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9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rianshao 于 2012-5-9 19:06 编辑
/ D/ @5 X7 I' ?) Q# @" X$ H9 B" n# S' K4 X! A2 f, v% s; t3 N% e5 _
作为购买方和使用者对于产品的态度和看法和产品的设计生产者是不同的,洞悉客户的真正想法才能让产品利于不败
* E1 c# r# M8 F唐纳德A 诺曼在他的书里面把产品的考虑分成3个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
, ^! ^& h" [4 y& t. I# w4 q6 W, l本能水平的关注外形,当然这个外形的来源也可以细分很多,比如外形跟随功能,外形跟随使用等等,都有一大套的案例和理论体系
/ V+ l9 P" i# V, ]1 u8 b" Z0 U% u行为水平关注的是操作,一切设计围绕着操作这个主题,简单说就是好用! t5 i% ~1 q) I& z1 i. L
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印象和形象,别把这个印象和本能水平的外形搞混淆了,这个印象就是人的信任,这个产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好像很难来纯理性分类说明,但是我们看国外的设备越是顶尖的越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而且统一的印象,你看到他就知道这是他,就会信任他!例子很好举。苹果,可口可乐,DMG,SONY都是如此# k- `3 V0 ~% y5 l3 G
这第三个水平就必须认同一个现代的质量观的问题,我们传统的质量观就是经久耐用,而且至今很多人依然如此认为,但是这种质量观被淘汰是必然的,这是以产品为本的质量观,现代质量观是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一切从人的机能和感受以及印象出发。再者,设备的外形、结构、工艺、使用、等等方面是相互交织的,系统性的,单独来看和来和设计都是很难起到效果的,这些方面分别单独设计会遇到相互抵触的问题,设计能力的高低或者技术的高低在这里很容易分出高下。
) `# I0 K' A: a* ?% d我们的企业以及设计人员对于产品基本上都处于前两个水平范围内,意识水品如此,要做第三水平的产品是不可能的
: c- b x1 i5 P+ K+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