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些年的书,一脑门地扎在书堆里,有理想、有奋斗的目标,但却总缺少一份激情和动力,只是盲目地听课、学习,听课、学习……却不知所以,有点浑浑噩噩的味道。对比中学和大学时期的思想,我有了一些很深的体会,似乎有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的感觉。
% s( E; m9 g* j2 L* ] I4 i4 g$ Q8 R G
2 \+ H: G& ?" x" c( S7 \1、中学时期老师总让练写作,却从没想过为什么要练习这个,只是一味地写,一味地借鉴,为的是老师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把我的文章当范文来念。要细问起内容来都只是些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根本没细想过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9 N3 J! a9 i m) p+ K1 D
. U8 c9 A$ |* ^) ^现在大学里不要求写作文了,却时常喜欢写一些简短的随笔,没有字数限制,只是把当时的感受、感悟、所见所想表达出来,目的性十分明确。% e7 P+ u3 ^1 ^$ ~# B8 J
; d7 ?- a' {9 b6 q9 Y' z& x4 _
2、中学时练习阅读,什么散文、记述文、议论文、说明文之类的,一看到就头疼,老师总说要抓住作者的中心思想,字面上好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说实话,当时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照做,分数自然也就不高了。 在大学里面,没有谁强迫你非得看什么类型的文章,于是逮着这么感兴趣的也就继续看下去了,不感兴趣的直接掠过。问题终于来了,看了大半天,作者要说什么?非得揣摩好几遍才能明白个大概,可是这样的阅读水平实在是低下,而且没过几天就忘了。6 t Z# G+ \7 s4 p
0 L! \% M. Y' M0 |2 O" W回想起中学时老师强调的中心主旨,这会终于明白这玩意儿的重要性了。于是改变以往阅读策略,不是看字,而是看思想,抓住了主旨,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跟着作者一步一步往下走,再没有煎熬之感,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5 l* _! d. C5 M6 A0 P5 ~2 H" \8 ~& N3 t$ b7 V, O& t1 Y
3、中学时几乎天天都在做题,但效率却极低,没做几题就犯恶心了,却从未去考量为什么会这样,更别提如何想办法解决了,就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