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852|回复: 21

关于中国产品设计的十大误解与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0 16: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2004年来自国外著名设计网站www.core77.com的文章,由maccaroll翻译成中文,旨在让美国设计师了解中国产品设计的生态圈概况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不得不说,他们对于中国产品设计生态圈的认知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人。十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看这篇文章,当年对中国工业设计崛起忧心匆匆的米国同行都可以安心熟睡了,我们距离创新设计越行越远!!$ I5 I% R( ?+ a3 D
      以下为正文:; x" q. R- T/ x6 f

0 F* C8 C) ]5 R1 _! G; E7 M* a- l* x
    作为一名美国设计师你是否担心设计工作将会转移到中国?你关心设计工作中的日益激烈的订价竞争和产品的外包设计了吗?你对那里的设计质量感兴趣吗?
你也许从未去过中国,但你肯定听说过中国9.1%的GDP增长率,而且她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市场(几乎为美国人口的五倍)。你也许从《商业周刊》和其一些杂志上看到过对中国设计的大量报道,但事实真相是什么呢?

9 M; S8 t; Y( W' d( `5 m; L
    关于中国设计业你需要了解哪些?
( Q+ y: w0 O5 B' O
    当你处于美国和中国两种不同设计环境之间时,任何人都会感到紧张。美国的设计师担心在中国由于低廉的定价而丢掉他们的工作。而中国公司也担心颇具竞争实力的进口商品会冲击国内的品牌。

' m& @4 Z( [( a+ t
    感到忧虑是一回事,但是变得恐惧并在缺乏对事实了解的基础上的冷嘲热讽就错了。人们习惯于假设事物非好即坏,非得即失,总有不好的一面。但事实是当你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事情就会变得更明朗了。
% {+ d- |6 ~" P; w, ^2 ^; ~   “中国”和“设计”是两个意义广泛的词汇,要看你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答案不尽相同。在下面的十大误解与真相中,我们将解释关于对中国设计的误解并使你了解其中的真相。
中国设计十大误解与真相
    
误解
      
真相
  
+ I' y: A0 x5 k" D: ?1 F# U! O     
误解1:
  
设计工作正转移到中国。
      
是或不是
  
看你怎样定义“设计”
   ) }) K, V: O* l8 {$ `0 Z
    
误解2:
7 s, c4 p1 ~- ?9 e  中国设计师正从事廉价的设计工作
      
' A4 ?' g8 `0 N( t- L+ h
  中国与美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巨大不同。
   ! V/ \. y; g" u' [/ X
    
误解3:
+ f  y3 q2 ^( M  中国的市场是一个13亿人口的同质化市场。
      
8 r* K0 k# `% ^' D8 m, K; n" e
  像欧洲划分为多个不同层次的市场一样,中国可划分为30个不同的细分市场。
  
" q' v  v' i8 Q; T; g, o1 E- q1 F     
误解4:
, _" K; D, l9 l3 I: Y* Q  中国的市场在北京和上海。
      
  
中国有九个政府指定的经济特区,带动了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
  
9 R- k4 @$ O5 {2 n$ Z. g% _     
误解5: / C% w# n: J3 Y2 k/ p( H
  中国市场可以远距离操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惊人。两年对市场的调查和产品研发会瞬间变为历史。
   , i. y2 s& u( x
    
误解6: ' d; n: ?) F3 T+ y+ p
  本土化就等于中文翻译。
      
产品要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要,不仅是语言上的需要,也是文化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政治上的需要。
  
+ r  G5 d8 C* C7 m& ^; T; W$ V$ ?     
误解7: , `! n6 C3 W2 w
  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
      

0 m7 m" p- l4 I" E+ P! K  中国有许多美国设计师前所未闻的成功品牌,如:联想,TCL,美的,海尔等等。
   + ^7 z# K/ J6 r9 J: k8 @4 g% M$ P% P
    
