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00|回复: 14

一个顾问行业的创业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9 17: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 A& }9 B! r  I0 X2 l4 u; b. J* ~0 M+ ]) t5 \2 t
我的创业经历
$ m: q! ^) O3 M去年五月始,我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 人员分分合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 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 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 L$ D$ I& g9 D; s; c; l

( o1 n: f# H0 a' U  E1、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 l$ L& d4 {( V+ E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能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在这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力甚至美貌来得更为直接。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潺弱的天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 v# E4 R5 p; k.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0 Y& r% g8 f4 O9 z' _
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就好比1945年阴霾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决定是否登陆,或者李建军描述的孟良固之战一样(真是一篇好文章)。 + C) `2 c, s) l* H
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奇,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偏弱,不是吗? % \$ R7 y! A" G) A+ {& G9 h

- e0 n8 h7 X# O6 P$ A( |6 C: E'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学做一个农民。
' X4 \5 M4 \' q2 \0 r6 |$ W& m1 x/ e- T5 L) [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我们这些城里的精英人士呢?看看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些传媒时尚,口口相传的故事,宣扬的英雄传奇,不是一夜入主董事会身价八亿的杨澜,就是因与金正日私人关系良好成为新一州创办人的**,或者是那些比我们还小十岁的模特明星。   {+ ~& k7 l& b9 K

% i5 ?9 S$ ?$ N/ k0 v' I没错,这些东西影响了我。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预想通过两、三年的经营走上壮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没有准备。我知道了,靠借贷、吸引投资、特殊的政府关系发家会很快,但只有少数人能够那样,不是我们,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甚至要先学会,只耕耘,不收获。 # k- T# u, ~/ K5 ?5 e6 y% }

1 `9 }+ T. ?, ?1 Z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marketing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也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这样个人发展会十分受限。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财投资专家,假如他自己从未抄股,家庭帐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万别相信他;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假如他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他的书也不要买。(可惜现在社
! J. k: g& A6 ?3 M% e9 x4 o会上这样的专家、作家、学家太多了)。如果我现在回到企业去做营销,我会认真地补上销售这一课,至少要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如果我去做人力资源,我会把许多时间花在与人的交流上,真正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业战略厖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内在情况、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有直观体验,我还是不要做的好。 1 ^" O; W- `9 ^7 Z
, X/ E0 Z" \( |
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出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尝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孤注一掷地全心投入。而这种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给了挣扎于底层的人一种自发向上求生拼搏的意志,同时也给了那些背景优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让他们在退路中糜烂了自己的潜力。想来当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也缘于毛主席对此的高瞻远瞩吧。
# w; @: ^4 c* h" _% D% [+ L) P/ i3 j

点评

自己读书读傻了,说什么MBA不好 打仗被敌人俘虏,不怪自己没用,怪敌人太狡猾,还怪兵书写得不好  发表于 2011-5-5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3、走出阳春白雪的陷阱 7 W5 y) i, f. g4 n" V/ c4 f, m

2 l; g) q' J$ {- o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我从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当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 z) R: k8 \0 B9 Q/ ~" M1 Z# t

$ F/ e9 z, j; n  ~0 T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什么会存在?)。所以,一家IT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赚钱,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 " O, i# ?7 |* B, ?

  i( g9 X) ^8 ]# D) X* R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举两位成功人士为证:我在新华社的前任领导现在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赠牙刷),据说还开发了许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颖的产品;一位以前学美术的朋友在通州开了一家汽修厂,做得不错又买了二十亩地。 * H3 N, m1 U+ D

$ f, y' s. d: W+ x以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无法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如果我选择干餐饮,我会面对众多从农村招工的姑娘小伙,培训他们的确不易;但是我选择了干房地产策划,却要面对一群号称北京最油的油条子们聚集的开发商,适应这些人的交际方式向他们要钱又谈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方显英雄本色。我的那位曾是画家的汽修厂老板,现在可以轻松在外面应付客户而不需内部管理,一度他的厂子出现危机却有几名铁杆员工坚持要留下来陪他;而我们公司呢,公司一倒,员工早已准备好下家,临走前还不记追索欠下的佣金。与他相比我们是失败的。差别在于能力、涵养、待人、留人。无论这件事业是雅是俗,是曲是难,是苦是累,都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干不好事业的人。而且这种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从基层培养。好比曾庆红,四十多岁以前还处于最基层的单位与工人打交道,但现在运筹大局摆平关系的能力十分出众;而一些从小在深宅大院出来的太子党能扶起来的反而有限。 . [6 d" w7 k, j! Z! i! ?
+ @% |6 o- m* }1 _" ^: ~5 b3 f: A

