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是喜欢读书的,很简单,不读书不可以生存下来。现在化社会了,读书就象在家里攒大炮,拉出来就可以打仗。
4 `" |" O- [) m
& g/ z2 c c$ F# { 阿拉有时读些以前的书,发现国人对技术这个东西一直就不太感冒的,早先读书人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学怎么作官,作了官当然就什么都有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大家读书基本是被迫的,实在是没有出路了,被迫读一些,读到可以混事了,就再也不读了,有些是一辈子都不再读了,
) B2 {# p4 {. w5 Z1 y; _( s1 z3 f) ]' B0 u) J+ X, S! @/ [- w
俺听不少家伙说鬼子歧视他,什么原因?你读的书少,鬼子看不起你!认为你肚子里没有货!没货自然就不能抗衡人家,人家讲究的是个实力。看一些机构评论,说要10个以上的工程师才能顶一个米国工程师,俺就不以为然,但也说不出什么更好的解释方式,反正拉出你来,你不敢跟鬼子玩,内心深处是惧怕的。6 a' V) O0 j4 @' L. C- G5 U+ ^+ p' u
A$ e( v$ u1 P$ N6 [1 ?
阿拉发现30年代、40年代对中国的读书人是一个黄金时代,那个时代出了不少后来的杰出人物,再往后就没有了。' O8 H5 \7 g% O" W$ X
7 h; r$ ~7 }6 t( _0 K( a 俺听少林寺的主题曲听的特别伤感,词中唱道‘冬去春来16载,黄花正年少’,以前只有富裕人家的子女可以上大学,尤其是女孩,她们虽然可以在家里的支持下读完正规的中专,但也就是在歌中的那个年纪告别父母踏上远方的路的。我许多哥们的老娘都是如此的。在工业行业玩一辈子,60岁退休了。我相信她们都没有继续再读过书了。周围都是这种三子或二子一女的家庭结构,特怪的是,女儿都是小女儿,俺小时候看这些娘宠爱这些小丫头还不理解,以后明白那是她们这一代的梦。
3 }& ?2 D( e7 R# r
' ~* C. L4 K0 u; ^( J 俺为什么说是一个回归的年代呢?大家从100多年以前完全不了解西洋技术,到奋起直追,到经历各种坎坷,到失望,又重新回归那个视工业技术如鸡肋的认识。3 y& |4 T" W5 C- g) c4 H3 a2 y( _
: h8 r5 N, {# `% q% A4 H* { 50年代还有要猛追一下的信念,那是一个连女人都崇尚工业技术的年代,还是象那首歌唱的一样‘腰身壮,胆气豪,风雨一肩挑’,现在她们又都回归了。再也不需要那个气概了,为什么?因为男人不喜欢。无论你说什么,从一个社会女人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男人的气魄。
) F$ E j' M0 \! B
3 M( c1 g/ V0 ~9 I( y4 Z9 s 我们也许再也没有那个玩工业的气魄了,也没有那个信心了,所有重要的东西依赖引进,大家也不求上进了,甭管什么,反正没有那个心气了,
# F8 V% M7 ]) n9 y$ e* }6 u3 C) R3 x1 L7 V3 i7 i; T
既然如此,这大概就是大家都不喜欢读书的情节吧!常说鬼子为什么厉害?俺经常对他们说:鬼子厉害就是因为比你多读书,知道许多你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就厉害在这了,除此,与你完全一样!
2 H5 g- D% X* R8 J( |4 H$ Y: `( m: D5 E# c$ w
3 _; I& q, m$ c1 ~+ V* ]' m5 t$ U2 P+ P2 V/ T
3 R3 u8 a1 ?5 k1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