误解8:
& T' w2 Q, o  U; h# ?4 c6 X  在中国依靠产品本身的优势就能获得成功。
      
) j1 _* X; Y4 c  {4 I
  知名人士对中国产品的销售起到重要作用。
  
4 x' Y8 r) Q0 |     
误解9:
, L7 g+ e9 D" Z4 N5 s2 Z  在中国,时间等于金钱。
      
  
中国这样一个有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对时间概念的认识是不同的。
  
% V& l9 K% q8 c, x& }" F     
误解10: " Q# d3 C8 ?: Z7 C! F& }
  中国商业的成功是依靠优化运做,提高成本效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商业成功源于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信任。
  
* l! H1 [3 u0 x% `# }; R# v& l! G0 h# H% V6 ]! r/ v
误解1:设计工作正转移到中国。
; J9 l: i. m3 C, I8 t& a真相: 是或不是
这个答案有两方面,着重依赖你对“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一个意义广泛的词汇。从设计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到设计一种创新的清洁方式,或设计一把牙刷的样式,我们都称之为设计。
如果你认为设计属于最后一个范畴,即对产品造型和样式的设计,那么设计服务工作将转移到中国就是很有可能的了。对于那些只看中产品迅速再包装而要求不同的产品样式的客户,他们可以在中国找到非常老练而又成本低廉的设计草案和服务。(图1、2、3)中国也拥有提供一步到位服务的本土优势。从设计表现,到工程制造。因此客户能够了解到图纸上的设计确实能被制造出来。
: b; i4 |. C& D9 x3 e8 R6 P7 p6 F0 T/ E2 k" w7 C' @
另一方面是好设计草图和设计表现却不等同于创新性和创造性。中国传统的教育系统更多的强调一味的灌输式考试和教学的讲授方式。 (即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们很少被鼓励提问题和挑战观点,这些都抹杀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另外, 中国尊重上级和长者的文化传统,,使得设计很难成功的运作,设计强调的是平等和团队精神的文化背景。中国的设计院校也有固有的文化继承,雇佣其毕业生为设计教师。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当"信任" 被着重依赖于已确定的关系上,就会阻碍其文化和背景的多样化。
然而,中国的设计产业正在急速的增长。目前,中国有超过400所设计学校。 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有许多国际性的设计会议,讲座和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演讲者。尽管需要时间去改变观念和工作的方式,但中国设计产业的形势不会一成不变的。美国的设计师需要很快从事更高的策略级的设计,即创新设计。光明的一面是,当中国厂商能以价格的五分之一生产一种成熟的产品时,你将无须再劝说他们认识到战略设计和创新的重要性。现代商业需要创新, 并非以前所认为的"当我们有钱花费到设计上"时才去考虑设计。创新,否则就被淘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解2:中国设计师正从事廉价的设计工作。
8 m) c# ?$ Y) _% t5 t+ q! ?4 F! q真相:
  E9 o  R8 {6 a/ ]    麦当劳的一个汉堡在美国卖多少钱? 99 美分。而1美元在中国又能买多少饅头呢? 或许是八个或更多,要看你是在哪个城市。在美国,相同数量的钱也购买不到与在中国的相同数量的货物和服务。 外国人可能不会理解在美国和中国,生活水平有着巨大的不同。美国的一个300美元的设计工作(几个小时设计咨询费) 可能在上海是一个初级水平设计师一个月的薪水。 因此,在中国这样的工作(300美元/月),并不构成 "低收入" 或 "廉价劳动力".事实上,如果你住在中国,你在美国挣的薪水能维持你很长时间的生活(当然,还要看你的生活方式了)。
误解3:中国的市场是一个13亿人口的同质化市场。 ! k: S0 j) o+ M
真相:
3 p3 y9 D0 W, c, |0 L5 e1 O8 a0 P5 n    与欧洲一样,中国市场也是不尽相同的 [图 4,5 ,6]. 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域,4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 (SAR)[图 7]. 中国有 55个少数民族。甚至在中国大陆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有由于中国当代政策变化造成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价值取向的差异. 因此说中国至少可划分为30个不同的市场。
*1966-1976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79年后,邓小平当选总理,中国在多年封闭后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 o1 C+ R# L9 O$ B1 W

