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5-27 15: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了几张mesta machine在二三十年代的照片0 \9 U0 x" F" }$ n5 B1 O
% L9 c- p3 f0 z7 M& ~
' X6 f f9 e1 ~2 f/ `$ i5 }( H8 s4 D3 k! I8 Y+ d( r
4 f% e, b, J+ E- t8 q4 B& M' L, }' p& [/ I
, X$ z( X9 a, k4 B# T! }# ]2 r) \# t6 x0 G, r8 Q
$ ^ y6 }2 U3 g4 z2 a& f
( O5 M B1 v1 O" B( }# J
9 p# T3 J( p2 t8 C% b3 T* H$ Y" ^/ q. N8 d2 ?% R% x: q8 u& [
8 ~+ Q5 Y' f0 Z
9 T# U E* [# Y, }$ k1 O& c
8 K: Z' N4 L' t. V' R$ `5 h* {
, E0 v/ d; s; t
8 k( G% J* {' q o, ]9 N/ \ s+ B. W" o) [2 {- }9 x6 d
6 I* D/ g$ J. g0 d9 F' j& a
, d; n; s- Z" ?. I- x& G
' r/ G- P: u0 G& Y9 g# _ [另外还有一篇关于美国三个重机厂的文章,虽然是一家之言,观点可能不是很纯熟,但看看也有意思,另外梅斯塔机器跟首钢也有些渊源,不知文中提到的兼并是什么意思?现在的美国重机行业不知什么情况
; ~% k# S5 B# N( p5 f$ i1 n$ S3 E- M% R1 R6 |
( x6 u2 {& p- `8 q! W$ ^; B* I: w
美国三大重机厂解体的启示/ |7 T# I ^) }7 _, ~) V8 N7 w* |6 K
; z: }# F# c0 W. r# `) j2 J美国的三大重机厂:维恩联合公司(weanunitedinc)梅斯塔公司(mestamachineco)和布劳诺克斯铸造和轧机公司。(blawkonxfoundry&millmachineryinc.),在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世界轧机设计制造的领先地位。但从七十年代逐步走向衰落,直至解体。其显赫的发展历史和最后的解体,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 R' M' X8 y* p 一、公司历史和解体过程& v1 R' J6 A8 f8 V6 N' m' Q( F4 U
1.威恩-联合公司
7 N* J! w" k* q4 G5 t6 S$ Q 由威恩和联合两个公司合并组成。威恩公司建于1929年,以经营带钢精整和处理线为主。联合工程和铸造公司成立于1901年,是美国著名的轧机制造公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亏损,于1968年5月被威恩公司收买,组成维恩联合公司。. D8 U- ]& \. Q
该公司的代表产品有1926年造的第一套四辊带钢热连轧机;1955年为美国空军设计制造的31500吨模锻液压机;1968年为美国铝公司设计制造的5500毫米铝板轧机,每片机架约重590吨(四块拼成,机械联结);1970年为法国索尔麦钢铁公司设计的2286毫米带钢热连轧机,精轧速度达每秒30.8米,并承担了精轧机的制造。
6 ]8 F; }, { ~ n 该公司还向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德国的西马克公司、英国的戴维-洛维公司、法国塞西姆公司转让过制造技术。1961-1971年世界上投产的55套带钢热连轧机共约460个机座中,该公司制造的72个机座,占15.6%,与该公司技术合作制造的191个机座,占41.5%。' `% O) P4 [% X
公司有一个铸钢车间,三个铸铁车间,六个机械加工装配车间及焊接车间等。约有机床500余台,装配吊车180吨,全部工厂建筑面24万平米。
6 \! }1 L, ]% u, ~9 Y! l2 G6 Y 从1984年起连续亏损,1986年12月将轧机制造和铸造生产部门出售给达拉斯一个私人投资公司,并将名称恢复为维恩公司,缩减为中处工厂。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制造、销售带材处理设备和橡胶、塑料设备。
5 y7 Y. T1 O6 r% N# ` t 2.梅斯塔机器公司(1985年改组并更名为梅斯太克公司)4 a, m" J5 _- k0 ~. u
梅斯塔机器公司成立于1898年,公司人员最多时达4000人。该公司设计制造各种大型成套轧机和重型锻压设备。代表产品有1955年设计制造的45000吨模锻液压机,1962年制造的美国钢铁公司格里工厂的4064/5334毫米厚板轧机,1978年为伯利恒钢公司制造2794毫米厚板轧机,机架组件重950吨,1971年与维恩-联合公司和法国塞西姆公司联合制造的法国索尔麦钢铁公司2286毫米带钢连轧机。该公司从1929年到1971年共制造约40套带钢轧机。
