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28|回复: 7

这位青年砖家讲的东西有无道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1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大学徐晋如:
, c, ?# ]# `- S2 _" U
8 n1 }. R  l0 F; o    近日一则微博引起热议。内容是说上海社科院某领导说他们把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河北大学列入研究生招生黑名单,因为这几个学校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除了会考试,什么书也没读过。鄙人在读本科时,即多次听老师们吐槽,说曲阜师范大学等校的学生来北大投考研究生,普遍名列前茅,结果把本校非常有学术天赋的学生都挤掉,这些考研英雄们入学后却因基础太差,常令导师抓狂。故北大有谚云:“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又有“北大三害”之说,即楼长、校卫队、研究生。工作后与学界同仁交流,大家都对这些把应试教育延续到考研阶段的毕业生莫可奈何。我曾云,倘是我有出题的自由,我就出这样的题目:请列举你认为古代文学领域值得研究的五个问题,并简要论述它们何以值得研究。这一道题就是古代文学专业卷的全部,保证能把只会考研却不曾读书没有思考的应试天才拒之门外。尽管学界对于考研阶段的应试天才的厌恶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也理解上海社科院的做法实是无奈而理性的选择,我却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我以为,当前这种考研应试教育的苦果,是由严重滞后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所造成,如果上海社科院该领导或者其他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机构的领导,能向教育部痛陈制度之弊,倒逼政策改变,这才是真正长久之道。
# m, `+ k7 N2 V- o; f0 R# B* D: w. `: }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恢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为培养学术人才而设计的。八十年代初定了硕士为三年,其实是要把研究生当博士生培养。今天作为学界中坚力量的五零后学者,很多都是八十年代初的硕士生。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这种制度也愈来愈显现出其弊端。一方面,社会需要比本科毕业生更专门的人才,这使得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扩招进来的研究生仍按学术型培养,毕业出去后却与社会需求完全脱节,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浪费,既是学术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学生青春的浪费。学问本是二三素心人荒江野屋之事业,社会上根本不需要有太多人从事学术,而大多数读研的学生,他们的初心也并不是要从事学术,这样就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一面是考研热持续升温,一面是绝大多数学生觉得研究生教育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相当有限。而在教师层面,又觉得这些本无心向学的研究生素质一蟹不如一蟹。这种现象的形成,只能归咎于制度缺失。4 A2 C: T/ t5 u3 {; _. T/ ?. {

: r8 p# j+ Z5 w4 ~: d0 W8 q       我认为,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要作根本性改革,要把为就业的实用型研究生和为学问的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来,大力发展前者,而更大力地压缩后者。实用型研究生要向欧美学习,它是一种毕业后教育,是学生在经过本科四年的通识学习后,在某一方面深入专门学习的阶段,最多两年,甚至一年即可获相关证书,进入社会。而学术型研究生就是为培养学者服务,它是拿到博士学位的必由之路,一种是拿到博士学位,送你一个硕士学位,一种是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却发现自己不是学术这块料,就申请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拿个硕士完事。一定要让学术资源用得其所。做学问是世间最苦的职业之一,如果没有对于学问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难有真正的成就,所以学术型研究生就要设计得让功利之徒不感兴趣,而能让真正有志于此的学人脱颖而出。现在的情况却是,研究生扩招后不该从事学问的功利之徒蜂涌而至,学术资源被无限摊薄,为迎合这些本无学术志趣的功利之徒,学术标准也在不断降低。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又顺利进入博士阶段,毕业后走上学术岗位,做出的学问极其平庸,拉低了整个国家的学术水准。
/ s1 J5 w: f! O* L4 ]. Q# e) B, b" A5 a$ j& S
     研究生招生制度与八十年代相比,也有极大的退步。这种退步就表现在,招录过程愈来愈标准化,导师对招录过程愈来愈无从置喙。八十年代的研究生招生,主要看专业能力,政治只是在面试时提问,外语不妨通融,连学历问题都可以行权,所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成为今日学界之中坚。如王钟陵教授当年投考唐圭璋的研究生,只是初中学历,照样录取,曹旭教授本科毕业,直接读博士。可是到九十年代,这种气象每况愈下。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感慨:我想招的学生招不进来!不想招的学生一考就进。要考外语喽,要考马列喽!又过去十几二十年,退步更加严重:很多高校招研,是按一级学科出卷。这就意味着,你无论是考哪个专业,你考的都是同一份试卷。比如汉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下面分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外国文学等无数专业,无论你想考哪一个专业,你的试卷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平庸的会考试的学生喜跃龙门,而在某一个专业上有天赋和热情的学生却被无情黜落。  h  v  O; y% v4 b- ]$ K% s3 o- V4 J

