处士 + 1
逛逛论坛 + 1
LIAOYAO + 1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5-18 14: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udiu 于 2015-5-18 15:02 编辑 9 {6 D* j/ }; m& s3 v! {
/ ^( I. R/ ]) A2 t3 T
....
1 w9 ?9 V/ j4 o# R( x

点评

那你说说上述的内圆磨头轴承安排的优点。算我请教了。  发表于 2015-5-18 14: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螺旋线 发表于 2015-5-18 14:13 + U7 Z* Z4 @/ d8 u& g
要实际用过才有切实的感受,老外的机床肯定是有不合理的地方。7 Q2 |; b& D3 v" }0 K$ W
钟思敏,因为一个改造的项目去看过一台二手 ...

# y. {0 m' w( r1 b估计是,见过图纸。- P3 a; \# O0 _1 t. u
- v- b$ _! V1 e9 I  |  C
Landis 又是个笑话!不说了。

点评

南昌格特拉克,我们客户啊。哈哈  发表于 2016-3-2 22:02
在南昌格特拉克,有一堆QUICKPOINT 1000,都带雷达安全扫描的。并不是效率高,而是灵活带来的高效率。  发表于 2015-5-18 21:56
@螺旋线 勇克的point grinding,有没接触过?磨削效率比普通的能提高多少?  发表于 2015-5-18 21:36
扒Moore?也有的扒啦,不过它是我心中的“神”。不敢!!  发表于 2015-5-18 15:09
德国人比较壮实,机器也一样,但和瑞士人比又显得笨。STDUER的头,尾架拉钩,材料特殊,一旦撞机,会直接断掉,典型的丢卒保帅,难道瑞士人很懂象棋?  发表于 2015-5-18 14:48
说设计,好的设计,那得把莫尔拿出来扒。貌似大侠对莫尔很熟很熟啊。  发表于 2015-5-18 14:45
德国、瑞士就是小日本也不得不服的。  发表于 2015-5-18 14:41
螺旋,我说的主要是设计上,日本机器在制造上早已超过美国了。  发表于 2015-5-18 14:40
兰迪斯是比不过勇克,但够用,稳定性和寿命,精度倒也均衡。比日本货要高出一截,日本货也就丰田还凑合。备件很黑,一个巴鲁夫的开关,也就200块钱吧,直接报1万6,简直就是欺负中国人不懂。  发表于 2015-5-18 14:30
发表于 2015-5-18 14: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懂行,但看着也是很精彩、很长见识;回头恶补下轴承的使用。期待前辈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4 13:29 , Processed in 0.0771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