. k4 d+ `1 U0 Q; k$ ] 该公司并向日本三菱重工和德国的扎克公司输出技术。在60-70年代,世界上制造的55套热连轧机的460个机座中,占17.6%,加上技术合作的达31.5%,仅次于维恩-联合公司。" j# ~0 a$ X) Z/ o, W
该公司的办事处和主要工厂都在匹兹堡南部的西荷姆思太得,占地12.8公顷,厂区长2000米,宽60米。集中了平炉铸钢、6000吨水压机、1800吨水压机、井式炉、焊接、机械加工装配(吊车200吨)和木模车间。
6 S% q7 O+ r' |. P, Y' D8 I 该公司纽卡斯尔工厂系1956年购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81300平米,内有平炉铸钢车间(可浇重180吨的铸件)和机械加工装配车间(吊车180吨)。后铸钢部分停产,改为焊接车间。
d& h2 N0 z+ K* P 1983年,由于亏损严重,将两个主要工厂出售。1985年据破产法改组更名为梅斯太克公司。收购了几个空调环保设备公司,而将重型机械承包部门的梅斯塔工程公司转给伯兹保罗公司,业务转向暖风空调工程、环保和咨询、计算机系统和卷材搬运工程。
; C) h$ @- U# e. d/ k9 f8 N 最后梅斯塔公司被我国首钢兼并。
8 q( `5 \' L3 v( _7 v% X7 H7 ~ 旧有的纽斯卡尔工厂和西霍姆斯太得工厂先后被出卖给帕克公司,纽卡斯尔工厂的设备已清产拍卖,铸钢车间卖给埃尔伍得市锻造公司,改造为埃尔伍得-乌得霍尔姆炼钢公司的炼钢车间。* F e3 J- M( r% R' }" ?* T) G# m
3.布劳诺克斯公司(原名布劳诺克斯铸造及轧机公司)
4 W+ e$ W- v; j4 B: k- d; u/ V" D9 q" m 系w.c.i.公司的子公司,制造轧机、精整设备、锻压设备。工厂在东支加哥、惠林、匹兹堡。每年制造3-5套轧机,自1983年以后完成最后一套后,再无订货。因达不到销售利润率5%、自有资金利润率20%的界限,1985年被售与私人投资者,更名布劳诺克斯公司。1986年8月将其子公司埃特纳标准公司清产拍卖。) A4 T* f0 |! C' Q* e9 A& N
其印第安纳州的铸钢厂,曾雇用2800人,后订货减少,专业生产m60坦克铸件,仍有1500人。到1986年7月美国停止生产m60坦克,新坦克改用焊接结构,又解雇550人,最后只有不到100人,制造一般商业铸件,后停工并作可行性分析,因无人愿投资转产,终于关闭。0 z" `) O! t3 D& o5 r4 B
二、解体原因试析
+ X7 ^+ B, X" [( z. ` 1.美国钢铁工业失去技术优势+ \/ T6 D( c6 T% m
美国的钢铁工业从1890年超过英国之后,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钢铁工业崛起后,逐步失去优势。) p9 _& K2 w0 j, _# u5 s4 e
一是原料方针失误。在日本采用巨型运矿船以低廉运费从巴西、澳大利亚采购优质矿石时,美国则花大量投资开采本国内陆很硬的铁燧岩矿。! \4 E8 U. f8 g* T/ K
二是布局和结构落后。日本在靠近深水泊位的地方建造大型高效的钢铁联合企业,而美国仍在延用分散在内陆、规模相对较小的传统的钢铁企业。3 i( w& H" M, h
三是旧有生产能力过剩,新技术推广缓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已有2000立米以上高炉22座,而美国只有一座。采用大高炉加喷吹技术,1969年日本高炉焦比降至499公斤,比美国低100-200公斤;1968年日本顶吹转炉钢比重达73.7%,而美国仍有相当多的平炉,顶吹转炉钢仅占37%。在当时,转炉钢的成本比平炉低30%。- ~! P1 j* n& p% N2 v
此外,在六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投资高于日本3倍,工资也高于日本3倍,以及钢铁工业都是私营,不像其他国家有政府支持和保持等,也都是不利因素。
& `7 ]% ^: E5 a 1950-57年,美国在世界钢铁市场的份额为13-16%,到1996年降至5%。1969年则由钢材主要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当年进口钢材1300万吨,其中530万吨是从日本进口的。
1 y. u* n2 H a1 b$ G% K 可以说,美国一直泰然自若地认为自己拥有设备好、规模合理、原料供应效率高等优势,放松了警惕,被日本采用深水港、大型高效联合企业和一系列新技术夺去了市场。& Q" T7 X, M; `* f! s; c k* [
2.钢铁工业技术落后,导致重型机械技术落后,失去了市场。1 s1 I" G5 M: q8 x$ A
美国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早已过剩,例如1969年钢的生产能力为1.77亿吨,开工率只有约76%。60-70年代共建造10套80英寸(2030毫米)带钢连轧机,至60年代末大部份开工不足,因而无利可图。1971年以后的16年间没再新建热连轧机,直到1987年才新建一套1200毫米热连轧机,还是从法国进口的。国内钢铁工业的能力过剩并走向衰落,技术落后、装备需求少,国际上面对日、德等国技术优势的竞争,使重型机械制造陷入困境。像我国的武钢、宝钢所需的连轧机,美国企业没得到一套订单。日本新日铁公司,发展4000立米高炉,不仅大大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降低了成本,而且向国外输出技术、出口设备,并承包了我国宝钢工程的4000立米高炉。
