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67|回复: 17

国内外机床差距究竟在哪里?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2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机床大国。在消费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排名世界第一之后,2009年和2010年,产值也成为世界第一,超过了德国和日本。在业界和国外同行的眼中,新崛起的中国机床行业有着怎样的形象?他们对于这数个第一,又作何评价?+ `- W/ V2 g( }# d$ |
  
! E# Y; w0 n9 M1 w& T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7项数控系统、17项功能部件及关键部件。并将此与重点开发的8大类57种主机产品并列,足见专项对功能部件行业的重视。
6 _0 p+ N* X$ L  
: v- ?0 ^8 \6 t0 h  而在“十二五”机床行业发展规划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推进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 n* f/ |! h  q3 G
  3 D5 }  f- V$ D8 E  U2 q7 o4 s" ^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也坦言,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是目前机床行业产业结构的两大“短板”。因此,下一步行业的工作重点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有机结合。在这点上,有些企业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如华中数控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大连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以数控系统产品技术入股,组建了多家公司。" y/ Z% {3 v: D9 y4 L1 w
  
% K: I. t& S% ]0 P  r# `  和“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国数控系统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次展会上记者也看到不少样机配备的是国产数控系统。尽管如此,一些主机厂还是表示,国产系统也不错,但是稳定性还是有待提高。同时,在国内一些主流主机厂的数控系统以及功能部件购置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多为西门子、发那科的身影。据了解,北京第一机床厂每年要从发那科进口230套系统,从西门子进口50套系统。
% Z0 {1 Q, C% x9 d" P7 E  / S' G8 w, F) i6 z* N
  差距缩小了吗?+ Y& |! w7 Y0 r/ }
  $ C3 [& J7 Y' V2 b6 W: I
  在“你认为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的差距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的调查中,认为有不同程度缩小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近70%。其中,认为“差距缩小了不少”的受访者占17.5%,认为“差距缩小了一些”的占50%。这表明国产机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的确与国外产品缩小了差距,这一点已经得到行业人士的共识。- r/ Y0 I  J" g. r3 b9 V
  
7 o% Z8 [0 ?* q: [  在展会现场,一位供职国外数控系统公司的人士就对记者表示,以他多年从事数控系统销售及对这个细分行业的了解,他个人认为现在国产数控系统与国外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2 m3 G( S6 A* o* j2 o
  
