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Robocon亚太机器人大赛,由于央视回归,参赛队伍达到了80多个,由于附件下载可能要积分,现将规则简述如下:
) Y, z/ n: V4 [0 A 题目:机器人对抗赛,每个队伍两个机器人,交替发球。
+ n6 |! u# M+ _" k" r 比赛规则基本与羽毛球规则相同。
. v! V5 ^! k0 G 机器人有尺寸限制:展开尺寸不超出直径1200mm的圆,高度不超过1500mm。) Z) M% A* W, O+ B
机器人有重量限制:每个机器人不超过25KG。
5 Y3 | W* @$ z& o" N& {; Y 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比赛至今,方案也做了很多,但是特别可靠的至今没有,电机、气缸、弹簧方案都尝试过,也是我们水平比较低,到今天还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案,队员们也普遍有了懈怠感,斗志全无。* e; g, h+ x' u& z. C: o
现将各方案困难之处简介如下:1 @4 c3 @' D/ ]) g' O
技术积累不够,我们还不能做全自动机器人,比赛过程中必须有操作手参与,只能在人机交互上多下功夫。
- y9 d% d* y6 j/ u$ ]' S8 P0 b 电机方案:单个电机驱动球拍动力不够,(我们的电机已经是比较好的了maxcon),多个电机驱动一个球拍又导致重量过大,击球装置不够灵活(每个电机中1.5KG)。' f4 k1 g, R( n' }
气缸方案:气缸的极限速度不够,带动球拍后,导致球拍线速度过小,击球距离不够。
# l% f$ h' V/ }; }/ [$ W) O 弹簧方案:蓄力方案是我们这段时间努力最多的了,困难也比较多,电机弹簧蓄力,释放时涉及到电机轴不转但是球拍轴要转的问题,加离合器又会导致结构复杂,重量加大,现在在考虑气缸推动弹簧蓄力。
- @8 F) j0 B. r4 w# h6 I 在校学生,没见过什么实际的东西,基本都停留在理论上,诚心希望各位能给出建议,学生感激不尽。2 J) `1 P+ X7 m* [) Y' c: Y
2 K( r8 D5 g1 i, Y- S( J5 _2 _! e' ~# U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