7 |) j+ F4 d5 v. d1 x: T! ?' P 以上实例,说明了重型机械与钢铁工业相辅相成的关系,钢铁工业技术落后并走向衰退,使重型机械行业也陷入了困境。
; H9 x. L9 \6 a) ]" h 3.服务领域过于局限在钢铁工业,对德国、日本重型机械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掉以轻心。这两大问题是公司自身经营战略的重大失策。也是机器制造业应从中吸取的重要教训。
9 m- N- @3 \+ e* [0 ^( e 4.美国产业向信息产业等高技术转移,重工业不再被政府和投资者关注,也是导致重型机械行业衰落的因素。
! U2 O. N( ]% [+ R' J 三、几点启示) w% \1 p# E1 H, \; C: w
美国三大重机公司解体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说明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风险意识。
0 Y9 j0 Y$ ^& p$ F ^ 1.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坚持多品种经营,面向多方位的市场
- y, a; C3 m5 |% V 美国三大重机厂的解体,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将经营重点几乎都放在为钢铁工业服务上。当钢铁工业衰落时,难以转向,而陷入无法走出的困境。
4 }7 n5 I6 d4 n% [9 _* h" k. `! q7 j 我国重型行业主要为冶金、煤炭和建材等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服务,产品局限性也很大。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部门钢、煤及水泥的总产量均已饱和,转而由追求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环保型发展。要求提供高水平的装备,一般备需求缩减。使重型行业企业开工不足,经营困难。调整结构、扩大服务领域十分吃力。
, Q! A/ c: Y; S3 [+ q' \ 因此,搞多品种经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企业开发、制造和经营上的柔性和适应性,应当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千万不可以追求那种吊死一棵树上的“专业化”。
2 z" a! j: z) T S 为了在发展品种、打破行业界限上解放思想,要重新琢磨一下重型行业的定位。分析我国重型行业的历史和国外同行企业的经营内容。简而言之,重型机械行业就是制造大型成套设备和大型机器为主的制造业,其服务领域应当是无限的。, ^; C; r- W) s. P& V. R
2.一定要积极开发、快速推出先进产品、提高竞争力
. }3 G# Y! W1 h; W: i4 a 美国三大重机公司解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落后,竞争中输给了日本和德国的同行。5 ^- @. z5 m' q3 S' u8 ^
技术落后的苦涩我国重型行业感受也很深刻。为什么企业吃不饱,又吃不下?就是大路货销不出,高档的做不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引进技术或自行开发制造出一些水平较高的产品,承包过具有相当水平的成套项目。但是在一些重大成套设备上,我们往往只能当总承包外商的分包,赚小钱。有时只能看着用户进口。加入wto后,外商和洋设备将更多涌入我国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改变技术落后,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除自身加强之外,还可运用与国内外的公司、科研设计机构合作,引进技术等办法。1999年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交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两条冲压线,就是由我方总承包,日本小松公司作技术分包承担设计、培训、监造、安装指导。大件现场吊装按gm公司安全审核要求,分包给法国dex-tra的分公司。就是用这种办法,在世界上十余家著名外商激烈竞争中拿下定单,是很成功的一例。
) ~) V2 { U0 l6 E* q+ G* F. R3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