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45|回复: 31

从又一个‘牛人’的离去,谈中国与苏俄人才的压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6 12: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一个‘牛人’离去了,让大家唏嘘不已,论水平,肯定不是世界最顶尖的人才,但作为中国的牛人,是够格的,无论谁说什么,无论大家谈什么细节,起码阿拉觉得人家是一个牛人,值得赞叹一番的,一生没有白过,
- Y; S; D2 q, _( }# O
6 z7 P# U" q( S8 d3 \ 国人爱说‘压力山大’,其实多少人有压力?没有多少,你所感觉的是你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说穿了,是一个‘穷’字的压力,对于技术上的压力有多少人感觉得到?
; z& I5 F9 d" e2 D
' b. G( R0 I, K: u% a0 K 苏俄也面临类似的压力,与国人非常像,也无可避免沉重的技术压力,科氏也被压的送医院抢救,
$ X  S: t" A' q* m' P' d# _
5 c" ^2 ?1 {' l3 s  ~' h& a1 y 阿拉刚工作的时候,对人家说过,俺愿意用一辈子去玩那个‘弹射钩’,许多家伙爆笑,觉得实在是没有理想,一辈子只想做一件事情,太胸无大志了,但今天那个东西还是没有,6 j4 q8 H  B/ k" U" {, W1 C8 m- y

& m9 E4 e, a# @& j" P 玩一个大东西,最终试车的时候,许多第一设计者会被吓的魂不附体,你信吗?大家觉得是玩笑,真的,许多家伙都被吓坏了,苏联的火箭司令被烧死,还有一大批牛人,
+ s# m5 ~" Y5 i$ ~2 U/ W
+ |  W- b! _" N  ]4 G* @ 你看米国技术人员面临的这种压力就小,以前人家这么说,俺不信,见过才信,就是比我们与俄国的压力都小,小很多的,
7 V& I& N+ ]6 h# y5 H9 e
6 X! I1 P5 m% p' g( W$ g% d' C 米国有一套追溯体制,一个东西玩砸了,立即停,花费千万巨资去追究那个错误,直到发现那个密封圈的故障,判断到底是谁的责任?而俄国与我们,还需要建立这个东西," I. o# b  R/ s
8 a' Q3 ~; Z) b7 L$ D5 y
还要说什么呢?一个东西是你自己画图做出来的,就踏实,尤其对技术负责人,许多家伙没有这个体会,对于大型的,自己不掌握的东西,甚至是完全未知的东西,心理的压力是巨大的,在那个东西运转的一瞬间,其压力你难以体会,你会崩溃的,
8 J( z& Q  L7 y4 ~9 ^. E! r$ Y9 M
! w7 W& ^7 H/ P0 b5 ~ 善待需要善待的各种牛人吧!本就不多,
) ^/ j( ]4 {% R$ ~' T3 V, ]* T/ \: X+ z; `9 z5 |

+ e3 v6 i/ ~7 I( z1 w0 i/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2-11-26 12: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愤怒的小鸟 于 2012-11-26 12:21 编辑
! E+ k( y' X, Z, G
" V1 v! q0 \6 @7 r真的可惜啦。不知道对中国航母的研发会有什么负面总用  e! r" H6 q5 U2 K" E$ q, Z
发表于 2012-11-26 1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离去了??5 Z; d% G& q( |7 M, `1 H( W' S+ F$ I
能否 讲讲这个牛人的 人身事迹。?

点评

罗阳  发表于 2012-11-26 12:55
发表于 2012-11-26 12: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上面讲的是科罗廖夫和N1火箭吧,那么个有问题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出来,却没有认真分析根本原因,想想真是可笑,体制是那么的可怕
发表于 2012-11-26 1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真正搞过大家伙,重要件,未知的东东的家伙的人是根本没法理解这种大的技术压力的。: Z) p) X1 o  Z4 w# f
他可能是吃啥啥不香,睡觉睡不稳,半夜常惊醒,无明之火不知从哪来。。。8 v: M' q2 G% W+ o, p( u: P: l( [
俺就听说过当年一位教授设计的机床在满负载调试时,被工作时的噪声吓得跑到了车间外。实际上这种声音在满负载时属于正常的。- l* s. `! A/ s# }2 m% G) Q
搞新东西,压力太大了。

点评

人过40岁,就不能再拼命了,没有那个资本了,以前基础不行,玩东西就胆怯了,  发表于 2012-11-26 16:28
可能和岁数也有关系吧,年轻时失败了还有机会翻身。岁数大了,就没机会了。再说年轻时,有股创劲,胆气大,到了一定岁数后,见得也多了,考虑的事也多了,豪气也磨去了。  发表于 2012-11-26 14:53
有在现场被吓的意识都模糊的,我亲眼见过玩一些东西,一次战败就再也不敢玩了的,非常残酷,人在35岁之前,要承受一生最大的压力,因为那时压不死的,过了这个年纪,没有雄厚基础的,就应该远离巨大压力了,  发表于 2012-11-26 14:20
发表于 2012-11-26 1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还在给601,606推销设备。哎。
8 F2 l: D' }, E/ Y+ x6 C按照阁下的观点。玩第一次的。和玩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才会压死人。& A7 U$ b0 L& r4 y
弹射器。米国冶金水平举世无敌。阁下有能力而志向远大。可惜了。% s" q6 J/ K& u& \: \) H' t

! X5 ~  O) l8 z  H2 b  T5 d1 q- W6 D

点评

明白了,还是真正玩高水平机械的人太少。要是以后有设计能力,我想为998大侠分担点困难  发表于 2012-11-26 15:05
是整个体系出现了问题,有时个人再厉害,也是独木难支,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你不可能啥多亲历亲为,没有那精力。  发表于 2012-11-26 14:56
一直不理解像998大侠这么高的水平,还是追不上发达国家的机械水平,想不通啊。。  发表于 2012-11-26 14:41
不可惜,哈,阿拉一辈子该应战的,全部应战了,没有缺一次,自己觉得不可惜  发表于 2012-11-26 14:27
也许可以吧。呵呵。  发表于 2012-11-26 14:00
弹射器能做的想弹弓一样简单吗,就搞个大点的橡皮条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2-11-26 13:54
发表于 2012-11-26 1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lo0352 于 2012-11-26 16:20 编辑
( \) P/ R3 z- I2 j* U  {7 j- i1 g1 m; g9 F
楼主讲的有道理,顶起

点评

别闹了,睡觉了~  发表于 2012-11-26 22:40
靠,说这个话你也有意见,信了你的邪了  发表于 2012-11-26 16:19
当然了,做吹捧手的人才从不缺,做五毛狗的传统从古到今,阁下就是杰出代表。  发表于 2012-11-26 16:17
发表于 2012-11-26 1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之所以和苏俄面临同样问题,我想应该和那个年代的照搬苏俄体制是分不开的吧,体制不对,又不能很快扭转,是最害人的,就是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但那时的影子还是如影随形,表面上不一样了,但是骨子里还是老旧制度,守旧的思想
发表于 2012-11-26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还能说什么呢,做技术的做不好的基本还可以入世,做好了,做深了,基本离疯狂就不远了。没有坚强的神经很难在技术上有所作为呀!唏嘘,唏嘘,唏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1 11:30 , Processed in 0.0746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