- ?! S" G- D, j/ m2 n
; ~2 e9 o6 I1 s5 p+ e* c
误解 4: 中国的市场在北京和上海 ' s- K2 U- A( a$ r
真相:
, K5 P/ r  j' S  z. A( J
中国的主要城市象北京、上海可能是被关注焦点,支配着外国人对中国市场的大体感觉。但前面已经提到,中国不是一个同质化市场。
7 `" l4 O- Z' X    不像美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家的宏观政策来决定。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是直辖市,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SAR),所有政府的经济特惠政策不可能都被外界完全通晓。中国政府最近指定 9个经济区域:

: q$ Q+ g# Z6 a8 r4 p; O
1. 华南地区 (香港 ,澳门,广东)
3 e, c; _9 T) I& W2.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 江苏) & @' ]0 q5 H: W5 M- C3 L# R7 i- c
3.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 z, k* d- L' m" T
4. 东北地区 (吉林 辽宁)
& {, J# |8 Q5 a3 i& S* E% H. o1 f5. 黄河中下游地区(山西 河南) 8 |- {- w5 x8 T3 X: u& t- @
6. 中南地区 (湖北,湖南)
1 E7 B' q; X7 v& r) @  J* v7. 西南地区 (云南,四川)
) Y/ v4 L5 _5 w8 x+ Z8. 西北地区 (甘肃,青海,宁夏) 7 `  s( `! k0 Z" S8 c: F
9. 福建和台湾地区
5 l# Y9 V) ~9 O. \+ A$ }2 C. ^
处理中国的市场应该根据不同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要看你的业务是什么,不同的政策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对你的业务可能影响不同,可能在有些地区更有利。中国的政府政策对人的行为方式上有着深刻的影响, 也影响到中国市场设计和产品策略。举例来说,在8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深圳是的第一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城市, 中国的青年人才构成了庞大的地区移民,到南方寻求工作机会。
, [$ l6 D) h1 H2 I$ M" V; E$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解 5:中国市场可以远距离操作。1 H, k( }- `4 B2 u/ K# R
真相: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增长率极快。中国的中产阶级, 虽然只占中国整总人口的5%(2003),但正以每年 1% 的比率增加。而这1%就相当于纽约的人口! 在产品进入中国前, 两年的研发时间使得你对中国市场研究的数据和信息可能已全部过时。
而且, 如果你的客户或业务想要销往中国, 或为其的消费者设计产品, 如果实际上没去过那里,它将几乎不可能理解那里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结构。中国有一句谚语: " 缘木求鱼" 就是说如果方法不对头则事情很难做好。正如从未去过美国的中国设计师不可能为美国使用者设计合适的产品,那么不了解中国生活方式的美国设计师也很难为中国市场设计。
- `, U. N7 |) l/ \9 T6 [
6 e; H( f" I* R( N3 C
误解 6:本土化就等于中文翻译* y8 w+ m' O" S! \" Z" Q3 h4 m
真相:
大多数进口到中国的产品,仅仅是其在生产国的成功产品的复制品,把产品的信息直接翻译为中文。 产品直接输入中国市场有两大危险:
一是在另外的一种语言环境中,这些直接的翻译并不能被完全理解,需要重新概念化。例如微软的Windows翻译为汉语并没有表达出“面向世间之窗”的寓意. 直译为"我的窗口"汉语听起来相当的愚蠢。
) q3 s+ t$ z8 a& f5 Z4 L    二是某些外国的产品完全不是为中国的市场需要而设计的。 (例如 洗碗机,在中国不是常见的家用电器)
不过, 一旦了解了地方性的文化和行为需求,洞察力将会油然而生,产生新的产品创新和新市场开发。 例如, 中国的直立空调非常常见 [图 8]. 1998年住房改革以前,空调不与房屋的建设一起设计,随着经济住房条件的改善,房间变大,需要更大的制冷量,导致了立式空调的大量出现。(图)
0 ]; |8 I4 H4 V$ c
误解7: 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
6 K6 v# ~% o" p" `
真相:

