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84|回复: 20

关于TPM,想知道大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2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翔梦随风 于 2014-9-25 20:10 编辑

我想大部分人,包括俺在内,对于TPM的理解应该是表面上的,希望各位大侠对其实质及精髓指点一二,拜谢!
@myth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20: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TPM的重点和基础在于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日常的点检和维护管理。现在的设备操作人员有多少能按照点检表认真点检的?说实话,表格打勾=点检。
PS:国内的现状,谈什么TPM,TQM,现场管理啊什么的都是无本之木。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产业工人。

点评

老工人明白设备是他们干活的根本。新工人都在想着游击战呢,谁管你根本。  发表于 2014-9-27 21:07
俺觉得 机械厂老工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不像年轻人。当然,社会大环境不同了  发表于 2014-9-27 20:43
我觉得把刀用好一直说话都很实在,说的都是干货。  发表于 2014-9-26 23:33
不得不说,你说的是事实,但也未必全对,太绝对了  发表于 2014-9-25 21:10
对于计件工人,时间就是money,点检表什么的顺手一勾完事。  发表于 2014-9-25 20:4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老鹰 + 20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5 21:2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工艺工程师和维修工程师是一个人。既要懂工艺又要会维修,改造设备,TPM都是一个人做。
我们的操作者又是钳工,负责维修除电气部分的设备故障。
操作者同时也是质量检测员,负责CMM操作。
我们是外企。

点评

方法是好。不过用人的高价呀,否则留不住。在红海的奋战的我等在人力成本上就会被对手搞垮。 更何况大兵团作战哪有这么多的优秀战士?培养时间不允许。  发表于 2014-9-29 09:51
外企?还是只是一个外企的壳子?  发表于 2014-9-27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刀用好 发表于 2014-9-25 20:31
TPM的重点和基础在于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日常的点检和维护管理。现在的设备操作人员有多少能按照点检表认真点 ...

大侠说的确是实际情况,很多时候,为了保证生产,很多问题都被有意地让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lyz815 发表于 2014-9-25 21:21
我们公司工艺工程师和维修工程师是一个人。既要懂工艺又要会维修,改造设备,TPM都是一个人做。
我们的操作 ...

很多民企、国企的工人,因为倒班或者人多,会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有问题的,大家都不管。反倒是人少的公司,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0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翔梦随风 发表于 2014-9-25 22:27
很多民企、国企的工人,因为倒班或者人多,会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有问题的,大家都不管。反倒是人少 ...

早上好,新的一天祝您快乐工作!快乐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09: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管理方式比(如说Lean比如说TPM)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质量稳定性(追求零缺陷),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浪费,最终降低生产成本。只是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不一致而已。关注生产现场的有它衍生出来的各种工具(6西格码,6圆,6S,5S,IE,CI 等等),关注生产设备的近年比较火也被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似乎就是TPM,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又都是互相溶合渗透的,比如说推TPM,大多数都是以5S或6S为入门方法,从维护开始,建立体系,CI又是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获得从点到面的改善,最后结合经验和实际实现Pdm,Lean TPM,管理创新。但是工具和方法毕竟都是死的,都需要人来实现,要在一个工厂里面推TPM什么的,首先至少要得到工厂长的认可支持,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工程(设备)部门主导,结合工厂实际需求,提出目标,选择方法及工具,建立体系,关注过程,收集数据,定时总结通报,主要的执行部门是工程(设备)和生产车间,所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参与。需求强调的是,好的体系不应该是与生产现场矛盾的,有矛盾的地方有可能是你体系设计不合理,有可能是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说服生产车间。回忆当年第一天推TPM的时候,厂长带头,所有部门经理一起,拿扫帚的拿铁掀的,从办公楼到生产车间,开始了誓师行动,当然那只时摆个样子,出个态度,打扫卫生只是一个无关紧要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开始。

点评

重要的是说话有效人的态度,呵呵!~~  发表于 2014-9-26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有合理的管理体制,然后是合理的薪酬体制.最后是合适的人。

点评

点评很到位  发表于 2014-9-29 10:48
感觉这个顺序颠倒了,对一个公司来说,先要有人,给他足够多的银子,让他制定好的管理制度。  发表于 2014-9-26 1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间看到你的帖子,你的@好像没有成功,但看到了,就简单说几句。

TPM的历史还是蛮久的,一个思想能成为主流的风潮一定有其成就和机理,否则没有企业会去推一个没有效果的方法论的。

TPM的特点就是全民动员,全员进行维护和改善,这是精益思想中偏靠后的单元。
所谓靠后,是指TPM是有大量基础模块为前提的。

这些基础模块,包含:
• 防错设计
• 价值流图VSM
• 5S+1
• 改善 Kaizen
• 与供应商的交互活动
• 客户的需求量分析
• 快速切换
• 流程地图
• 单元设计与产线设计
• 看板及拉动式和推动式方法论
• 负载平衡设计
• 动态可视化管理
等等,等等还有更多的模块,进而引入TQM等完整的方法论,加之自上而下的授权执行体制,定期回顾评审监控的机制,才可能把TPM做好。

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都是有单独的分解和理论的(当然这些单元课程我也教授,但不在这里分享了),一个好的思想,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或者强有力的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
要想把真正TPM做好,必须进行全员的教育,普及这些知识,定期进行改善活动,长期监控。

正因为国内多数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不足,而且基础薄弱,所以也就导致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做好的原因。

有一点我不同意的是,不能因为大家没有看到好的企业,就一棍子打倒所有人。
我所经历的企业,以我自己所作出的成绩,就是一个反例。
我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自信,否则我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

在一个体制的建立,和执行上,可以沿用传统的人机料法环+测的机制,我们国人没有日本人做的那么彻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全民素质的问题,这个我不想展开。

另外,请绝对不要怀疑一个好的企业对TPM,TQM,LEAN相关工作的薪水问题,绝对碾压绝大多数的普通工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1:5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cyxy 发表于 2014-9-26 09:00
任何管理方式比(如说Lean比如说TPM)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质量稳定性(追求零缺陷),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浪 ...

大侠思路清晰,可否推荐好点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16 00:52 , Processed in 0.0642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