, y" P2 w; L7 U2 A* I- q& ^      我认为,实用型研究生不妨全国统考,但学术型研究生只能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学术型研究生就不应该考试,而应采用申请加考察的方式。要把自主招生权下放到导师,而不是下放到学校。具体言之,凡有志学术的青年,向自己心仪的导师提交自己的论文、著作,并与导师面谈,由导师决定是否招收。要知一个人水平怎样,只须谈上半小时,就完全清楚了。导师有自主权,才能招上合格的学术人才,只有这样,中国的学术才会有希望。要相信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有良知的,都愿意招收有学术天赋的学生而不是有关系的学生。更何况,学者的所有利益,其实都是建立在学术公信力的基础之上,很少有学者敢拿自己的学术公信力开玩笑。再不行,还有论文答辩,如果学生实在不行,可以不发给研究生学位。不让导师有选择的权力,我们究竟害怕什么呢?
/ I& ~* w& ?1 J7 {8 u/ E) l( Z; _/ X2 d7 f
       目前国内很多985、211高校,不满于考研上线者素质之低下,于是大力增加保送本校毕业生上研的比例,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也很难说得上公平。尤其是很多不学无术的学干更容易被推研,这令保送制从一开始就蒙上一层阴影。某年北大保研,校团委要向中文系推荐二十三名研究生,面试时钱理群教授气得拂袖而去,后来被中文系的老师们顶住压力,顶掉了大部分。如果学术型研究生统一改为申请考察制,导师拥有自主权,行政权力不再插手,坚持数年,中国学术必有一番新气象。2 E$ }4 i. s& F7 x: c( `
8 Z! s0 w' v: X/ U+ \4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1: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老兄似乎有些愤世嫉俗:- |5 O- d, {9 X
! ?* ]/ D6 m5 T- `" `
我说我是一个思想家,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会像呼吸一样思考,治学,因为那已经成为我的本能。哪怕让我像王船山一样种姜卖姜,隐于深山,我也依然故我。我从未感到过孤独,因为从往圣先贤那里,我感受到“吾道不孤”这四个字。所以问我对环境的感受,我只能说我没有感受。( p) K9 {0 _$ |4 P% V

& h; {9 R- n: ~3 X" g$ ?但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对深圳的文化有自己的看法。我概括为两个词:山寨与浅薄。深圳有两个地标,一个是世界之窗,一个是欢乐谷,前者代表了山寨的精神,后者代表了浅薄的精神,因为深刻一定不会欢乐,一定意味着忧患。8 j1 `3 O0 A  ^8 a  U3 k' w3 D9 X

2 a8 E. f' B! M深圳不是没有惊才绝艳之辈,比如一位诗与书法俱佳的碰壁斋主,隐居于这个城市,比如一位用骈体文写硕士毕业论文的复旦高材生,隐于朝中,还有一位是许嘉璐先生的博士,学问非常扎实,隐于传媒。但是主流的所谓文化人总是令人失望居多。比如深圳书协主席金龙,为工商银行写一副对联,竟然没一个字对仗,要知这是旧时念过两年私塾的儿童都不会犯的错误,又比如深圳要办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竟然延请南怀瑾的学生魏承思主持通识教育。南怀瑾的国学水准在常识以下,其弟子却是香港的博士,这可能是该博士对国学的理解也在常识以下,才会奉南怀瑾为大师,也可能是该博士明明有判断力,但为了曲学阿世拜在南的门下,以求分一杯羹,那就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品德的问题了。当然,更可能是两者兼具。
* _. M2 P0 {# T: n  ~/ F  E- A9 E$ a2 N/ [/ u
由此我谈到,深圳办南科大,根本就是急功近利的体现。深圳需要理工应用型人才,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培养,全球招聘就是,深圳最需要的,是能提升这个城市文化品格的深圳文理学院。这个学院应该是不以就业为目的,专为造就贵族而设立,它要向中国古代书院学习,以文史哲艺术和数学、理论物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人格的养成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早几年来深圳的,都已经富了起来,但富而能贵,在精神品质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再卑贱地问一问“国学有什么用”,或其他学问“有什么用”,到那个时候,深圳才会远离山寨与浅薄的文化标签。( L/ D# g, g8 ?3 M2 E

0 U) ?# E3 @. y* z+ Q0 f$ z我相信,那时的深圳人,会拆除掉世界之窗与欢乐谷(当然也包括另一个山寨地标锦绣中华),我热切盼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W# q+ o3 Y# v/ q1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1: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家伙把一个叫于丹的叼暴了:
" _5 l2 d5 U0 x0 q6 {, @于丹心得是厕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也被这家伙暴:
. H( |5 [, R, b7 D6 @0 u0 L6 P$ d0 u. Y+ H" K0 k( a+ n, u
毛XX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如下:  @; i' O( f  ]6 l! v# i

' S; S% v4 w% a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 \* v4 B- a; L
; \0 K. Z. L; }  此词收入文革中的《毛主席诗词》,又被评弹艺人敷衍成评弹演唱,影响很大。当时胡适也读到这首词,他认为舞、虎、雨这些字,按照词的格律规定(词的押韵,是有一定之规的,要按照《词林正韵》来),和柳、九、有、酒、袖这些字是不押韵的,当然,在普通话中,也是不押韵的,但胡适是一个科学主义者,他坚持实证的立场,担心是否湖南方言中是押韵的,因此就问精通方言的赵元任。赵元任告诉他,至少在长沙话中,也是不押韵的。) U* Q6 {: [- d3 g0 H5 A

3 h6 @9 K$ F2 y  诗词的韵是写作时内在情感的节律在声韵上的表现,不押韵,通常是因为情感不真,是拼凑出来的。毛泽东在写这首词时,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对杨开慧的怀念,但他为了应酬杨的同窗,只能写这样假大空的作品来搪塞。9 v" R9 i6 l$ P+ }0 T8 _

2 L' C, e) G/ P0 i6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这世道,除了考试,屁民还有什么办法跳农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6: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商较低,没看清楚你这是说的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9:4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跑道盆地 发表于 2012-6-1 16:06
& x7 t8 U2 x6 d4 Y0 ?' E智商较低,没看清楚你这是说的什么。

6 V: d1 U( F6 d5 Y" P9 V同问楼主,并祝儿童节快乐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6-2 08:05
谢谢谢谢,不管玫瑰花里有刺还是,话里有刺,都谢谢。让俺有一种俺还年轻的伤感,可以麻痹下自己。哈哈。  发表于 2012-6-2 0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2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多学校的研究生都是不读书的,学校也不管,老师也忙着,学生就是回去考个试拿个证,这是很多差学校研究生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2 23:29 , Processed in 0.0576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