/ c2 T, Z/ n* \$ j
也许最广为人知的中国国际性品牌是青岛啤酒。 中国通常给人的感觉是 "世界工厂",拥有廉价劳动力注重OEM方面的业务。事实上,中国有许多自己的品牌[图 9]. 这些品牌主要迎合中国的国内市场,或附近的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
! b3 L2 c* X& h$ I
中国主要品牌每年赚取1.25亿美元,包括:海尔,TCL ,联想 ,美的,上广电。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更喜欢国产的家用电器,因为质量和进口的差不多而且还便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品牌也正在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方法改良他们的产品设计或创新他们的生产线。
$ I0 q* ]! y7 ]" h6 ^) H9 C
误解 8: 在中国依靠产品本身的优势就能获得成功。
真相: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在中国销售一种产品如同在美国销售一样。如果你曾经到过中国而且在看到铺天盖地广告,你将会发现各行各业, 从快餐, 化妆品和服装,到家用电器,办公室产品,公寓和旅馆,到处是名人广告的身影[图 10,  11,12]. 而且,那些名人可能完全与产品无关。 因为中国是一个以人为导向的社会,一个有代言人的产品远胜过那些设计优秀却没有名人支持的产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解9:在中国时间等于金钱。
% J- a, X0 S1 `3 I' W  R真相:
设计咨询在美国通常是以小时计算费用的,像出租车一样。在美国时间等于金钱,而在中国则不同。 首先, 在中国对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认识不同。 如果你有在中国工作的经验,你会发现无形商品如服务、知识产权、概念和想法不可能被等同与那些有货币价值的有形商品,如建筑物和产品。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国家,有形商品被认为是有极大价值的商品。
而且,由于有计划经济的历史,在中国每件事都由政府指定:从在哪里工作、哪里居住到所做的工作由上而下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一定的概念和预期是一种标准,如提供竞争的比率和服务, 或有明确的时间范围和截止期限递送货物,这不可能立刻在中国出现。当你习惯于你的生活被政府照看时,时间和速度的观念也就大不同了。然而,自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正快速地变化着,思维模式也在改变。
误解 10: 中国商业的成功是依靠优化运做,提高成本效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C6 U+ Y7 G2 ^0 F真相:
中国的业务不能仅仅理解为资金和时间的一种交易。 在美国,友谊和生意是两种分开的观念。 然而,在中国做生意, 首先要成为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当在中国做生意的时候, 这种感觉的不同可能引起很多的挫折,如同外国人时常在他们的第一相会面会上立刻认真制定期限和对货物的要求,在中国会被认为是攻击性的行为, 会吃闭门羹。前面提到了,根据中国的教育系统,没有训练积极地提出问题,澄清事实。再加上中国固有的文化、社会礼节,不直接说出而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
幸好一旦信任的关系建立起来,合作关系则比较稳定,客户不会因为降低价格或更新想法而选择你的竞争对手。因此忠告就是: 耐心,耐心再耐心。
设计师的中国生存手册: / ~( y1 V, |( Y8 p- h3 w

