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美中教育% |; s7 n/ Z7 L2 ~+ x; c
6 r" Y' c) f, w1 i3 D0 [9 g: D' f 沉淀美国的历史,会发现美国的历史是一部人权演变发展的历史。从人权演变的轨迹会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在于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0 d8 W/ q {* l* ?& P9 m9 o
, ~' s' v [5 l3 g 在美国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在教育模式中,一切的相关的法律演变也是基于发挥个人的能力这个价值取向而制定的。美国政治架构会打击、拆散那些权力垄断企业、资源垄断企业。当高科技企业利用科技垄断市场的时候,美国的政治架构也会向其开刀。在美国人看来,企业的盈利是次要的,阻碍了个人去创新价值,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则是天大的事。
# p5 P& G. K4 ^3 `# U6 H' l) P7 y% }8 k0 ]2 f) ?" _
在美国,教育因人施教,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是其教育的目的。因而美国小孩的教育处于一种放养过程中,培养小孩自身的能力与兴趣。同时教育中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总之让小孩自由地成长。3 s2 |2 s9 Y, \5 l n
: f6 T( ?% T2 `+ c2 H n9 [& J
在中国,对于统治者来说,由于实施了愚民教育,江山社稷稳固了,他们施行的教育是成功的;而对于个人来说,由于接受了愚民教育,很多人的人生从此就悲剧了4 W, R9 U) A' Q5 }
5 d8 |1 S# l- I# o. R: T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古代出过许多思想家,教育学家。后来中国由于被蒙古与满清这两个异族统治,导致教育出现了大的倒退(在此就省略)
; F+ z7 K1 r/ R3 } {3 N4 v: V
2 ~" x" t! F2 u( j" \ 近代中国社会的北洋政府是个软弱的政府,但北洋政府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投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的大学教育、平民教育、新文化运动正是北洋政府的宽容而生根的,产生了许多近代中国的文化巨人,也教育出大批爱国的“五四”青年;另一个对中国教育贡献最大的政府就是美国政府,他们用大清帝国的赔款,用于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投资,正是这些培养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脊梁,他们在工程、技术、科学、工业、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为中华民族近代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B9 s3 W, E# e! J4 V2 G' V2 q! J2 e! t* O
1949年以后的教育演变
. f/ i; R# w7 ^* X$ V' L) x5 D/ n+ a5 ~" {7 C8 s% U7 G
从统治者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工具(一种没有思想的人才),所以在教育的设置上颇费心机,又红又专是当初设计的最高培养目标。这些人才教育出来后,果然造出了万吨水压机、长江大桥、原子弹、人造卫星,但他们不会造反。文革期间如何让教育出的学生造反呢?领袖们当然知道《无知而无畏》的道理,那就是要他们放下学习闹革命,通过学生的闹革命,将政权重新夺了回来
; Q8 ?# [, q, y: o3 m5 w) X" A6 C) m& E. d- I
从这两个阶段看,国家的教育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民族却多灾多难了。从个人教育来看,又红又专的人在文革中受到了磨难。但在之后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只要他们能活下来的,基本又有了发挥作用的地方9 T, ~3 f7 l) w+ H6 q+ Z
. X) M, v; p4 ~, M' p7 i 个人教育最失败的恰恰是响应号召闹革命最积极的学生,他们中的多数是当今中国社会社会地位最低、生活条件最悲惨的阶层。他们个人教育投资的彻底失败,决定了他们必然的失败人生。那些在闹革命中偷懒革命去学习,将精力投资教育的学生,基本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成功阶层8 d& s, j2 y. {7 u+ h7 s4 a0 X
" d3 M1 K/ ]' v4 m4 ?, P/ {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的建设需要人才。这种社会的稀缺资源让大学生成为天之轿子的代名词,国家按计划招生培养了大批的计划人才,满足了计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计划的招生、计划的分配,让大学生没有就业的压力。可是,由于当局教育的疏忽与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居然培养出“五四”青年,以至让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1989)。所以当事态平息后,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教育,正是重新的调整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从现在开始走向了社会,他们终于像无头的苍蝇迷失了方向+ D4 s: q( f) M O' g& P
! m; T1 B1 r0 U( f* V0 q. m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出现了,这是由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所决定的,前十年培养的学生基本已经满足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新增的毕业学生无法安排,为了将就业的压力往后拖延,当局扩招研究生、博士。其实在非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培养出来专业不对口的研究生、博士,社会是不需要的;从市场经济实用的角度看,他们不如一个农民工。因为中国两头在外的加工经济需要的是大批的低文化素质的女工、手脚架经济的基本建设需要的是大批的农民建筑工8 `, C* m7 `1 W5 r
4 ~! g8 Y: o7 N* u' b- _8 {, U. i5 C
矛盾的后移并没有解决就业的问题,却将个人投资教育的成本拉高,教育产业化后将每个中国家庭的教育投资大到了历史空间绝后的规模。所以说当初扩大招生并不是为培养人才而采取的措施,而是无法解决就业的问题,让矛盾爆发的时间后移,把问题交给后面的当权者,这就是权术的高明之处。可是这种矛盾的延缓却加大了个人教育的成本。当学生毕业以后,他们发现他们被社会抛弃了,十万、几十万的教育投入后,可怜的工资多数却只有几千圆的回报。那些没有在教育上投入的农民工虽然也是几千圆的工资收入。可是这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房子是那样的遥远,他们心中不比的悲哀
4 e7 e) B/ q9 P
" |" T8 `! a! e! Z4 g9 H* l 现在的中国学生普遍抱怨工资偏低,要知道中国的国家政策里,除外资企业的工资没有限制外,对私营、民营、内资企业的工资是有政策规定的,就是只允许千圆的工资计入企业的成本。如果哪个企业愿意多付工资的话,则要为多支付的工资交纳额外的企业所得税。这就决定了多数学生必须面对的低工资现状。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高额的教育支出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却被告之不要好高婺远,他们迷茫了。要知道由于教育与现实的脱节,他们又不了解社会。学校里好的老师都出去赚钱、搞科学研究骗钱的项目去了,能上课的,十有八九是混不到钱的傻老师。由这些水平不高的老师教育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恶性循环中让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被社会认可,使多数学生的教育投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