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93|回复: 18

寻求解决环氧树脂击穿的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5 14: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直在忙一个项目,里面用到环氧树脂灌封料,将使用TPU做高压绝缘的电缆隔离开来,。0 Q% O. m$ U' N

1 ^. i( z+ R0 o+ I7 W" v, A# {. I+ U如图中所示,外壳材料使用PBT,灌封料使用环氧树脂,高压电缆的绝缘是弹性体TPU;
) X, g0 B2 v, H
; e5 u* K" j. p+ y9 F现在问题是做电极与铜件间的耐压试验时,问题沿着高压电缆绝缘的外表面击穿。
* B5 O+ _6 v+ A5 Y/ _
0 t, y- h0 c* N8 k) {大家有没有对此有没有解决办法。% T& c( M$ ?4 n1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4: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高手帮忙分析一下吗??
发表于 2013-3-5 14: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办法,( U8 n  M, ]) [

+ F! V) P6 [; V" n一个是改用交联材料,有高等级的交联,* j; n1 L6 l, o$ }! d  r3 e  T" K
6 F& G0 v- A2 k4 |
再一个是加云母层,后者工艺不好控制,不太稳定,

点评

高柔性的电缆,你就别费劲了,直接用德国电缆,可以定做,寿命好,普通的就改交联,  发表于 2013-3-5 15:36
您是意思是说:1、电缆绝缘使用交联材料;二、增加云母层,也是在电缆绝缘中增加吗? 由于电缆线是运动电缆所以必须柔软,交联材料的绝缘,比如XLPVC或者XLPE都的相对较硬,无法使用。 我觉得工艺方面有点问题....  发表于 2013-3-5 15:29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5: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2266998 发表于 2013-3-5 14:59
( a! L# _& _' m1 [几个办法,
* G- s" s, y( p0 t! h! T
& k. ]1 f# B, H一个是改用交联材料,有高等级的交联,

: Y% Y2 q! H5 c: b% I* b但无法抓住重点,以前灌后存在气泡,现在的产品已经没有气泡了,但照样击穿不误。: v, U1 g% F% C+ H

8 {# h: z) x+ j9 s  L8 E
2 Q. C' t; M. P8 A  f$ S0 ^$ Y$ L( H
9 |1 j) |# W5 X2 q$ t3 O9 R  Q

点评

您有理想的环氧树脂 厂家吗?可否推荐一下,呵呵!!  发表于 2013-3-5 15:57
你材料自身耐压等级不行,这个不是工艺可以解决的,一个是提高抗击穿,再一个是解决工艺问题,要两个都解决,  发表于 2013-3-5 15:41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5: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2266998 发表于 2013-3-5 14:59
6 K2 h* P, d/ B6 T+ ]3 L0 H几个办法,, A* H6 l; t, Q) i' O1 ^( g* E
, c- }1 B. U' _7 \4 C# E( g
一个是改用交联材料,有高等级的交联,
6 j9 l9 [7 b' H; C/ }% L0 O8 g' d
您刚才提到了绝缘等级可能不够,向您汇报下:# v$ m! z! k- B# \* P+ ~- b
1 T' K0 {  X3 }% |0 H$ r
1、电缆出厂时通过了同等级的耐压测试;
5 e5 L6 v& s; Z( a2、从厂商提供的规格书来看,15KV/MM,击穿的最短路径也至少60MM,理论值远大于耐压值;" d6 W. g. G7 [
9 }6 i7 |2 T+ g4 T- G; D, Y0 R

5 L: O7 f" i' |1 @1 X9 L0 ?2 Y/ Y9 S% L
( V, @  H7 f/ `! X  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3-10-25 10: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觉得从你的描述上看不是被击穿,而是爬电距离不够呢?楼主可有被击穿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11: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rrwang 于 2013-10-25 11:16 编辑
( H  O2 J) y, }* Q3 r
songfq 发表于 2013-10-25 10:55 ' f4 b/ u( A( v% B# k4 r# Z5 Z
怎么觉得从你的描述上看不是被击穿,而是爬电距离不够呢?楼主可有被击穿的照片?
: k/ j4 o. e; t% b
附张照片,麻烦看看有没有思路,呵呵!8 O! B$ `. X! T;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3-10-25 1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第二、四张图片上看,电流是从表面爬过去的。耐压实验的电流很小啊,怎么把表面烧成那个样子?还有,外部包的四片怎么在图纸上没有,是什么东东?3 e. a- p8 f' {/ S

: M. A9 G! z+ q, `1 F8 Z*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不做一些伞裙来增加绝缘距离呢?为什么不采用冷收缩式直通接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fmdd + 1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4: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fq 发表于 2013-10-25 13:28
6 R8 Y1 ~% r' N! J1 ^% R# k' `从第二、四张图片上看,电流是从表面爬过去的。耐压实验的电流很小啊,怎么把表面烧成那个样子?还有,外部 ...
, n, u) \8 a" @! j- o( }
1、耐压试验在上缆所做的。
/ I0 E7 a9 U: T7 \2、这个结构设计已经在XR标准中做出要求,无法使用栅类来增加爬电距离。. [) Q( _; _3 s9 [
4 s/ c8 k( Z& P8 L' V
现在是沿着电缆绝缘皮与灌封树脂间的间隙打穿的,有没有在这上面想想办法,比如加工工艺类的解决办法。呵呵!!1 R9 i( Q; G+ z' p
" v; V" }# }) f4 u0 Z) C
这些可能比较偏了,不知道大侠了解否??, p. u! u0 E! Y. R

点评

谢谢了。。  发表于 2013-10-30 10:03
加工工艺不太懂。对不起。  发表于 2013-10-29 19:44
发表于 2013-10-30 1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电缆附件中的  中间接头?

点评

是的,这是给X光机球管供电的接头。  发表于 2013-10-30 14: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20 18:14 , Processed in 0.0869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