; }1 N0 W: k* o' L: S8 d     1. 学好普通话
不要以为在中国,英语是国际商务语言。 如果幸运的话,你可能会与中国大陆会说英语的人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会意你的概念。通常,概念上的错误传达经常发生在你认为另一方已理解你的意思,其实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无法澄清这些问题。
如果到了中国,不论你是考察了解中国的制造业,还是为中国市场设计,学好普通话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当你遇到某人,如果你会说像“你好”这样的简单的几句汉语,你的中国同事将会感到很吃惊,立即拉进和你之间的距离。
2. 亲身体验中国
如果你从未到过中国,而你的工作与中国密不可分,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中国亲自看看。那样你对中国的感觉就不会为媒体而误导,而且你的中国体验将出乎你的意料。(在中国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3. "像中国人那样去做"
在中国,游戏的规则是不同的。 在美国工作的经验不可能适用于中国,坚持在另一种文化领域应用也要奏效不是个好办法。让你自己沉浸在这种文化中,你就可能会发现在中国时间、金钱观念、哲学世界观、政策和法律的观念的不同之处。你必须认识到在中国工作不只是在另外的一个国家的工作而已,同时也是在另为一种文化中工作,一种在历史上主要以计划经济政策驱动的非常不同的政治系统中工作。逆流前进的外国公司只会受到挫败,逼迫他们撤退。
4. 寻求帮助
如果在中国工作对你来说太神秘, 太头痛,你可以找一个能够起到文化和语言桥梁的人帮忙。这样就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由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你认为一个从未去过美国的中国设计师会比美国设计师更能了解美国市场吗? 美国设计师一样不比中国设计师更了解中国。你就需要聘请能把握市场脉搏并对中国市场十分理解的可靠专业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2003年搬到现在这个位置的,我隔壁出现过好几家设计公司,都没有挺很长时间,上周,又搬来一家,这次是年轻人居多,好多人,站在走道里抽烟,看得见屋内都是硕大的显示器,一个家伙起码有两台大显示器,俺每天从他们的‘夹道’里面穿行,哈哈,
# n6 D( i* t4 _! A! U) I  E8 ]6 j7 s- z1 @. [. K) G; l
工业设计,以前说过了,没有生活,没法玩,
5 f5 b8 O& T3 W+ X3 J0 P4 g
* l2 c! q9 C3 d8 B) A3 ^% Z就跟我以前说的,玩大的工业设备的东西,人没有经历,也玩不了,只能山寨,一辈子都会困在山寨里面,. K, l/ I/ T4 {( T2 D4 P: A

4 d  V. C3 l1 z( d% u以前跟人家说,你没去过埃森,就不会理解工业,不去匹兹堡也不懂什么叫机械,没去过密尔沃基,就不知道什么叫‘大’什么叫强度,
5 T3 ^/ s+ P7 l3 k, K' A( G9 `; u! I
我说过,一看那哥们儿铅笔的牌子,就知道他在北京的工业设计界什么水平,上周看中航的林老板谈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林老板说,他是服的,俺说过佩服林老板,因为做到他那个‘椅子’上,还了解世界,还接地气,很难得了,
( X1 j" C# _- a9 r/ \* z2 N0 |8 K
6 A* e) ^- ], u- O: Q, B5 f哈哈,俺玩到今天,不敢谈‘建筑建筑设计’,也基本不敢谈‘工业设计’,只敢说‘给人家玩大型结构’,这基本算自知之明吧,哈哈# }$ V4 `9 _- C" N

点评

谈到报价,我了解,在北京,只要不是政府项目,就必须是对外资,假如不是上述二者,就一定会饿死,这是定律,  发表于 2015-5-10 17:49
没有那生活经历,玩不了工业设计,那是很高雅的东西,哈哈,要喝着咖啡,用不同的铅笔作图,打阴影线,哈哈,一个家伙对俺说,什么是工业设计,不就是做个‘逆向’吗?俺说,逆向你能做像了,都算你有本事,哈  发表于 2015-5-10 17:48
大侠等边上公司不行了,可以去收购电脑设备,工作站啥的,一般都是不错的东东!!别看装备挺唬人,那些年轻人其实日子过的很艰苦,设计报价就那水平,除非是帮洋人做本土化产品的设计公司,否则只能呵呵了  发表于 2015-5-10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8: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生存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真的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9: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拓宽我的三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9: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 [/ t1 R; E* Y" x+ e我说了什么敏感词汇?
/ x) e/ {4 h! M( ?" 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1  发表于 2015-5-15 17:15
国人的思维。。。。三流;  发表于 2015-5-12 16:15
我猜是三流  发表于 2015-5-11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2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窃以为,在中国,只要想真正去做点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 12:36 , Processed in 0.0822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