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ingw94133354

铝合金加工——精镗效果,请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16: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风 发表于 2011-11-25 11:56 * h' Y% s( J7 K1 j. D$ u
刀具要加导条,挤光和撑固,以便加工到第二,三,四孔的时候刀具不产生震摆现象。如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镗排 ...
  \6 T5 P% \1 H1 E) d; A0 f
其实,我们也考虑批量的时候用带导条的金刚石镗刀,精镗的时候分两步:第一步,先用带导条镗刀精镗第一、二阶孔,做导向作用。因为第一阶只是个半圆,不足以完全导向;第二阶才是整圆,才能完全导向,所以第一刀要精镗到第二阶。第二步,用跟加工深度等长的导条镗刀直接精镗到底。听说现在很多汽车缸体的凸轮轴孔都是这样的加工工艺了。
7 C% z% _; Y5 Q' I1 P1 L; B. T1 c/ @8 q      这两把刀的公差要注意:工件的尺寸是21(0.007~0.028),第一把镗刀的尺寸接近工件的上偏差,这个要根据刀具的制造精度,如果你跳动都有5μ,那从理论上讲,最少也要降低10μ,我们找的比较好的一个日系厂家,他们设计的刀具公差是0.020~0.023;第二把镗刀的尺寸要比第一把公差小,0.020~0.015,这样,第一把镗刀才有导向作用。; H! i/ R9 J) n2 H1 ]
     我们因为现在还是研发试验阶段,不敢订制那么专用的刀具。单是这两把刀具,厂家的初步报价都要20万左右。
4 [! r) z6 J: [) Y2 V4 V# {( z

点评

使用镗排可能初其投入会小一点  发表于 2011-11-25 17:12
发表于 2011-11-25 1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贵哦,买日研的还是不二越的刀?不是20万日元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21: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sjkabc 发表于 2011-11-25 19:30
& J$ M7 @# k1 R" c: Z6 e好贵哦,买日研的还是不二越的刀?不是20万日元吧?
3 l* r3 b$ B! i4 C
是RMB,好像还没报刀片的价格{:soso_e101:}
8 ^! N2 n+ C& ?2 {
发表于 2011-11-26 1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调试和加工人员的压力好大哦……一把刀就是十年八年的工资。我看还是用挤压吧…好歹一把日本速技能的滚压头不过千把块钱,也挺经用的。

点评

不知道 国外遇到 贵重刀具损坏,会怎么办? 是找原因,完善工艺等, 还是处罚责任人, 听培训的中国工程师说,在德国干活,出了问题,第一是找原因,避免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发表于 2012-8-26 21:0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sjkabc 发表于 2011-11-26 13:16   x, k0 j, l4 f8 G. b+ {; `& B$ W
这样调试和加工人员的压力好大哦……一把刀就是十年八年的工资。我看还是用挤压吧…好歹一把日本速技能的滚 ...

6 d' e+ U2 @( @. G- `% D4 ~4 ]: r对啊,有时订一把非标刀具要等3~5个月,很拖时间。样件也是专门请人溶模铸造出来的。都不便宜,周期都长,如果试验前期工作出错,不单只金钱浪费了,更重要是时间浪费了。
3 b& Q2 l! m9 B+ H; p/ h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lingw94133354 发表于 2011-11-26 14:02
, i0 Q" w4 x' Q2 g2 r对啊,有时订一把非标刀具要等3~5个月,很拖时间。样件也是专门请人溶模铸造出来的。都不便宜,周期都长, ...
7 u- r3 v: \# R  E- k, U3 v
我们不是不想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也只是等产品开发比较成熟,有把握的情况下,再来自己做验证的。我们不单是验证产品,而且也是验证加工工艺和可行性,也就是尽量按批量生产时的情况来模拟。所以,很多时候工艺不能改,只是刀具有时候可以降低一下要求。比如计划批量时用镗的,而且是带导条的,在试验时,考虑成本、周期、和风险,我们会稍微降低要求,用接近标准的、简单的镗刀来加工。{:soso_e100:}
发表于 2011-11-26 21: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啊。明白了。那么我就搬个板凳等着下面的发言。正好也让我补补做深孔断续孔上面的不足。
发表于 2012-1-12 2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不规范的办法,也是有一次没办法搞出来的,就是一个孔镗出后用手感觉还不错,很光,但用内径量表测量时会觉得很涩,改参数没用,换切削液后有改善,但还不是很理想,货要的急,就吧这个孔反复镗两遍,OK,你可以试试,要注意镗两遍会比只镗一遍孔径要大0.005左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懒得不要命 发表于 2012-1-12 21:48 3 h0 o8 C; T9 u( g: }0 o& D
有个不规范的办法,也是有一次没办法搞出来的,就是一个孔镗出后用手感觉还不错,很光,但用内径量表测量时 ...
: u! P! d. s5 T1 N
谢谢!这个我们也试过,重复镗的话,孔径会偏大一些,表面一般都是会光滑一些,但不完全是——有时候会变得更粗糙。8 v% D, C! S( A8 I2 v, N! |, v8 k
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不知道是否正确:
8 d' K- w" P1 c$ I7 r* ?1.铝合金塑性变形量大,受挤压容易变形,导致镗出的孔偏小。重复镗,余量少,类似重新滚压或磨,孔径有所扩大。但这样磨出来的表面容易差,所以,切削液浓度增大,润滑性加强,表面应该会好些。(我不知道你们切削液更换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 e$ U- L1 G! ^2.塑性变形大的情况下,断屑不是很标准的剪切,而是接近一种拖曳断屑,因此表面不光滑,或者摸着光滑,但不亮。针对这一项,后面我们准备用小圆角(0.2或以下)镗刀片,再用高转速(4000转以上)去试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试过,或者你们感觉行不行?
4 J% x0 i4 U. @' E% D7 j6 u7 y" E另外,有一种情况,就是镗的很好的一个内孔表面,出现一个很小的凸点,我们怀疑是积屑瘤从刀尖溢出留下来的。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 I' H; i* Y" N- ?% I
发表于 2012-1-15 17: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lingw94133354 发表于 2012-1-14 11:50
& a( D* V9 D. a2 v; V) [谢谢!这个我们也试过,重复镗的话,孔径会偏大一些,表面一般都是会光滑一些,但不完全是——有时候会变 ...
' l" ^0 {! q8 h
0.2的角的话,可能看上去好点,但粗糙度仪打下来粗糙度会偏大,除非每转进给给的很小,我用的是TPGH的刀片,不知道换TPGB的会不会好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7 12:21 , Processed in 0.0663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