点评

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发表于 2011-5-5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4.加入创业的队伍
/ S! e6 k) A0 A- F8 V& B" z. m- {# x1 Y. y6 j/ {' h# f3 r1 O$ h
说一年半的血泪家史太夸张了,我所遭遇的这一些经历对于很多经商多年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虽然这段经历是失败的,让我痛苦过,但我还是要感激它,它让我从童话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我抛弃了那幅眼镜,过得更真实。无论下一步如何选择,这段经历都很有营养。在此也特别想鼓励那些骨子里埋藏着创业冲动的同学,去试试吧,打一辈子工可能会让你在两鬓斑白的一天抑制不住的后悔。
4 L7 r0 T1 W+ g
- S( b2 {$ n+ b如果我们再理智地算一笔帐,会发现打工风险也很高。我们以十年为期。假如我们确定十年后,只有10%的小企业会生存并壮大下来,作为股东的你自然会拥有较一般人高得多的收益;如果你选择了在一家大企业集团打工,十年后你有多大可能达到top management并获取相当的收益?能上去的人比例也非常低。自己创业每天身先
# V6 a" T3 A. K& G! w2 y- u$ M士卒,废寝忘食,但打工也一样劳心劳力,压力丛生,除非你很知足一个较低的title和offer。小企业会倒闭,大企业会裁员,裁员可能还在其次(相信同学们都有抗裁员的硬功夫),关键是当你四十多岁以后,如果你未能升到理想的高管位置,结果会怎样?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还短,在外企和民企中尚未有应付员工老龄化的经验。不过不可想象这些公司会养着一大批四五十岁的高工资的员工甚至中层。中国最大的一个竞争优势便是人力资本便宜,二十岁的年轻毕业生大批供应前赴后继,这一点与国外不同。我相信再过十年,新闻媒体最热衷的话题之一便是外企民企中高资历大龄员工的下岗分流问题。
1 G% C: H0 L8 s: M. N9 i3 ]6 L9 d; \/ I" N. M. L. [8 C- D
打工是职业生涯中最容易选择的一种。但一般来说最容易的往往也最危险。多数人(包括我)喜欢知难而退,避重就轻,最后一步步把自己送入危险的绝境。
$ G0 C. b9 C. x, z: K2 w
/ f: Z5 n$ \4 ^9 F( J! D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骨子里有创业的冲动,趁年轻,试一下吧!毕竟我们班七十多个同学时里,创业的只有三个,比例不高。
3 T1 L- Z; |& W8 W& Y& l  q- b5 u
, h2 \3 U5 ?* @) P$ j4 C7 e5 P仿照移民打分法,我也设计了一个创业打分表,可以自检一下。供大家一乐。有利创业的加分条件: 1 B- B! j: v# a% ~

