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大数据”,被吴晓波称为大浪淘沙的“定海之宝”。“从今往后看,中国新的制造企业模型,一定是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
' L' v6 X' U6 z2 x-------------------------------------------6 Q; M- C6 j! `
( u" B. {" y" f F, |5 o" t& y7 Y
中新网南京2月22日电(记者朱晓颖)“我跑企业20多年,经常是制造企业老板驾驶汽车开到厂房里,告诉我,这是亚洲的最大厂房。这种情况,今后可能越来越少。”22日傍晚,在南京当地一场财富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一席话,引发在座企业主共鸣。! g R3 c/ R( B
9 B+ _; g$ t6 h% l# Z
中国最“牛”的制造企业,在时代洪流中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筛淘。过去30多年,中国制造企业搭劳动力、原材料、土地价格、税收优势,“靠山靠水”模式走到了尽头。
9 r! W- n8 q* p; n& S: t1 @# l5 d1 \/ }" T
“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刚建的时候,在内地找不到一个配件企业,连浴缸木塞子都要从香港进货;中国人发展汽车工业,德国人来参观了一汽、二汽,回去报告里写:上海使用的设备是希特勒时期的……”据吴晓波描述,中国制造业起步时境遇“寒碜”。+ G2 u* V; \, q' C
; F2 H* M* U; G
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的纽扣、衬衫、打火机、皮鞋、冰箱、空调、汽车,打上“madeinChina”标签,走向全球市场,赚取跨国企业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元钱”。6 V! n" b) x" C4 Z
1 h) G- g2 Y5 f/ H" s“在座的,还在坚持做制造业的老板们,该为你们自己鼓掌。”在吴晓波看来,直到2008年,制造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外有金融危机来临之患,内有劳力、管理成本上升之忧,房产等“快钱”领域仍散发着诱惑,坚持至今,殊为不易。: Q- D2 E( o/ K* v, u, T7 V
8 t* q( A0 t: Z, Q8 E( p% Y时下流行的“大数据”,被吴晓波称为大浪淘沙的“定海之宝”。“从今往后看,中国新的制造企业模型,一定是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2 V# r. p' K) ~: H7 S) w
* u+ j' f. u1 `
实际上,大数据已经在商业应用上有所体现:企业用春运数据汇出“迁徙地图”,电视商按观众偏好安排剧情走向,对制造企业是怎样的“为我所用”?
6 r0 ^; E5 j9 K4 |6 h& I8 i, a; V6 A- C" D, c7 u8 m' d
吴晓波认为,未来活得下来的制造企业,未必如今日一般体量庞大,极可能是中小型的专业公司,细分市场,用数据化手段,对企业生产、营销等所有流程进行改造,最终改造与消费者的关系。
1 G9 z2 P0 E, i
7 ?0 G3 e! Y/ W4 P$ y7 ]他且预测了改造的结果:原来中国一个全球化的工厂只做一个款式,每个款式做100万件;今后每件一个款式只做1万件,但是每件赚100美元。
4 o) c u8 o$ V0 ~* U/ j. ^! }) ?, W( _, m/ e5 ?+ ~
“一半以上的企业主可能熬不过去,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大规模倒闭、减产现象或持续,但熬过去的企业,会变得很强大。”吴晓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