. [" Z# B1 M6 N  `9 u+ X$ p本次调查报告显示,中外机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机床内部电、气、控等配置(16.5%)。这一调查结果基本和业内专家们的看法相吻合,他们在多年前就反复强调中外产品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并列举了以上这些要素,同时呼吁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的这些参数,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t- _; s% L$ }+ v# i/ }
  ; G2 M# C3 _* ?) ~, Z' _; D
  在缩小差距,赶超世界先进同行的步伐中,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给予机床行业的支持相当有力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装备制造行业开始重点关注,2009年启动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名列其中。整个专项规划投资221亿元,其中中央直接投资100亿元。从2009年情况来看,专项总经费72亿元,课题194个项目。执行两年以来,成绩斐然。
9 E8 {' @3 i6 `# z  
1 U! }4 s+ J, N0 t/ f9 P4 N  在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调查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达69.4%。这表明业界对国家支持以及专项的认可。
: C# I; k' P. m/ M# c+ P5 a& ^  
( j+ O) w% u9 y* \7 @. v  不过对于具体执行,受访者提出了多项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验收手段应该更加严格”(38.0%),“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化”(29.8%),“申报的信息应该更加公开化”(28.7%)。有专家指出,专项的开展,实际上是国家、地方、企业三方联合的一个投资,其中国家和地方所占的比例要更大一些。既然是投资项目,就需要有相应的投资效益。专项的验收,就是论证投资效益的一个过程,其结果公正与否,关乎对投资者的责任、项目的正常开展,以及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专项是否具有示范效应,推广价值如何,以及专项成果何时产业化,是目前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 O! S8 D/ ^. ?  j- H  
5 ]$ Q. E2 Q; k+ c/ M* j) o, W  调查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另一份针对国外展商的调查表中,对“中国的扶持政策对外商企业是否产生影响”这个问题,近半(46%)的受访外商认为,中国的相关扶持政策并不会影响其在华市场的投资与发展。近两年,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很多企业也在专项的实施中深受其益。作为国际竞争对手的外商的回答,却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看待这些支持与优惠。国家的支持是不是行业发展的全部,行业发展的路径能否更加多元化?如果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许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0 q6 }( Z) I, h
国产功能部件如何缩小差距?
, p( Z# _! B" t5 X( o0 U$ r8 R% F  
7 o2 j0 a; a$ r; c. l  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作为“机床大国”的中国,并没有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这30%的受访者细分为三个层次:认为“差距不明显”的占15.6%,认为“差距加大了一些”的占14.4%,认为“差距加大了很多”的占2.5%。尽管在这次调查中持类似看法的人只是少数,但这种观点在某些细分行业和产品领域,却不乏数据支持与实例论证。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并比历史最高记录的2008年还增长了27.8%。从2000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缩小逆差,扩大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振兴机床乃至装备行业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机床行业2010年进口出现反弹行情,让我们深感国外产品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n- j( _: D! h- y7 x8 k" c
# G' M/ C; M% O5 ]. Z% 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国内机床与国外机床差距非常的大,我们在学习,进步,创新,而人家国外并没有站着不动,人家也是在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差距可想而知。至于机床大国仅限于产量的评价而非技术。现如今国内市场上的最高端精密数控车都是国外原装进口,其次则是国外某大企在国内建造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希望国内的几家大系统厂能在研发上不断加注,提升系统性能和参数。
发表于 2011-8-21 01: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3 a! ^% @( j! _/ T6 k+ U/ m1.我们的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还没有赶上来。
, g: p( z+ N5 B1 ?* t    以我们公司为例,公司成立时间不久,公司的机床产品定位的是高精端机床,现在机床上用的东西除了大件基本都是国外的东西,要做高精机床国内的部件不过关,导轨、丝杠、轴承、齿轮齿条、减速机、电机、数控转台、数控系统,我都不忍心说下去,还有主轴、刀库这些东西不是国外就是台湾的。前段时候我要做个运行速度40米的防护罩也很难找到国内的厂家。3 T6 P+ _  N5 g; c( R, U# u& X
2.老板注重眼前利益,不思进取。员工得不到尊重,很难有严谨的态度。
) C, v) _. b8 x& J) Q) ~7 T    目前中国的高精机床基本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这种竞争下很少有老板冒险去投资,把一个东西彻底的搞下来。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员工得不到重视,跳槽频繁。听到过许多日本和德国的公司,员工在一个公司会干一辈子,甚至几代人都在同一个单位。
发表于 2011-8-21 0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在基础,差在认真上。
发表于 2011-8-21 0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功不扎实,配套件不过关,急功近利思想,不能静下心来搞高档的分析优化。只能做象,不能做得更好。国内虽然说占有了大部分的中低档次,但在高档机床上差距越来越大。
发表于 2011-8-21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
' ^) F% w/ Y8 _1 Z3 v! ~5 W1.产品开发:几乎所有的机床结构的变革都是起源于欧美(日本也有,比较少),说明人家投入多,产出也多。
' T) s0 L' y6 v. Y: i" Y% ]! a2.工艺创新:产品开发其实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图纸或电脑模型转换为实体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工艺技术的支持,否则产品开发就变成了纸上谈兵,这个环节我们称为工艺,欧美叫know how,这方面日本不逊于欧美。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机床的精度、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此。) n- [$ t* L9 m$ E
3.基础制造能力:欧洲、日本的企业产业工人相对稳定,技术沉淀深厚,而我们新兴的机床企业普遍缺少这个,以前的老国有企业经过改造,也变得浮躁起来,基础制造能力与20年前比还有所不及。
发表于 2011-8-21 20: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 h% a2 X# r6 [& r5 h
+ g4 L% r# K- Y% n+ ^  R1.产品开发:几乎所有的机床结构的变革都是起源于欧美(日本也有,比较少),说明人家投入多,产出也多。
3 g5 p6 c# }% B# l9 `3 `+ U3 @7 s$ j; z! i& a) s' A2.工艺创新:产品开发其实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图纸或电脑模型转换为实体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工艺技术的支持,否则产品开发就变成了纸上谈兵,这个环节我们称为工艺,欧美叫know how,这方面日本不逊于欧美。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机床的精度、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此。
% j+ i, f. e1 t* l# @- [' |$ x; J+ z0 F' u* [3.基础制造能力:欧洲、日本的企业产业工人相对稳定,技术沉淀深厚,而我们新兴的机床企业普遍缺少这个,以前的老国有企业经过改造,也变得浮躁起来,基础制造能力与20年前比还有所不及。 借鉴一下。。。) [3 f+ b1 R: c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6: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人的问题~国家虽然付出装备制造业,但是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行~
发表于 2011-8-22 16: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总有一天我会超越国外成为第一
发表于 2011-8-22 2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现在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是很重视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都把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这几年也连续出台许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因为国家在这上面是有切肤之痛的:十年前,我国拿钱去买一个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都没人卖给我们,现在其实西方国家的制裁政策还没取消,不过欧洲现在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你掏钱我就卖你,只有旁边的小日本还在严格执行制裁政策。
3 E; v* L' _5 O% c我国的机床行业这几年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发展的,国内大的机床厂造个五轴联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定位精度μ级的机床费点劲但也能造出几台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在机床研发、工艺、基础制造能力上仍远远落后于欧美,怎样才能快速赶超呢?不知道,大家一起努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8 21:52 , Processed in 0.05955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