; ~- h$ H- S9 a  \7 r2 T2 p& R4 a(1)无论做什么,总能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干好。+20分 ) O! j1 p/ ?# n% L! M- S2 t% D) N
(2)做工作时容易从中发现一些兴趣。+10分
8 D# A' R& g7 ^(3)大多数时不对工资或其他方面抱怨,满足于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10分
% Z3 Q. A" c- p4 Q' m4 c: o( c(4)对不同性格的人有较强的包容度。+15分
. \0 N! W, b6 B(5)曾独立把一件别人看似不可能或难办的事(无论多小)办成办好。+15分 0 `% i0 h' `3 g6 W. p( N. |4 f
(6)认真考虑过如何与一些不好相处的领导或同事如何相处,并付诸实施。+15分
* B3 k& R. u, i/ n1 ?(7)长年如一日的侍奉过一名老人。+10分 ' p* d2 H0 o4 V0 e4 r; i- z
(8)拥有一批真心喜欢你敬佩你的朋友。+15分 1 T7 h9 y1 {# x7 G: `
(9)曾诚心诚意地向别人道过歉。+5分
/ `/ {* J( O& J" V(10)不太受媒体的影响,比如一些流行的观点等。+10分 3 r1 o$ q3 u/ B% I; o
. N" F% I6 z; g3 X2 `: i, i
不利创业的减分条件: $ o" D0 [  f% J
(1)在一个岗位干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觉得这个工作不值得干不去。-20分 : G3 F9 `) n9 w9 m# Z/ |5 g6 ]
(2)对同事间分配的不平很愤怒,极大挫伤了工作情绪。-15分 1 a4 y1 J* c# V# E/ ^0 K" V
(3)老板不把工资提到相应的幅度,就缺乏工作动力。-10分 ) G' J/ v4 D. `/ G
(4)喜欢时尚,热衷名牌,动心于广告的魅力并成为它的牺牲者。-10分
2 `- |7 K9 o7 ^! `, z/ Z) c1 _(5)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夫妻的一些缺点老是看着刺眼,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总会吵架。-10分 - D; Z# j/ h4 s8 p
(6)对自己的孩子、侄子等缺乏耐心。-5分
! L1 F6 y. Q; o8 S7 Z3 |! Y, i(7)对流行的对自己好一点、率性而为等观点非常认同。-10分 8 Y4 j5 x7 ]1 ]% S( _
(8)从没有某种长期的、比较鲜明的爱好。-10分
+ j3 K3 }6 I+ P6 Z" p7 k6 S. s
: i1 J# y3 d3 _上述表格是随意编的,不必当真。不过我倒相信大家分数都不会低。不是因为我们学习了MBA课程,而是因为我们有过共同的从千军万马中冲刺独木桥的成功经历,因为我们共同的不轻易服输的自尊。
. x. r* `, O% [' A4 i$ m' ["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5.从今天开始,认真修练
+ y  I" V" E6 v6 G( @8 p6 C/ Y1 @: N) r5 r
: r- R" V, |$ {9 u1 H2 s我不是个对创业的鼓吹者,对没有创业行为或创业冲动的人,我十分尊敬,并相信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十分不易,连我自己也考虑是否应回到打工生涯。但我想,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在人际关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是比专业技能还要大的功夫。还记得王雪莉讲过的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率的管理者之间的不同吗?那真是千真万确。记得小时候听评书三国,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何刘备才具平平,却能坐拥为王,文如孔明武如赵云都能为他卖命,难道只因为他姓刘吗?现在想来其实刘备最难,他的那种征服各种人的能力也最珍贵,因此市值最高。既然作为MBA我们学了管理,我们首先就应在对人的研究上下工夫。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争取多认识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与我们多么不同),琢磨他,努力与他交朋友,并不期望从他身上有任何回报而只出于对人的兴趣,那么到我们四十岁时,我们的大脑里就会存储一千个活生生的人的模板库,他们的性格、嗜好、遗传特点、背景、职业、观点、心理特征、优弱点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了解与各类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学会了做人,那么你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都能胜任。 * ]! v5 ^3 o! [  g4 E9 p7 L

& r3 q. y, w" I7 C6 P以上是我对创业经历的真心告白,肯定有偏激之处,但绝无说教之嫌,感谢你看完全篇。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践做人的修练,风雨兼程,一路共勉。
+ \  q& B* L2 G+ Q( @, I! A
& `4 j' o, J* ?, q

点评

这人的思维方法在北京可能还能混一下,估计很难适应深圳的环境  发表于 2011-5-5 10:30
这个人纸上谈兵不错,如果不改变,以后成就估计也不会太大  发表于 2011-5-5 10:2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andyany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1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哥们儿说的挺真实的,看来是这么走过来的家伙,说的挺好,对于初期创业的家伙要读一下,
' j0 ?% J/ c/ X& }- J
  l* }% K" X4 o% G# X念过书,做过事情,尤其是有点牛气的家伙,在创业初期都有类似的毛病,以为自己是爷,有能力,自己了得,吃亏大多都吃在这上面,
# E; U  j6 j1 i1 ]3 [
# s8 A; B* o. w, h" B" m9 ]5 O中国是一个‘潜水社会’,无论英国人,美国人,无不这么总结,一直到今天,成就一番事业的,都是在水底下,拿不到台面上说事儿,& H- P& s2 @  F; ?

2 p3 g: i5 Z# \$ @人要总结,要‘蛋定’,最终成事儿的,都是看人家怎么憋气,怎么下潜,最终就成为了富豪,哈哈,起码阿拉见的都是这么个路子,
4 \. G$ X+ T2 E0 F
  ]! X9 f( X& g' a9 }; l- j

点评

受教受教!  发表于 2011-5-20 0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2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艰难百战多$ ]  ~$ Q% t9 T( W6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2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非亲身经历写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2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下,我的有利条件居然达到了100分,不利条件扣分25,合计75分应该算是良了,难道是心里暗示自己应该走创业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30 0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 19:10 , Processed in 0.06243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